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同研 城乡互动

保定市河北小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莲池区河北学区教学活动纪实</b></h1> <h3>  11月27日下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河北小学录播教室举行。河北学区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于此,共同观摩河北小学钱冬冬老师和张家口康保县城关小学李俊秀老师用不同方式执教的《植树问题》。</h3> <h3>  先是钱冬冬老师进行《植树问题》的教学。钱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一个开放的问题导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h3> <h3>  学生通过画图、算式等形式展现了自己对问题的个性化理解,自然的认识了“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两端都不种”,自然建构了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合作交流。<br></h3> <h3>  同学们在课上思维的碰撞,精彩的回答。</h3> <h3>  稍后,李俊秀老师通过异地同屏也带来一节精彩的《植树问题》,李老师通过探究植树问题其中一种情况,师生集中解决“两端都种”的问题,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起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利用迁移掌握其他植树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迁移能力。</h3> <h3>  老师们认真的听课,感受着两节课的不同精彩。</h3> <h3>  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讲课思路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两节课各有千秋,钱老师和李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做了总结反思。</h3><h3><br></h3> <h3>  接下来大家集思广益,进入评课阶段,主要分为建立模型和运用模型两大部分,老师们各抒己见,毫不保留的对两节课做出了点评。</h3> <h3>  在城乡异地互动教研过程中,河北学区老师们参与了教研,河北小学五年级组教师以及冀英一小的凌老师、韩庄乡小学的王老师参与了互动,深入的研讨使老师们看到不同的角度同归于建模导向,不同的理解构成数学建模活动组织的差异,学生通过建模活动,初步感知了数学学习的特点,对建立模型有了初步的感悟。</h3> <h3>  异地教研之后,冀英二小的孟老师,韩庄乡总校的肖校长做出了点评。</h3> <h3>  她们认为:钱老师通过对教材的有机整合,将原本比较复杂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浓缩到一个简单的问题中,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深入交流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发地感受数学问题和方法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有效地构建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整节课贯穿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最后通过谈话的方法,引出植树问题就是“点与间隔”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普遍的数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焕发活力,使整个课堂凸显出浓浓的数学味道。</h3> <h3>  而李俊秀老师没有在学生第一次得出解决方法时,就急于总结规律,而是继续让学生尝试解决“一段长30米的路的一旁,每间隔5米种一棵树可能种几棵树?”“一段长40米的路一旁,每间隔5米种一棵树,可能种几棵树?”……这样让学生在充分尝试体验的基础上,打破一般性规律,通过现象,总结规律,有利于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知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h3> <h3>  最后由冯江浩主任总结发言:两位老师都注重建模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同时鼓励老师们在数学的学科本质抽象、推理与建模的高度上俯视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建模一般程序的操作,如创设问题情境-积累丰富现象-抽取模型规律;同时在课堂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模型本质的抽取;即建模的流程要清晰、建模的理解须透彻。<br></h3> <h3> 学区联动,搭建数学研究平台;城乡互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本次教研后,张家口康保县城关小学,刘校长发来了感言,激励着我们肩挑责任继续发挥教育辐射作用,同心同向齐发展。</h3>

植树

老师

学生

建模

问题

学区

数学

教研

小学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