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家好,我是刘梦琪,今天是2019年11月29日,很高兴我们又迎来了第11期的畅读书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柳宗元的《江雪》。</p><p>江雪 唐 柳宗元。</p><p>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p> <h3>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由爸爸妈妈和弟弟再分别朗读这首柳宗元的《江雪》,并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吧。</h3><h3><br></h3> <h3>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这首诗的艺术结构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h3><h3>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h3><h3>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h3><h3>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h3> <h3>《江雪》的创作背景</h3><h3><br></h3><h3>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h3><h3><br></h3><h3>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h3><h3><br></h3><h3>原文:</h3><h3><br></h3><h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h3><h3><br></h3><h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h3><h3><br></h3><h3>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h3><h3><br></h3><h3></h3><h3><br></h3><h3>扩展资料</h3><h3><br></h3><h3>名家点评</h3><h3><br></h3><h3>根据《书郑谷诗后》记载,苏轼当年读完这首诗之后,感慨良多,他反复吟诵,表达了自己心悦诚服的态度。他在《东坡题跋》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h3><h3><br></h3><h3>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h3><h3><br></h3><h3>可见,苏轼看到的不是山水景色,他看到的是柳宗元那孤独的人性。而且苏轼也对柳宗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天之赋予,不能追及!</h3><h3><br></h3><h3>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h3><h3><br></h3><h3>柳诗境界清逸绝俗,寄托着诗人孤傲清高的品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以深得苏轼赞赏。</h3> <h3>小朋友们读完了这首诗,你了解柳宗元了吗?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柳宗元写的很有趣的故事,《永某氏之鼠》。</h3> <p>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第11期的读书会就到这里啦!</p><p>下面有请主持人琪琪为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题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