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标题、诗文(舒广)</h3> <h3>碧空掠鸟溅飞花,
云外惊天任由它。
非与万物竞高下,
鸟鸣山幽胜游侠。
凡圣共灵是一家,
苍穹朗日照河沙。
疏羽爪净金笼锁,
不及林间自在啼。
百啭千声啾喃呢,
山青果红树高低。
清冷冬日人罕至,
太平鸟儿唱太平。<br></h3> <h3> 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garrulus)为鸟纲太平鸟科的鸟类。体长18厘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13年。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级飞羽羽干末端具红色滴状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黄色端斑。</h3> <h3> 太平鸟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桦木、蔷薇、忍冬、卫茅、鼠李等植物果实、种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h3> <h3> 太平鸟的雄性成鸟:额及头顶前部栗色,愈向后色愈淡,头顶后部及羽完灰栗褐色;上嘴基部、眼先、围眼至眼后形成黑色纹带,并与枕部的宽黑带相连构成一环带(枕部的宽黑带被羽冠扰盖);背、肩羽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褐灰至灰色,愈向后灰色愈浓;翅覆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色雎鲜明白端,形成翅班;初级飞羽黑色,自第2枚以内的外翈端部以及内翈端缘有明显的黄色狭斑;次级飞羽外翈黑色具白羰斑,内翈黑褐色;次级飞羽的羽轴延伸出羽端2-8mm,形成扁片红色蜡质突起;尾羽黑褐色,近端部渐变为黑色,羽端有5-7mm宽的黄端斑;中央2对尾羽羽轴的端部红色,并向外伸出红色的细针状蜡质突起(在旧羽常因磨损而不显)。颏、喉黑色;颊与黑喉交汇处为淡栗色,其前下缘近白,形成不清晰的颊纹;胸羽与背羽同色,腹以下褐灰;尾下覆羽栗色。</h3> <h3>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但颏、喉的黑色斑较小,并微杂有褐色;初级飞羽羽端的黄色缘较雄鸟小,有的标本呈淡黄或近白色;次级飞羽端的红色蜡突极小;尾端黄色较淡。虹蟆暗红色;嘴黑;脚、爪黑色。</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egoe UI", Roboto, Oxygen, Ubuntu, Cantarell, "Open Sans", "Helvetica Neue",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太平鸟主要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秋冬季非繁殖期多出现于杨桦次生阔叶林、人工松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果园、城市公园等人类居住环境的树上。</span><br></h3> <h3> 在繁殖期主要以昆虫为食,秋后则以浆果为主食,也吃花揪、酸果蔓、野蔷薇、山楂、鼠李的果实以及落叶松的球果。</h3> <h3> 迁徙:太平鸟在中国多数地区见于冬季和春、秋迁徙季节,属于冬候鸟和旅鸟。</h3> <h3>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通常活动在树木顶端和树冠层,常在枝头跳来跳去、飞上飞下,有时也到林边灌木上或路上觅食。飞行时鼓动两翅急速直飞,除繁殖期外,没有固定的活动区,常到处游荡。越冬栖息地以针叶林及高大阔叶树为主。主要集聚均为槐林和针叶林。</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egoe UI", Roboto, Oxygen, Ubuntu, Cantarell, "Open Sans", "Helvetica Neue",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span><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