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顾全罗 贺 文 徐 光 苏建强 秦清雅 </h3><h3>贾慧军 郭爱军 张海平 冯 二 夫妇 </h3><h3><br></h3><h3> 撰稿:顾全罗</h3><h3><br></h3><h3><br></h3> <h3> 2019年11月27日,偏关县长城会员、长城爱好者顾全罗、苏建强、贺文、徐光、秦小平、张海平、郭爱军、贾慧军、冯二夫妇等十人到柏杨岭旧堡、柏杨岭马市、口子上抓鬏山油磨山考察。</h3><h3> 从野羊洼村西大湾上长城,此处是山西偏关县二边长城</h3><h3>与口子上出来“档路赛”三道边长城相遇(还有南北向古长城在此相交);当我们行至柏杨岭长城空心敌楼,继续沿长城向东爬至全国仅有两处内外长城交汇处(另一处为北京延</h3><h3>庆县四海镇九眼楼)——丫角墩。</h3><h3> 东经:1115008.6 北纬393718.2 海拔1760米顶</h3><h3>(野羊洼西三道长城交汇点)</h3><h3> 丫角山历史典籍有记载,实际上找不到具体出处(不是很有名的,另一处是好汉山,但有好汉沟,沟西大元峁村顶部处就是 “好汉堡”)。这个“丫”字形成是左边一点柏杨</h3><h3>岭旧堡上的中心“梯形台”向东北向延伸的外长城;右边一撇是从中心台过柏杨岭村、柏杨岭新堡向老营城逶延而去的内长城;最后一竖则是老牛湾至柏杨岭的外长城。而这个《中</h3><h3>心梯形台》就是“丫角墩”。这个墩台不仅石砌砖包,上建有楼橹,最主要这个地心标志:“长城竟因此中心台在此拐弯”,这在万里长城线没有见到,长城从西而来向北有了“西</h3><h3>墙”,在转向东有了“北墙”,而“东墙”、“南墙”用方石垒砌,被附近乡民拆掉……</h3><h3> 东经1115142.7 北纬393643.6 海拔1819米</h3><h3>此行第二处就是“柏杨岭堡马市”,内长城从柏杨岭村、柏杨岭新堡过来从下边过去形成“一堵城墙”,上边小峁位置高,不利军事防守。而从口子上上来的当地叫岔边长城和下边的内长城建筑成一个“不规则形”,和平时期成为“柏杨岭马市”,战时则成“临时军营”。这个“不规则形顶呈三角形”,此种情况在偏关三百余里长城线上因“防守”需要长城“变道”常见的,如镇泥埝东“破胡堡”,据“破胡堡”</h3><h3>东一里的白泥窑堡(临时命名),长城也是从底下穿过去,上因小山峁无法防守而建堡,“¨”(这个口字下边画成虚线,)</h3><h3>堡内仅仅南城墙中间建筑一座指挥台,四个堡城角和 中间无马面;而上边“破胡堡”指挥台建筑在中间;并且堡内戍边将士残留的瓷瓮碗片很少,说明此堡在明代不甚重要?</h3><h3> 东经 1115302.1 北纬 393644.0 海拔1808米</h3><h3>(马市北岔边长城顶端圆墩处拾元瓷残片)</h3><h3> 简要谈谈当地老乡说得“岔边长城”,这道长城不是明代修筑,而是一条“古长城”,明代加以“修复利用”,山西镇(太原镇)从柏杨岭往口子上从上往下脩,而大同镇则从26口往上修(利用古长城),目的:“为了多得银钱”,谁家里程长可多算钱!从“丫角墩”往下建筑的外长城,长城里有五个指挥墩,历经六百年基本完整;再看东面呈南北向的所谓“岔边长城”,仅仅“柏杨岭马市”过来从高点处遗留</h3><h3>一座不完整的圆墩,通身这段长城再不见一个指挥台?残破倾庀的不像样子,长城中间竟然长出“树”来!!!</h3><h3> 外长城从柏杨岭下来过口子上河从抓鬏山半坡上去,从此山背面下去,背面这段长城呈南北向,里外都是石砌长城,除背面有几处倾庀外基本完好。顶部原有一作战台(石砌),清水河县在此基础上新修了“垛口”,长城上筑有“口子上墩(圆柱形)”。这段长城从西面远眺呈一“三角形尖”,无一点内外长城交汇的标志?两镇相交的地标也不明显。墩和长城就建筑在抓鬏山的山坡上,再上去是油磨山。</h3><h3>口子上石砌长城(顶端):</h3><h3> 东经1115255.6 北纬 393852.3 海拔1628米</h3><h3>三处长城交汇点——考结束后,我们采访口子上村民,告知“内外长城交汇点在猴儿山,猴儿山就是丫角山,丫角山就在柏杨岭空心敌楼东的小山”。由此可见笔者从事偏关长城多年的考察、研究中得出的“内外长城交汇处”就在柏杨岭旧堡旁是确定无疑的(偏关县原博物馆馆长刘忠信生前认为此处就是“内外长城交汇点”)。</h3><h3> 顾全罗</h3><h3> 2019年11月28日</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城牧羊女。</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