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源实验学校二三年级组于11月25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系列教学活动。它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课前精彩三分钟,既培养了学生对演讲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孩子们幽默的语言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看!她们的故事讲述的多么精彩!</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魏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引导得润物无声,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整堂课生本气息浓厚,学习效果良好!</p> <h3> 《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不但理解了四边形的本质特征,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h3> <h3> 语文组的“同课异构”同样精彩!</h3><h3> 《大自然的声音》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精彩,三位老师同课“异”魂。陈老师坚持“思考先于学习,内容优于形式”的教学原则。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氛围十分活跃。</h3><div> 清静优美的山林里,欢快的鸟叫声,淙淙流动的小溪,一阵微风拂过树叶轻晃……一段视频将我们带入大自然的怀抱。刘老师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中,去聆听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div><div> 优美的声音是用来朗读的。裴老师在学生读懂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充分给予学生读的时间,根据不同的语言特质,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配乐读、教师引读、学生展示等不同方式,感受大自然声音的“呢喃细语”与“汹涌澎湃”。</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和开展,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提升。</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 <h3> 回顾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课堂教学中有众多的闪光点,教师们能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也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沟通的空间。</h3><h3>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深信随着“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探讨,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能够更加出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