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联 走近阳明——越商大学堂新锐班学员参观学习记

天予天使

<h3>2500多年的古城绍兴,多水多桥。许多老桥默默伫立在那里,沐风栉雨。它的一端连接着跌宕起伏的会稽风云,另一端连接着日新月异的今日绍兴。今日,年轻的企业家们以越商大学堂为桥,走进一直神往的阳明故里,走进绍兴本地优秀企业华联集团,外观内省,汲取力量。</h3> <h3>位于上大路的阳明故里,已规划为市政府投资60亿改建的重点项目,将建设成为集文化、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心学”新高地。咱们今天要探访的,首先是当年阳明先生夜观星象的“观象台”。</h3> <h3>木石不言,却道尽千年风流;</h3><h3>星象北斗,难以说人间沧桑。</h3><h3>就在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上大路假山弄1号,穿过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你不一定会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但你一定会望见一个用石条砌成的长形高台,南北宽17米,东西长53米左右,高约3米,有碑名之“观象台”。</h3> <h3>修缮一新的观象台,内设有长亭假山、楼阁小径,园内长廊合围,绿草如茵,茂竹青松,古色古香,颇有禅意。阳明先生手提明灯,伫立于观象台旁,穿越五百年的时光凝视着今天的古越大地。</h3> <h3>相传,它是王阳明用来占卜星象、观察天体的地方,由王阳明建造伯府第时所挖碧霞池之土堆垒而成,因其外观形同假山,旧称“王假山”。</h3> <h3>虽历时五百余年,其观象台主体仍在。2017年4月8日上午, “阳明故居·观象台”重修揭幕仪式隆重启动 ,约40名阳明心学的研究者、信奉者汇集于此,共同见证观象台的重新开放。<br></h3> <h3>回廊墙上,长期设展的是“遗墨--阳明先生书法展”,共展出了《太极图说》、《龙江留别诗》等32幅王阳明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是从北京、上海、日本等国内外馆藏的王守仁书法精品中选取部分经典之作,委托国内古字画修复与复制专家高仿真复制而来</h3> <h3>除书法展之外,观象台定期邀请名家在报告厅开展主题讲学和交流活动,引领社会各界人士认识阳明先生,走近阳明心学,共同走向致良知的高山之颠。<br></h3> <h3>王阳明的书法凝思静虑,凝形于心,以“心”悟其书“道”,将心学融入书法,观之令人赞叹。</h3> <h3>昔日观象台,今日交流地,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先生的书法,看到了先生留下的心学,我们在凝视中对接着五百年前的文化,在呼吸里汲取着心向光明的力量。</h3> <h3> 绍兴,是王阳明出生、成长、归葬之地,也是阳明思想发端与成熟之地,更是阳明遗迹最多、遗存较完整之地。为配合“第二届中国阳明文化高峰论坛闭幕论坛”举行。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临时的王阳明纪念馆。鉴于阳明故居——伯府尚在拆建规划之中,因此,决定利用临近“伯府”遗址的吕府永恩堂建筑作为临时的王阳明纪念馆并布置相应的陈列,同时着手规划建设绍兴王阳明纪念馆。 <br></h3> <h3>2018年6月18日,“王阳明在绍兴”陈列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陈列通过“迁居越城”、“筑室阳明”、“晚年居越”、“归葬洪溪”、“心学流长”五个单元,讲述了王阳明与绍兴的密切关系,全面、清晰地梳理了王阳明在绍兴的历史踪迹。</h3> <h3>企业家们倾听着</h3> <h3>认真阅读着</h3> <h3>碰撞着,审度着。</h3> <h3>致良知</h3> <h3>吾心光明,勿向外求。</h3> <h3>我们发现,科技变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看似与民众生活疏离,但它其实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源泉,是每个人心中的定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根。</h3> <h3>参观完阳明故里,学员们赶赴华联集团致良知四合院。集团的年轻精英、书院的终身志愿者陶伟艳热情接待了我们。大气的设计、精明的特色、公益的课堂、书院的初心、集团领导的核心引领、华联志愿者的奉献、集团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家们目之所及,深深震撼。</h3> <h3>大家了解了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的创业经历后尤为感动,一个18岁的小姑娘白手起家,无中生有,靠得的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博大的胸怀。</h3> <h3>学员企业家们纷纷上台分享了自己在越商大学堂中的学习感悟与成长经历。</h3> <h3>企业文化就是“人心”的经营,人心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一个企业必须拥有被大家认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企业才能蓬勃发展。<br></h3> <h3>企业家们通过践行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不仅修炼内心更强大的自己,也更有决心带领着千千万万的员工开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正能量,提升人文素养,营造新的企业文化。<br></h3> <h3>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对于每天时时刻刻面对各种利益与物质诱惑的企业家们来说,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去对抗“心中贼”。如何将企业经营成自己规划中的高度?如何去唤醒心中的良知并践行于经营?这些成为了现代企业家们共同的追求与目标。<br></h3> <h3>企业从表象上看,是一个追求利润的经营实体,本质上却是一个修行的道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修行良知,人人修炼到位,人人皆是圣贤。换句话说,“致良知”的美好结果,就是在公司内部出现越来越多的品行优秀、表里如一、敢于担当的员工;在市场上出现更多的客户满意、管理出色、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h3> <h3>心中利他者,必能得道、得义、得助,而得利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