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教育梦想,行走在潜心修行的路上

王晓英

<h3> 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带着满心的期盼,来到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师范学校开启了一段小语逐梦之旅。“&nbsp;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来。”&nbsp;&nbsp;我们一个个追梦人,怀揣着昔日的教育梦想,行走在潜心修行的路上,奔赴一场饕餮盛宴———国培之约。</h3> <h3> 一座城,一份情,酒店门前简易的条幅,简短的欢迎标语,时时传递出这座城的温暖。两位班主任老师,亦如冬日的暖阳,让人倍感亲切!</h3> <h3>  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田宝军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与建构》。真正的教学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每一位老师应该有自己的魅力,这魅力在于语言魅力、体态魅力、掌控课堂的魅力、外在形象的魅力……</h3> <h3>  每日课前晨读,我们接受心灵的洗礼,每一位老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抒发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h3> <h3>  班级团建破冰行动在班主任卢老师的带领下小语学员们做了信任之旅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彼此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友好到信任。松鼠搬家的游戏让我们每个学员从活跃的气氛中得到了快乐。通过滚雪球的游戏让我们彼此之间更深一步的认识到我们每个小组的学员,整个破冰活动结后,我们每个学员都从一开始的陌生变成了熟悉变成了朋友。</h3> <h3>  此次培训中,我有幸作为国培学员代表,来到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为即将步入教师工作岗位顶岗实习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以“树立职业理想,做好人生规划 ”为主题的宣讲活动。</h3><h3> 我从自己的经历谈起,用自己的体会告诉大学生们小学教师在一个人一生中有多么重要。接着,我又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这个主题出发,引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例给学生们分享,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微笑、眼泪、温暖、感动,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br></h3><h3>  这次分享活动,我觉得既是对未来同行的提醒,也是对自己未来的重新审视和规划。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的是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可以确立职业梦想,做好人生规划,抱定终身学习、成长自己的决心,我们相信:青春不负韶华,生命终将美好!</h3> <h3>  曲连坤教授的讲座《教师的职业智慧与职业幸福》生动精彩。曲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解,让在场教师时而笑时而思,轻松愉悦,他还生动扮演各种角色,或五岁小孩打防疫针,或抱怨的主妇埋怨婆婆,或问题学生的班主任……用形象的角色扮演与老师们互动,介绍正确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怎样根据学生诉求进行适合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排解心理问题,真的是受益匪浅。</h3><h3> 在曲教授的讲座中,他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什么是同理技术,让我们明白怎样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突破口,怎样走进学生内心,进行和谐顺畅的交流,为我们今后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心理事件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方法示范。</h3><h3>曲教授又做了职业智慧与职业幸福的解读,从生命的高度、成长才幸福、有家才幸福三大方面展开,向我们介绍了寻找幸福的秘诀:一项体育爱好、学会微笑。</h3><h3> 曲教授的师德风范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全天的讲座一直站立着,而且前后走动照顾到全体学员,深深的被他的敬业精神、教学态度所打动,</h3><h3> 曲教授寄语我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善待身边人,做好身边事。</h3><h3> 初听曲教授的讲座,就被他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在他的课堂上,没有晦涩、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呆板枯燥的知识灌输。在他的课堂上,有的是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有的是绘声绘色的案例分析;有的是字字珠玑的智慧分享。曲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饕餮盛宴。</h3> <h3> 她,个子不高却精神饱满;她,素面朝天却信心十足;她,芳华不再,却能口吐莲花,字字珠玑。她的每一句解读都紧紧扣住我们听者的心弦。她就是李学红主任。利用两个半天,李学红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新编教科书的建议》,从民间故事单元、名著单元、小说单元、外国名著单元入手,逐步提出了这些特殊单元的特点及教学建议,解答了我们心中的许多疑惑,我想我们今后的教学肯定会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吧!每讲到一处,她都能举出相应的实例,真可谓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让三个小时的课堂轻松愉快,令人回味无穷,回味后还有一种沉淀。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三省吾身。”李老师的课,就如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的不足。我要把此次学习中得到的给养,细细体会,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h3> <h3>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改变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但我可以在一个学校里去改变我周围的环境可以在班里去改变我的学生。”陈桂叶老师,这么做了,而且坚持做了十余年。她通过创建班级书香之路,助力学生成长。感慨于陈老师对学生的大爱,感慨于陈老师面对问题的犟龟般的坚持精神。她创编班级读书口号,建立班级读书角,带领学生将读书感受写下来,完善阅读评价机制,教孩子爱护每一本书。她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带领他们阅读,400本书的阅读量,给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遇到一位用心带领读书的老师是多么幸运!</h3><h3>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读写绘”正是一种适合地段孩子灵性的呼唤。陈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用心的老师,想尽办法提升知识储备,带领孩子寻找到更好地自己。 陈老师用绘本开启“孤独的心”,唤醒飞飞;给鸣鸣精致的小宝盒,让他爱上阅读。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有师爱,更要善学习,多读书,有方法,才能更学生更好的教育。 好的书籍,对孩子的启蒙意义就是巨大的,尚亚男老师借故事入心,开展绘本阅读,孩子在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中,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并逐渐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判断标准。绘本阅读为孩子的生命打好精神底色。</h3> <h3> 周六的教室依然座无虚席,激情洋溢。付宜红教授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解读了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指导如何聚焦核心素养,看待新课程,运用新方法,使用新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付教授说:孩子们的青春更宝贵。作为老师,就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更有价值。首要任务就是将核心素养根植于自己的心中,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就语文学科而言,一是人格品质的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阶段,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有国际视野。要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为他们打好精神底子。二是要夯实听、说、读、写的基础。做到“六个统一”:有一定的识字量;能写一笔好字;能读懂一篇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为他们打好学习语文的底子。三是提升阅读素养,增加文化积淀。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处理信息能力,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h3> <h3> 在本次国培进行过半,学员疲惫不堪的时候,期盼已久的河北名师张东兴老师终于来了。张东兴老师从新时代关注点、现代教育现状、树立科学的小学语文价值观、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他对新时代小学语文的理解。下午一节长达三个小时的“绘本教学课”不仅让我们我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还教会了我们课堂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的处理方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张东兴老师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学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h3><h3> 这一天的课程我认为突出表现—“新”“乐”。</h3><h3>“新”—理念新。要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出发点来源于不断调整的文化方略和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在教学引导上,怎么也猜不到张东兴老师下一步要做什么。幽默风趣的处理方式,充满神秘感的教学情节总是会让你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达到师生的亲密互动,进而实现学习成果的最大化。</h3><h3>“乐”—师生同乐,教学氛围欢乐。恰当的评价方式与充满生趣的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减轻教师负担,达到一箭三雕,事半功倍。</h3><h3> 教学方法变化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通过不断积累形成创新意识达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而具备创新思维之后,语文教学也就更加生动有趣。教师也会游刃有余了。</h3> <h3>  寒潮来袭,民院报告厅却依然温暖,许银海专家主讲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许银海专家就老师们进行中的课题研究实例进行了点评,解决实际问题,使老师们明确课题研究的课题要明确,要聚焦,透过题目要有课程的概念。许银海专家应用情境教学法让我们懂得课题题目不能用判断式,研究范围不能过窄,要有普遍价值的意义,研究方法的选择决定于研究任务(目标)。</h3><h3> 许教授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课题选择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万事开头难,选好课题后需要进行文献查阅,课题切忌重复,查阅别人研究的思路方法理论依据,找到自己课题的创新之处。课题设计论证。就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之会如何来阐述。还要对课题实施过程性的东西及时整理保存,形成多样的研究成果。他还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讲解,介绍了自己倡导的两种课型:研究课、动态生成课。一天的讲座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有内涵,有道有法有窍门,讲座为我们提供了做课题研究的依据、范本,让我们在今后的科研道路能渐行渐远,做个有心人,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h3> <h3>  11月20日,我们怀着对毛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和七届二中会会址等。仔细观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生活、办公、指挥作战时保存下来的文物。正是在这些普通甚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衣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h3><h3> “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听着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我们感动地热泪盈眶。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踏实进取,锐意创新,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h3> <h3> 来自教学一线的张艳秋老师结合教学经验,分享了“好老师”专业化成长七大核心要素:信仰、师爱、规划、实践、阅读、写作、研修。张老师的课堂清晰明朗,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渗透着知识的甘甜,展现着教师的风采,汇集着奋斗的激情。她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湿润了每一位学员的眼眶。她运用丰富多样的内容进行填充,让我们感同身受,她用身边同事的故事演绎了师爱的伟大,用自身的经历证明了规划的重要性。用游戏方式启迪实践的反思,用幽默的故事强调阅读的重要,用深切的话语强调研修的必要。一堂课下来让我们意犹未尽,受益匪浅。</h3> <h3>  两位年轻帅气的博士也登上了我们的讲台,让我们在慨叹“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又收获了许多新鲜血液。王继源博士为我们带来《如何从字义推开经典大门》的讲座,他从字义理解的重要性开篇,通过对《荀子·荣辱篇》和《武侯诫子书》中“注”“错”“慢”等字的深入研究,谈到了目前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最后王博士从古文选段入手解释“学”字,学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边界和限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三字经》的核心概念入手阐释“学”的运用,即要“学之以专、学之以序、学之以勤”。</h3><h3> 李沛然博士带来的《“离经辨志”之伯牙鼓琴与高山流水》的讲座,李博士从为什么要学习经典入手,第一遍放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我们感受,学员们听了这起伏跌宕的十大名曲之一,立刻入境、入静,所谓的扣人心弦就是这种感觉。接下来李博士为我们详细解析了伯牙的背景以及“志”和“登”的含义,当我们再次欣赏时似乎入境、入静、入情了。</h3> <h3> 此次学习,我们还到石家庄市桥西区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有幸聆听了三位非常优秀青年教师的观摩课。 听完课后,大家无不被这三位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课堂上层层深入地启发诱导等诸多方面深深的折服。也对桥西区实验小学孩子高水平的逻辑思辨能力、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赞叹不已,不禁感慨万分,真是"听君一堂课,胜教十年书。"</h3><h3> 刘旭老师讲的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lt;&lt;忆读书&gt;&gt;。 刘老师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出发,把让学生学会梳理信息、把握要点内容,表述突出重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习得一些阅读策略,还让学生了解到了冰心的一些读书经历、读书经验,还有一些读书方法。</h3><h3>刘老师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的走近冰心,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也给我们大家如何更好的使用语文教材做了一次特别棒的引领。<br></h3><h3> 五年级的常浩老师,他的授课内容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lt;&lt;父爱之舟&gt;&gt;。常老师的课堂收放自如。整节课的设计,特别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他启发学生自主回答出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他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不仅习得了如何给场景分类别这个阅读方法,还让学生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阅读策略,比如作批注注、快速阅读等。常老师的这节课有预设、有生成、有发问、有思考.....</h3><h3> 三年级的张伟老师,她执教的课题是&lt;&lt;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gt;&gt;。她从预设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复习课内阅读所学习的阅读方法跟策略。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的教学智慧,这觉对称得上是一节特别高级的课。把预设策略了无痕迹的植入一篇课外阅读之中。</h3><h3>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封面、内容提要、目录、插图的层层预测,特别巧妙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近一步的掌握了预设这个阅读策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王老师的课,那么应该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3><h3><br></h3><h3><br></h3><h3> </h3><h3></h3> <h3>  知识如海,只有自己跟上脚步,才可以不断前进,丰富密集的培训议程,给我们在头脑和心灵上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新的征程,每一次交流都是富有生命力量的风景。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怀揣梦想,让梦想成为我们的骄傲。</h3>

学生

老师

我们

教学

阅读

课题

语文

学习

孩子

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