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丘小殿华文脉富,夫差冶城,东晋王导府。</h3><h3>书圣倡去玄实务,诗仙仰谢公墩处。</h3><h3><br></h3><h3>朝天宫里孔圣住,德配天地,万仞宫墙叙。</h3><h3>运渎清流吴舟去,铜臭熏天儒者育?</h3> <h3>近日古都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为"世界文学之都",这是中国首座获得此殊荣的城市。南京得此殊荣原因很多,重要一条无疑是其绵延二千多年的清晰可见且几乎无间断的历史文化文脉。</h3> <h3>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元清花瓷萧何月下追韩信</h3> <h3>提起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诠释,都绕不开儒、释、道三种理论及其实践对国人生产生活及各种行为规范的影响,尽管在不同时代因统治者对儒释道偏重不一,三种理论对不同阶层不同阶级影响力也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真中,当然一般还夹杂着法家思想,历史上阳儒阴法是统治者贯用的手段。南京有一个地方,己有二千多年建城史,历史上分别作过儒、释、道的道场,有时三者还共存一处,便不同人群来膜拜来敬膽。这就是位于古都西南部的朝天宫。</h3> <h3>在明朝前,朝天宫有很多称谓。春秋战国时,为吴王夫差冶铸武器的城邑,称为冶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城之一。东吴孙权时,继续将之作铸造兵器的场所,同时也生产钱币。东晋时丞相王导在此筑个人府邸西园,并把冶铸作坊迁至五台山一带,南北朝时是国家科研机构总明观(分为玄、儒、文、史四科)的所在地,可见其文化地位之高。</h3> <h3>隋唐以后,此地基本为佛寺与道观所瓜分,宋时此处又设儒学,儒释道三家聚于一起。明朝洪武大帝把这个地方作为训练礼义(重点包括朝见天子的皇家礼义)的场所,正式称为朝天宫。现存的建筑尽管为清代中期所建,但基本沿明朝的规模及风格进行模仿,是目前中国南方规格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式古宫殿建筑群。也就在清中叶后,曾国藩把位于成贤街的江宁府学搬至朝天宫,使至圣先师居于万仞宫墙之内,朝天宫儒学地位也达到了极致。民国时作为首都高等法院所在地,解放后成为南京博物馆。</h3> <h3>与朝天宫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如卞壶、王羲之、谢安、李白、苏轼、王安石、曾国藩、李鸿章等等。巧的是书圣与诗仙,史家称两个半完人即谢安与曾国藩与朝天宫连于一起,实是朝天宫的幸事。</h3><h3>东晋初年的某一天,书圣王義之与名士谢安一起登冶山看长江风景,估计谢安此时未到40岁(因为40岁后才上真正出仕为官),书圣看完江景,再看好友悠然假想,有高世之志,说:"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巩非当今所宜",谢安答"秦任商秧,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两人辩论清谈与务实的地方,后人称为谢公墩。尽管谢安反驳了书圣,但最后还是为相务实,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被誉为立德立言立功三全的完人(有人也称之为半个完人,因无立言留下)之一。三百年后,诗仙李白作为谢安的忠实粉丝游金陵时,就住于朝天宫附近,不但览谢公墩,还亲自去会稽谢安墓前祭拜(谢安墓原在雨花台,被陈后主看上,霸占后为其母为穴,谢安暮迁走)。</h3> <h3>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后,将孔子请进了朝天宫,现在朝天宫棂星门东西两砖枋上"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几个大字,均为中国半个完人的曾国藩手书(参见拙作《金陵制造局》)。</h3> <h3>可惜现代社会,在人们把金钱与财富放在人生首位时,以"仁"及礼为中心的孔子儒学思想可能真被锁于"万仞宫墙"之内了,铜臭育大儒,古之未有矣!真不知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h3> <h3>朝天宫棂星门前的几个石条是水西门老南京抹不去的孩童记忆,至今仍凹痕明显的石条在冬时阳光下闪闪发亮,周围依旧被天真无邪的笑声笼罩。可惜的是棂星门前的泮池,也不知什么原因,一年四季总是浮萍盖水,与4A景区及孔门圣地总是不那么协调。据史书记载,此泮池原为李鸿章下令所建,与前边运渎相通,是活水,泮池总是碧波荡漾。难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泮池不与运渎相通,或者相通总被堵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令人费解!</h3> <h3>本文词、图及文均为原创,转载及引用请注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