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帮扶,助力脱贫攻坚---都亭中心学校帮扶工作小记

魔笛yu蓉

<h3>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根据上级有关决策和部署,都亭中心学校以学校为阵地,大力宣传扶贫政策、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尽力完成行业扶贫任务。同时,中心学校积极参与桃花社区的结对帮扶工作。</h3> <h3>中心学校校长周建华刚调入都亭,没有结对帮扶对象。可他没闲着,经常组织帮扶干部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帮扶政策、制定帮扶措施,与帮扶干部一起户户到,家家落。帮扶单位桃花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情况了如指掌。</h3> <h3>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户能否脱贫的重要条件之一。向贤珍,女,丧偶多年,一家5口,4人低保,无劳动能力。儿子患抑郁症多年,不能务工,两个孙子还年幼,靠儿媳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她家上无半片瓦挡风雨,下无寸地,租房而居。因经济拮据,只能租住光线不足、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相对便宜的房子。即使这样,每年五、六千的房租费用,也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h3> <h3>为了让向贤珍家降低生活成本,减少租房费用,住上宽敞明亮的公租房。帮扶干部刘伦琰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各种关系打听申请公租房的条件和程序,主动整理相关资料、书写申请材料,与桃花社区尖刀班干部一起,层层申请,级级上报。</h3> <h3>2019年4月,公租房申请到位。向贤珍露出了笑容,但却皱着眉头。她愁,愁经济困难,无力置办最简单的家具,客厅只有几把残腿少脚的老式坐椅;她愁,愁儿子、媳妇不在家,年老的自己与年幼的孙子搬不动笨重物品。帮扶干部刘伦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单位一套九成新的沙发送去,并与尖刀班干部一起帮向贤珍打扫房间,安放好家具,布置好房间。让祖孙三人开开心心搬进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新家。</h3> <h3>向贤珍的孙女廖雪倩今年刚上一年级。家庭作业不是没做就是全错。因为没上过幼儿园,孩子行为习惯欠佳,不知道作业内容;奶奶年纪大,识字少,不能正确辅导。中心学校帮扶干部利用下班时间结对走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辅导孩子家庭作业。通过孩子的努力,帮扶干部的悉心辅导,雪倩现已基本跟上学习节奏,学习成绩也稳中有升。</h3> <h3>昂贵的学前教育费用把贫困家庭的孩子挡在了幼儿园门外。为了让雪倩5岁的弟弟廖睿璞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与以后的小学生活无缝接轨。帮扶干部们多方打听、反复权衡后把廖睿璞介绍到收费较低的星韵幼儿园学习。通过帮扶干部多次向园方申请,该园决定每学期为小睿璞提供1100元资助资金,直到幼儿园毕业。目前,小睿璞已享受星韵幼儿园提供的资助金2200元。</h3> <h3>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孩子入学是大事。吴明凤的大儿子今年已到入学年龄,因她家户籍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地点,离学校较远,孩子上下学不方便。一孩子入学,愁坏俩家长,小夫妻常常为这事唉声叹气。帮扶干部肖兰晖知道他们的难处后,积极主动帮忙,多次与都亭一小联系和沟通,孩子终于获得都亭一小入学资格。开学第一天,肖兰晖亲自到学校帮忙办理入学手续,看着孩子分班进入教室后才离开学校。</h3> <h3>贫困户吴明凤一家4口租住在旅游路一阴暗简陋的民房内。因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吴明凤自己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家里一切开销就靠她老实敦厚的丈夫打临工赚取。由于没有技术专长,五六千元的房租费成为这个家庭贫困境遇中最后一根稻草。</h3> <h3>急人所急,帮人所难。肖兰晖就是这样一个“说在口、拿到手”雷厉风行的热心人。由于吴明凤夫妻俩个性内向,不善交流、沟通。几个月都没把申请公租房的相关事宜打听清楚。申请公租房的事成为肖兰晖头放不下的心头事。于是,她利用工作之余,去社区尖刀班问询申请公租房的条件,到住建局咨询申请公租房的程序,跑扶贫办了解申请公祖房所需的佐证材料。通过肖兰晖的帮助和督促,吴明凤家申请公租房的申报资料收集整理齐全,并已交上级主管部门。现已进入资料审核阶段。</h3> <h3>脱贫攻坚,扶贫先扶志。年过七旬的吴应双和配偶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年老体弱,加上腿部残疾,让这个坚强勤劳的老人不堪生活重负。他们每月有低保金760元,还有残疾人困难生活补助50元,再加上206元的养老金,以及物补、水补、电补等经济收入,完全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可老人没有因为有政府兜底就安于现状,他依然扛着沉重的磨刀工具,拖着病腿,一瘸一拐的在大街小巷招揽磨刀生意。赚取三五块钱,贴补家用。</h3> <h3>傍晚,在外奔波劳碌一天后回到家里,洗把热水脸,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时,是吴应双老人清闲又惬意的时光。中心学校帮扶干部张玉蓉经常傍晚时候到老人家走访。一来宣传扶贫政策;二来看看居住环境,看看吃食够不够、营养好不好、穿得暖不暖。春看屋顶可防雨、冬看床上是否有棉被;三来陪老人聊聊天,谈谈国家的好政策,数数幸福的好生活,说说烦心的事,诉诉生活的苦,舒缓其生活压力。</h3> <h3>为稳定帮扶成果,保证零返贫。张玉蓉帮忙联系都亭中心学校、市教育局、都亭初中等单位食堂的磨刀业务,还把老人的联系方式告诉亲戚朋友,为老人招揽生意。增加老人的业务量,提高经济收入。</h3> <h3>贫困户屈玲身患甲肝、戊肝,多次住院,家庭经济严重赤字致贫。中心学校帮扶干部刘守邦经常入户宣传帮扶政策,鼓励她努力工作,在享受国家政策的同时,自力更生脱掉贫困帽。屈玲现在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司上班,工资收入高出脱贫标准几倍,已成功脱贫。</h3> <h3>兰红园,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林邦建多次走访到户,他家总是大门紧锁,不见其人。通过外围调查、多方努力,终于得见兰红园老父。可他老人家说已多年未与兰红园见面和通话,至今不清楚儿子的下落。林邦建与桃花社区尖刀班一起,申请按司法程序申请查询兰红园信息,无果。根据相关政策,现已将兰红园排除在贫困人口之外,取销其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格。</h3> <h3>贫困户李碧凤因脑梗后遗症瘫痪致贫,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全靠人照顾。每月享受低保金505元,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残疾人护理费150元,生活经费不成问题。同住的儿子离婚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挣钱支付生活开支和孙子的初中学习费用。没有固定人员照顾瘫痪的李碧凤。家里杂乱不堪,居住环境非常不好。中心学校驻村干部牟来斌利用入户走访的机会帮她家收拾屋子、打扫卫生,使瘫痪的病人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和帮扶干部的温暖。</h3> <h3>都亭中心学校干部结对帮扶对象身居利川城市中心,居无安定住所,劳无稳定工作。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好帮扶工作又不扰乱帮扶对象的生活节奏、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帮扶干部常常因帮扶对象的情况临时改变工作策略、调整走访时间。有时,公园里的长凳,是他们宣传扶贫政策的窗口;有时,公共汽车的站台,是他们交流感情、核对信息的平台;有时,街边小巷的尽头,是他们介绍务工信息的交易所。</h3> <h3>“治病不要钱,饭钱国家给,连水费、电费都有补贴。有困难,干部来解决;心烦了,干部来疏解。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我这个残废人怕早都见阎王去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帮扶干部!”残疾老人吴应双这样说。<br>中心学校帮扶干部们一路向前,走进贫困人家的门,送去惠民的政策和温情,温暖着贫困户的身和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