<h3>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部分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的满地都是,即使知道的,也只是说“饭是用大米煮熟的”,那么“米"是那里来的呢?孩子们就不知道了,大多数孩子从家长的口中只是了解到:米是用稻谷打出来的,而稻谷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可孩子们连稻谷都没有见过,又怎么能进一步了解呢?正是因为“米"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因此我们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生成了这个《米》的主题,同时也让幼儿知道:每天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调查篇』</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我认识的米,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米的种类。</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践篇』</h3><h3> 周末,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超市,观察了解米的种类。</h3><h3> 晨谈活动,小朋友把自己对米的了解进行分享。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认识的米】</h3><h3>琳芝:珍珠米是圆形的。</h3><h3>新坤:黑米煮出来的粥是黑色的。</h3><h3>景晨:小米是黄色的。</h3><h3>李源:玉米是种在土里的。</h3><h3>涛涛:我知道米有长长的、圆圆的、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h3><h3>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米是怎么来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是怎么来的』</h3><h3> 在春天时把水稻种子洒到稻田里,过一两个月,水田里就会长出秧苗,之后把乱长的秧苗拔起来,将好的苗插到秧田里,之后长大结穗。待到秋天,将有麦穗的麦秆送去脱粒,水稻的谷粒脱下来晒干脱壳脱完壳之后,就是大米了。</h3> <h3>孩子们通过观察去了解米🍚的不同,如:形状、大小、颜色、种植的不同,发挥想象力,画出了我设计的米。😁</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的魔法』</h3><h3>猜猜看米能变成什么呢?</h3><h3>瑾颜:我可以把它变成太阳🌞。</h3><h3>振山:我的米是爱心的❤。</h3><h3>诗涵:我的米像蜜蜂、像彩虹、像足球⚽...</h3><h3>看似平常的米,在孩子们眼中变成了神奇的魔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的作用』</h3><h3> 米有很多种类,可以做成很多美食,你知道都可以做成哪些吗?</h3><h3> 雅婷:我知道,糯米可以做成粽子。</h3><h3> 航航:我爱吃爆米花。</h3><h3> 梓苹:寿司最好吃了。</h3><h3> 馨仪:多吃米饭🍚能长高。</h3><h3> 紫妍:我喜欢吃黑米粥。</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小品尝会』</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美味的米能做出各种美食,瞧,我和家人要一起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带来幼儿园与伙伴们一起分享。</font></h3> <h3>品尝会要开始了。👏</h3> <h3>自己动手做的,我可以吃好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学小实验』</h3><h3> 米不仅能变魔术,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还有很多的玩法。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h3><h3> 首先把乒乓球和玻璃球放进容器里,再将大米倒入容器内,掩盖住乒乓球和玻璃球。接着用力左右摇晃,猜猜会发生什么?</h3> <h3> 通过此次主题,孩子们各方面得到了发展,他们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倾听他人讲述,体验与家人一起制作,和同伴一起分享各种美食的快乐。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到米是怎么来的。在欣赏儿歌中,了解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