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1月28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逸舟教授以《中国新外交:机遇、挑战与目标》为主题的讲座。王教授以切身的经历、广博的见解为引导,从中美贸易战说起,关注科技战、人才战、军事战等,给我们启发。</h3> <h3> 特别是王教授对中国现阶段如何开始新篇章的观点,令来自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教育者深思,一方面我们的教育面临机遇,另一方面也面对挑战,我们必须走持续发展之路,紧跟时代脉搏。</h3> <h3> 下午,我们聆听了北京教科院研究中心鱼霞主任的专题讲座《卓越教师成长的支架》。她从国内外教育形势出发,阐述了教师育人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作为“大计”的守护神,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力、思想力、思维力,通过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进而为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h3> <h3> 为了团队中教师快速发展与成长,可以从三方面努力:<br> 1、加强文化引领:作为一个学校,一个团队必须有文化特色,形成一个大家认可的目标,在文化的引领下,每个教师才能奋发有为。<br> 2、注重传承:任何一个集体、一个团队都有其优良的传统,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团队中每个人的使命。<br> 3、团队成员中应该有一个标杆性的人物,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这位先进人物像灯塔照亮我们前行方向。<br> </h3> <h3> 11月29日学习生活步入尾声,班级研讨和结业仪式展开,各个小组代表交流培训感言,畅所欲言总结培训心得。</h3> <h3> 两周下来,我们聆听了多位教授的讲座,他们或幽默或儒雅,深邃的理论,跳跃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浸润着我们的心智。<br> 三所名校的考察让我们明晰了优质示范学校的办学路径,领略了学校浓郁的特色文化内涵,感受了学校坚守现代教育理念,为探索优质发展之路提供的可借鉴之路。<br> 系列主题参观学习,我们观百年北大的发展历程,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叹祖国70年伟大历程辉煌成就。<br> 十日求学,终身难忘,静心思量,初心不忘……</h3> <h3><br> 鹏域名师,当求“厚德”之名。爱生如子,鱼水情谊;处理问题,不偏不倚;甘为孺子,做牛耕地;乐做人梯,奉献第一;霜染白头,矢志不移。传厚德之道,播载物之理,以至诚之德泽润学子心田,用至美之行引领后生成器。立德立言,有猷有为;勿馁勿娇,不霸不戾。<br> 鹏城名师,当求“勤学”之名。一曰读书勤。一板床,一仄桌,一壶茶,一书生。斗室寂寥,虫语亲亲;苦雨寒窗,灯书伴影。肯下苦功夫,夜阅名著怕睡早;善学真本领,晨诵经典恨夜长。踏遍人文,领知识之壮美;阅览群书,悟学问之博深。二曰思考勤。辗转思索,升华为理;邃密群科,出新守正。登高左俯右瞰,治学极目远瞻。求证旁搜远绍,问典穷幽极冥。三曰积累勤。拥有源头水,泽被万亩田。观千剑而操百曲,识宝器而晓妙声。学渊识博,点石成金。厚积薄发,斩棘披荆。谈吐间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中左右逢源,应手得心。<br> </h3> <h3> 鹏城名师,当求“善教”之名。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怨。热衷加班加点,非名师所为;沉迷题山考海,乃莽夫之见。学大匠运斤,璞玉浑金巧精琢;如良骥披鬣,皓质彩章出天然。自成特色,独辟蹊径;弃残抛阙,求新求变。<br> 鹏城名师,当求“大气”之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轻个人蝇头私利,谋学生终身发展。高考分数高几分,何足挂齿?学生人品低一寸,理应忧心!重成绩不惟成绩,自成高格;重名次不惟名次,方显匠心。<br> </h3> <h3> 卅君冬日聚北大,<br> 教育修养再升华。<br> 博雅塔前谈学理,<br> 未名湖畔论教法。<br> 兼容并包成大家,<br> 思想自由为博雅。<br> 十日同窗今日别,<br> 祈愿诸君皆闻达。<br><br> 将生命的十天,挥洒在燕园的湖光塔影间,沉迷于初冬燕园的深意灯光里,实在是妙不可言的体验,惜乎时间太短,意犹未尽。<br> 学习即将结束,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名师,我们将不忘教育初心,以更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