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海宁中丝三厂前身创建于民国15年是1926年7月建成的硖石双山丝厂,曾先后更名为硖石双山兴记丝厂,硖石瑞新丝厂,海宁合作制丝公司,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时又改名为中华丝厂,1945年日本投降,翌年改名为中国丝业公司硖石第三丝厂,简称中丝三厂,1954年荣丰合记丝厂并入该厂,1966年曾易名红卫丝厂,1980年恢复原名。</h3> <h3>海宁中丝三厂,厂址硖石镇大荡,是东南河和西南河中间的一个岛屿名大荡四周环水,是洛塘河,新开河,横塘河,市河四水的环饶点,地理位置独特,优良的水质,为缫丝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全厂面积59994平方米,建筑面积43774平方米。</h3> <h3>民国三十三年八月绘制的中国丝业公司硖石双山总厂平面全图。</h3> <h3>中丝三厂曾经红极一时,是著名的“海宁制造”,让人无比骄傲,历史曾完整地记录了中丝三厂曾经的辉煌,承载了一代海宁人的独特记忆。任政曾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学院艺术顾问、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艺术顾问。为中三提写厂名。</h3> <h3>桑蚕又称家蚕,简称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h3> <h3>蚕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蚕以卵越冬,春天桑树萌发时孵化成幼虫,幼虫食桑生长,经4天就眠蜕皮,25天左右开始结茧。</h3> <h3>蚕茧是指桑蚕的茧。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h3> <h3>蚕蛹是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蚕蛹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是极宝贵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更是提取多种化学药品的原料。</h3> <h3>文革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产品质量,数量一直没有提升。</h3> <h3>文革结束以后,该厂生产一直稳步发展,该厂主要产品是白厂丝,1981年起,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h3> <h3>在继续搞好白厂丝的同时,先后开展了电恼绣花机,真丝针织品加工产品。</h3> <h3>同时先后开发了出口工艺鞋产品。并扶持了海宁工艺鞋厂等一些业务。</h3> <h3>提起中丝三厂缫丝第十六组,这在当年就如现今的“当红偶像组合”。它是一个由30名姐妹组成的老劳模集体。1979年、1982年、1985年三次获省劳动模范集体,1986年获全国先进班组光荣称号。从小组成立开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组内骨干已传至第七代。因此,“30名”没有具体的人,代表一个组。</h3><h3> </h3> <h3>该厂早在1955年就曾比评为浙江省缫丝工业先进集体,翌年又被评为纺织工业部先进企业,1987年再次比评为浙江省级先进集体和省劳动模范。</h3> <h3>曾19次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集体和省级劳模,多次派代表赴京出席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h3> <h3>其中Z/18白厂丝系省和部的优质产品,当年生产梅花牌白厂丝262吨,产品运销日本,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h3> <h3>你来我往,从上世纪50年代小组成立,总有上百人在十六组干过。”这次活动的发动者、代表十六组姐妹上台接受“五(吾)带头”潮乡群英榜“时代贡献奖”表彰。</h3> <h3>锅炉设备大至经过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五十年代,采用的是外国锅炉兰开夏锅炉,煤耗较大,效率又低,俗称煤老虎,20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掀起了一场锅炉革命,将在兰开夏基础上,由杭州锅炉厂技术人员专门指导下,改成单锅筒水管链条式快装锅炉,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劳动强度下降不少。后来又购杭锅四吨的链条快装锅炉。</h3> <h3>锅炉进入正常运行,为中三企业的生产提供了高品质的能源,使产品质量优质得到保证,同时为职工的福利提供了方便,浴室,食堂得到保证。</h3> <h3>小企业,大社会,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厂办学校,食堂,浴室,开水,电影院等,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确保职工以饱滿的工作热情投入生产之中。</h3> <h3>到1990年全厂职工1558人,固定资产1224万元,主要设备有ZD681型立式缫车416台,ZJ不锈钢煮茧机2台,D112,D113复摇车406台和联合选剝机4组和其他配套设备,还有1990年引进的301A自动缫丝生产线。</h3> <h3>六十年代,由于生活条件还处于温饱水平,大部分家庭还没闹钟,使做早班的职工难于准点上班,为确保大部分职工休息好,每天早上六点钟就拉回声,现在俗称汽笛,回声一拉,使硖石上空回声回荡,告示全镇居民该起床了,去做该做的事情了。</h3> <h3>中丝三厂址在河的中间岛屿上,一桥飞架东西,五十年代是爿大木桥,六十年代在西南河215号的位置造了单拱钢筋水泥混凝土的虹桥,使交通通行得到方便。</h3> <h3>出海工程后,河面变宽,八十年代,在原来的河面上重建了钢筋水泥混凝土单拱虹桥。</h3> <h3>在大荡的脱空岛上,西南面通向城乡接合部南郊,以前是爿大木桥,八十年代改成单拱钢筋水混凝土水泥桥,使硖石和南郊交通更加便利,省下了绕塘桥的一段远路。</h3> <h3>1990年工业总产值4863.9万元,实现利润471.16万元,创外汇910万美元。2017年,海宁中丝三厂大荡区域正式纳入一岛三街区的景点,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洛塘河,新开河,横塘河,市河,在四条河的包围之中,四面环水,犹如珍珠般的明珠骧嵌在硖石之中。部分图片得到网络朋友提供,在此深表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