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颠峰之作——湘峪古堡、张壁古堡。

许建青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莱茵湖两岸古堡林立,丹麦的“哈姆雷特”古堡、挪威的“阿克斯胡城堡”让人留连往返;西藏江孜的宗山古堡、河西走廊嘉裕关的壮美风光让我感动不已。这些中外古堡都是纯官方的军事要塞,尤其是欧洲中世纪的古堡壁垒森严,保护着当代朝延贵族的安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年国庆节过后我们从川西北进入了山西中部和南部,蓦然发现深山里有这样一些古村落,城墙雄伟雉堞林立,除了有古老神秘的庙宇、殿堂、民居以外,处处可见的是充满着中国古代智慧的军事防御工事设施;这些古堡完全是纯民间的、体现出一种在危机面前全民皆兵的军事思想;从其恢弘的规模来看它对抗的对象绝对不是普通盗贼,而可能是势力强大的军事集团。从历史上分析,明朝末年,战乱及农民起义军四起,富甲一方的山西退朝高官众多,在叶落归根和躲避战乱的思想支配下,在得不到政府军队及时保护的事实面前,他们充分发动村邻乡亲把偏远的山村改造成了坚固的堡垒,从而达到安居乐业。由于山西干旱少雨、受雨水侵蚀少,这些堡垒式的山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遗存至今。本篇介绍的湘峪古堡和张壁古壁就是最为经典的二个。查询了一些资料,历史学家把这二个古堡称着为“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中国军事科学院的战术研究专家们称着为“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的幸存实例”、“中国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颠峰之作”……</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我第一次听到湘峪古堡这个名字是一年前偶然在网上看到照片而得知的,这张照片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一定要亲眼目睹这个神秘的古堡。十月中旬某天,我从河北西柏坡出发,驱车五百公里去湘峪古堡,到了那里天已经全黑了,远远望去,夜幕下的湘峪古堡被泛光照明构勒出神奇的雄姿,高大的城墙尤如一条行将飞腾的龙盘旋在湛蓝的夜色中,我被这壮观的场景震撼了,一下子忘记了连续六七个小时驾车的疲惫和饥饿。</h3> <h3>夜色浓浓寂静无声,透过漆黑幽深的高大牌坊,我们如同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神话世界。看着被漂亮灯光装饰了的古堡,我想这个古堡荒无人烟的历史或许已经结束了;然而又觉得湘峪古堡被灯光装扮的太急促了,其效果似乎也过于绚丽;在我印象中幽深暗淡的光韵应该更符合这个古堡的身份。</h3> <h3>尽管又冷又饿,当晚的住宿点也未落实,四周漆黑一片,但是好奇心却让我们暂时忘掉了这一切,毅然跨入了湘峪古堡的大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我们如同进入了梦幻之境,时光似乎把我们拽回到了几百年以前……</h3> <h3>当天夜里,我们在漆黑的世界里找了很久、才找到附近的一个农舍,每人40元的住宿费用,三人住进了一个五人间,在这个店里简单吃点面条就早早入睡了。天一亮,我们起床后四周转一圈,才看清楚这个农家小饭店的模样。</h3> <h3>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的郑村镇,处在沁水、阳城、泽州三县的交界处,古城建于明代万历51年(公元1623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处于大山深处的湘峪古堡三面山峦叠嶂苍松翠柏,一面是长长的护城河,古堡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高大的城墙和城楼,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古堡占地面积约四万多平方米,据说古堡内遗留明代建筑有四十处,其余大部分为清代建筑。</h3> <h3>河水护城,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层楼叠嶂,高低错落;隔河相望湘峪古堡质朴大气古韵悠悠如同一幅长长的古代画卷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以前看到的湘峪古堡照片就是从这个角度拍摄的,正是这幅照片深深的打动了我。今天的天气不作美,浓浓的阴天,加上这地区空气质量又很差,对于拍摄是很不利的,然而湘峪古堡的雄姿依然使得照片的画面感很强。</h3> <h3>请注意城墙上有规则的一排排蜂窝状的洞孔,内部就是湘峪古堡具有极高创造力的运兵通道,后面专门介绍运兵洞,这是古代防御工事中的杰出典范。</h3> <h3>,</h3> <h3>城墙四周有高大的门楼,既是瞭望楼又是指挥楼,墙体非常坚固,在冰兵器时代,几乎没有任何攻坚力量可以直接摧毁它。</h3> <h3>古堡正面宽大的护城河约深三米左右,成为阻止敌人入侵的天堑;原先有能起降的吊桥,遇到危险时吊桥收起,切断通向古堡内的唯一通道;2016年当地政府拨款建造这座仿古桥;设计和施工都出于高手之作,因此新桥和古城堡之间显得非常的协调。<br></h3><h3><br></h3><h3></h3> <h3>关于湘峪村之名也有古老的传说,据说明万历年前这里一直叫相谷村,后来这个村出了中国政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家三兄弟同朝为高官;据史料记载,大哥孙居相官至吏部兵部左侍郎、户部尚书;二哥孙可相官至七省巡抚、御史都堂;三弟孙鼎相官至户部待郞、广西湖南巡抚;湘峪古堡由这三兄弟出资建造,因此又称“三都堂”;三兄弟又根据此处风水有山有水,故而在原村名“相谷”中加入了“山”和“水”,因此后来就叫着“湘峪村”了。这个古堡建造的时间据说前后长达十年。这里除了孙家三兄弟以外,还出了许许多多的举人和进士,因此民间把湘峪村称着为“十山九回头,辈辈出诸候”。</h3> <h3>进入城门,爬上三十多节台阶便上到了藏兵洞的顶部;顶部的设计标高与整个古村落的平面位置高度基本一致,站在古村里看不出藏兵洞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壮观的城堡当时完全是借助于山崖的坡度而因势建成,使原来陡峭的山崖更具有抵御外部侵入的能力。</h3> <h3>古城大门进来便是瓮城;从北宋开始许多重要的军事要塞都盛行建造瓮城,这样一旦大门被攻破,瓮城内部便迅速有效地形成了第二道城堡防线,使敌军在狭小的空间无法展开兵力。而己方则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对敌实施打击。在冷兵器时代,瓮城经历了许多实战的考验,这种堡垒式的建筑方法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代;湘峪古堡的正大门也采用了这种有效的防御方式。</h3> <h3>藏兵洞是整个湘峪古堡的中枢神经系统;这是藏兵洞和城堡相连的几个主要的出入口之一。</h3> <h3>整个藏兵洞为砖石结构的窑洞式建筑,洞体宽大,洞洞相连,东西两侧各开一门成为了长长的进出通道;战时一旦发生危险只需堵住一个门,便可断绝藏兵洞的东西全部交通;如果被敌方攻破一门,另一道门内可以立即成为抵御敌方进攻的新防线。以此类推,真可谓道道设防。</h3> <h3>每个藏兵洞都设立对外的观察孔,居高临下地面对着护城河;我们在护城河对岸遥望城堡,一排排蜂窝形的孔洞就是这些藏兵洞的观察孔,这些孔洞无疑是瞭望敌情并用于防御的坚固工事。</h3> <h3>藏兵洞的墙砖缝隙横平竖直,砌筑水准相当高,据说当年砌筑时用糯米加入当地砂粒而混合凝胶成粘合剂,因此城墙不仅相当壮观而且至今坚固如磬。</h3> <h3>藏兵洞通道可直接与城堡顶部的“帅府楼”相连,以便于战时的有效指挥和迅速组织武力增援。这种有着极高创造力作为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湘峪古堡,确实无愧于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杰出典范。</h3> <h3>古堡内的民居紧挨着城墙,虽听说总体格局是五纵三横的古巷子,但是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向古堡内望去,只见大片的屋顶,也很难看出这个格局。</h3> <h3>从藏兵洞出来,我们直接登上高高的城墙,没有导游讲解、没有标识牌,我们沿着长长的城墙顶部,走过一座座壮观的堡楼(或许当时是各级指挥部),化了很长时间转遍了城墙:我爬过北京司马台长城、西安城墙及荆卅城墙等中国著名的至今得以很好保存的城墙,显然湘峪古堡的城墙其规模无法与其相比较;然而作为单一的古堡,作为一个深山里的民间古村寨,湘峪古堡的城墙与上述城墙相比仍有着许多像似之处,其规模还是令人惊叹;尽管我们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贫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湘峪古堡那高大雄伟的城墙上到处都是具有实战价值的工事,值得游客观赏和专业人士的研究。</h3> <h3>回顾湘峪古堡的建造时间是明朝末年,我们清晰地记得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交替变革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农民起义军的大破坏更是严重涉及到山西这个地区;所有这些让我们可以断定,湘峪古堡的强大军事防御能力那绝对不是为了应对普通的民间盗贼,而是在与厐大的金弋铁骑军事集团相对抗。作为民间的防御工事竟然建造得如此恢弘强大,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震撼。</h3> <h3>从湘峪古堡城墙上向村寨里望去,大片大片的建于明末清初的老房子,二三层的楼房不少;据说以前这里共有一千多人口,由于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陆续搬迁出去了,现在仅剩下几十位老人;可能由于产权等因素,这个古村寨似乎没有受到较大的破坏性的改造,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韵。</h3> <h3>这是湘峪古堡内最高大的建筑,有五层楼,高达26米,这是中国明代留存至今建筑中最高的一幢古建筑。这个信息还是我在以后几天游览山西著名的风景区皇城相府时才偶尔得知的。因为在湘峪古堡游览时全然看不到任何的文字介绍。</h3> <h3>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指路牌,得知了湘峪古堡内不少老建筑仍有许多看点,但是这唯一的指路牌却是个只有上文没有下文的空摆设,沿着它的指向我们只能茫然地在众多古民居内游荡,全然不知指路牌上的建筑物究竟在何处。然而凭着自己的想象,除了当朝大官的孙家三兄弟以外,村里也出了那么多的举人进士,湘峪古堡内一定留有许多有着生动故事的老建筑,也许不久将来,随着旅游大军的大批到来,当这里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景点以后,一切对湘峪古堡的祥尽介绍就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游客面前。</h3> <h3>据说今年国庆节以后进入湘峪古堡需要买伍拾元的门票,我们是十月下旬来到的,空寂没有一丁点儿商业氛围的湘峪古堡内外有少量的保安在游荡,这些保安显然是当地的老人,他们似乎对收门票的事并不大在乎,或许他们看准了我们的年龄也到了免门票的范围;这些纯朴的老人倒是很热衷于为我们当免费的讲解员;我身旁的一位就是这样的,他既热情又自豪地向我介绍,他是朝廷当大官孙家三兄弟中一位的第十三代孙子,从他胸前标识铜牌上可以追溯这位孙家后代还是很正宗的;他的浓郁方言我听大不懂,但是我知道他正在努力地向我介绍他自己曾经的贵族身份和他脚下明代遗留的下水道来历;他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我脚底下所踏的还真是明代遗留下的古遗址。</h3> <h3>这些明代的排水道,在古堡内共有三条,现在遗留完好的还有上千米;这些古老的下水道宽一米高二米,既是山洪暴发时该区域的排泄道,又是战乱时古堡内的逃避通道,这又是湘峪古堡内明代首屈一指的民间军事防御工事的重要遗址,这些古老的排水道从古堡下蜿延穿行,在古堡的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它存在的痕迹。这项民间的防御工事设计的天衣无缝非常出色。</h3> <h3>湘峪古堡据说所有卷子都呈“丁”字型,而且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或曲径通幽或逶延交错,这对于熟悉守卫本土每个角落的乡丁们展开巷战、对抗外来侵入是十分有利的。古堡内石磨、石碾、石牌到处可见;虽说我们并不熟悉古建筑,然而这里的一切让我们处处感受到湘峪古堡内有着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h3> <h3>由于我们对明末清初历史知识的贫乏,加上现场几乎没有文字介绍,时间又比较急促,因此沒能够细细的品味湘峪古堡内部的许多古建筑以及古遗址,然而走进寻常巷陌,抬头望去许多高大的门楼、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牌匾,所有的一切都保持着时代的特征,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顿下来,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湘峪古堡恢弘的气势。</h3> <h3>我们在不了解湘峪古堡的祥尽历史,又在没有文字介绍的情况下游览了这个古堡,虽说头脑中一片茫然,但是确实感觉到我们行走在一个复杂空旷的古代防御堡垒内,坚固而充满着智慧的这个民间军事堡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天整个湘峪古堡内的游客就是我们三个人,这个氛围更是让我们回到了四百多年前,我们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出众多壮烈的场景,这个古村落的权贵和百姓们依托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全民皆兵众志成城对抗着强大的金弋铁骑的冲击,明朝末年战乱时期,一场场悲壮的关连到全村寨黎民百姓生死存亡的保卫战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h3> <h3>在离开湘峪古堡的时候,我在想着这个问题,一方面希望当地政府加快开发这个很有价值的景区,让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了解并游览湘峪古堡,因为这确确实实是一个不亚于中世纪欧洲古堡的中国式古堡;另一方面却又为湘峪古堡今后的命运担忧。一眼望去,周边群山中的大型煤矿正在向着这个古堡周边扩展,看着一排排崭新的厂房、一座座高大的矿井,一辆辆满载的重型矿车隆隆驶过,我在想,保护湘峪古堡的使命已经是刻不容缓了。</h3> <h3>下面介绍山西的第二个古堡张壁古堡。这个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三面临沟一面紧靠着大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是一处保留着隋唐时期盛行的建筑风格的古村落,村内七条古巷,垣墉孔固曲折幽深,体现出有极强设防性质村落的全部特点。尤其是攻防兼备的地道令世人惊叹。这个古堡虽说一般游客晓知不多,但是对于资深游客和山西本地来说,其知名度远比湘峪古堡要大的多。</h3> <h3>张壁古堡较早得到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保护,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景区规模;古堡内的村民们仍在正常地生活着,有少量的商业,但商业氛围不浓郁,对外的交通条件也甚好,游客虽然不多,但是来的游客大多数比较专业,这和我们印象中的古镇休闲游览毕竟有很大的不同……</h3> <h3>穿越厚重幽深的城墙洞,地面的石块被久远的时光磨砺的发亮,我们来到了久闻大名的张壁古堡。</h3> <h3>“天上奎星,人间张壁”,这里一直有这样的传说,这个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每年正月二十八祭星宿的习俗,这里又被当地称为“天下第一星象村”;走进张壁古堡,所有的印象都指向一点,即古堡是完全遵循星相理念来建造的,据介绍该村寨已经发现有32处古建筑与有关星座相对座,这里是中国古代星相文化的珍贵遗产。</h3> <h3>其实我本人对星象术一无所知,听说中国自晋魏朝廷开始设专职星官,“察明星辰之变动,辨其凶吉”,从此星相学被列为帝王绝学,除了对帝王密切相关的皇宫、皇陵以外,民间绝少掌握运用星相知识,而据介绍张壁古堡则按古星相规划,其规模之恢弘,是中国古代星相文化的珍贵实物遗存。究竟如何?恐怕掌握一定相关知识的游客会看的更清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虽然似懂非懂,但是也觉得张壁古堡神秘的布局很有看点。</h3> <h3>张壁古堡内的建筑大多是明清年间遗存下来的,现在仍然有村民居住,可能国庆节刚过,巷子内依然保持着张灯结彩国旗飘扬的节日气氛,然而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村民、却都非常少,这给我们的游览带来了一层神秘的色彩。</h3> <h3>厚重的城墙,斑驳的墙砖,地面铺设的石块上都是久远年代留下的磨砺痕迹,时光似乎在这里凝固了,给人留下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h3> <h3>张壁古堡面积不大,但是四周的城墙还是显示出其特有的威严,古老的民居紧挨着城墙,更加显示出城墙的雄伟高大。</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张壁古堡内有南北二个规模不小的宗教建筑群,据介绍现存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殿堂共有二十三处,有关帝庙,真武殿、二郞庙、可汗寺等,造型工艺精湛,充分反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也处处体现出了这个古村落是个设防性质的基本特点。</h3> <h3>张壁古堡的建造年代至今是个迷,目前在考古界和史学界有较为集中的有二种说法,一种说法张壁古堡是公元600年隋朝后期建造,另一种说法是在北朝十六国时期建造的。不管何种说法,有一点认识是较为统一的,这就是张壁村原先是为着某种重大的军事需要而建造;后来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遂步地演变成了一个有着众多防御工事处处设防的古村落。</h3> <h3>张壁村原先就是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的理由是充分的,一方面古堡四周的巨大城墙和这个不大的村庄似乎不太相称;更主要的张壁村的地下工事规模极其厐大,地面下的地道竟然立体有三层,四通八达、机关密布、诡异奇绝;“堡中有堡洞堡相连”,据说这样立体型的地道原来有近一万米(十公里之长啊!),目前没有塌陷、能够进出自如的就有三千米。如此弘大的规模和攻防兼备的功能决非民间所为,一开始就是有着强烈的军事目的。但是究竟什么年代建造?谁在建造?目的为了什么?现代的许多史学家都为此争论不休;作为普通游客我们也不去加以研究了,来观察一下这些著名的地道吧!</h3> <h3>其中的一个给游客开放的地道入口处</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上上下下、曲折蜿蜒、充满神秘机关的地道里行走,如果没有明显的指路牌,即使到处亮着灯,你也肯定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对游客开放的地道大约有二千米,但是有告示牌告戒游客,患有心藏病高血压者慎重入内;由于游客很少,地道内又分上下立体三层,叉路又多,指路牌的间距又过大,我们三人进入地道以后竟然都走散了,我一个人在这幽静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摸索了差不多个把小时才好不容易结束了转圈而找到了出口,况且这还是在地道内灯光正常的情况下;我想万一碰到停电等其他意外因素(除了城门口以外,从头到尾在张壁古堡内没见到一个景区服务员),手机信号也没有,那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是心理上的危险性。建议朋友们今后有机会进入张壁古堡的地道内切不要独自行走,尽量结伴而行。</h3> <h3>神秘的星相术构建张壁古堡,尤其古堡内神秘的地道,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古堡内我碰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据他介绍,他的爷爷曾经告戒他,村里面的地道绝对不要进入,里面有神灵。关于地道内诡异的灵异事件实在太多了,讲也进不完,他自己小时候有一次捉迷藏进入了地道,结果二天二夜才被村民们找到。</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根据本美篇的上述介绍,我自认为湘峪古堡和张壁古堡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其实山西类似的古堡还有好几个,由于这些古堡所处的位置靠近大城市或者开发的较早,因此这些古堡已经成为了当地甚至国内的热门景点,以下略作介绍。这个小视频拍摄的是山西阳城的郭峪古城,建于明崇祯八年,也是一座避难自保的防御性城堡,城墙依然保持很恢弘,但是城内的商业气氛太浓了,而且现代建筑也混杂在其中</span></h3> <h3>这是晋城的皇城相府,也是一个古堡,由于许多影片在此拍摄,这里每天都有古戏表演,所以热闹非凡,这是山西跟团游的一个好去处。</h3> <h3>皇朝相府的主楼是明代建筑中最高的,但是在建造时间上要比湘峪古堡的古楼晚了许多。</h3> <h3>写完了这集美篇后我总是在想,山西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是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或许就是煤和黄河;然而山西厚重的人文是中原文化的精髓,人们可能会有所忽视;我所见到的这些民间军事防御性特强的古堡出了山西以后更是鲜为人知,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以及背后生动的故事值得有关专家、当地政府以及许多游客为此去开掘;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山西的古堡就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它们和中世纪的欧洲古堡一样,值得千千万万的后世人去瞻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