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已去 精神永存 一一 缅怀悼念我们的好老师徐静斐教授(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女儿)

风清月明(张红霞)

<h3>惊悉老师驾鹤去,安农学子恸地哀!</h3><h3> 一一仅以此美篇悼念我的好老</h3><h3>师徐静斐先生!</h3> <h3>在这个数九寒冬,惊闻安徽农业大学徐静斐教授仙逝,让我们同学的心情如雪上加霜。</h3> <h3>我是安徽农业大学七七级农学系的学生,徐静斐老师是教授我们遗传学的老师。<br></h3><h3>对徐老师的离去,我们班的同学感到万分悲痛,纷纷写诗、撰文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h3> <h3>行香子</h3><h3>悼念徐静斐老师</h3><h3>七八秋阳,孟德尔堂。</h3><h3>静斐讲、豌豆花房。</h3><h3>杂交一代,一致同装。</h3><h3>看下代狂,分离广,渐安祥。</h3><h3>小城蚕业,往昔辉煌。</h3><h3>设专业、劳苦神伤。</h3><h3>合肥金寨,来去匆忙。</h3><h3>种桃李树,庇阴地,溢花香。</h3><h3> 号称我们班诗人的刘利佳同学,第一时间写的悼念诗。</h3><h3><br></h3> <h3>悼徐静斐老师</h3><h3><br></h3><h3>惊悉老师驾鹤去,</h3><h3>安农学子恸地哀!</h3><h3>谆谆教诲慈母意,</h3><h3>蜡炬成灰泪不干。</h3><h3>建设祖国不遗力,</h3><h3>造福人民巾帼才。</h3><h3>每当想起音容貌,</h3><h3>阵阵心酸扑面来!</h3><h3><br></h3><h3>连平时不太动笔的柯永平同学,也迅速作诗反应。</h3> <h3>回首在安徽农业大学读书的日子(77级,1978-1982),徐老师的音容笑貌,历历浮现在我的眼前。</h3><h3>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第一次上徐老师遗传学课的时候。她站在讲台上,瘦弱的身躯,腿还有点小小的残疾,但一开口,就把我们引入了遗传学的知识殿堂。“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鼠的儿子为什么会打洞,这就与遗传基因有关”。</h3> <h3>徐老师作为一名遗传学的教授不但课讲得好而且科研也做的好,去农田里做实验,我清楚的记得,她经常带个草帽,脸晒的黑黑的,在我们小农场的水稻田实验田里观察、记录、做研究,脸晒的黑黑的。我们学农学的曾经自嘲:“远看像个卖炭的,近看是农科站的”。徐老师的腿有小疾,走路也不是很方便,又瘦弱。我经常会想,在她那么瘦弱的身躯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在支撑着她?那是因为她一生以她的父亲徐悲鸿为榜样,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事业。</h3><h3><br></h3><h3><br></h3><h3><br></h3> <h3>遗传学是一门很难讲又枯燥课程,可徐老师讲得深入浅出、风趣幽默、通俗易懂。</h3><h3>下课后我会经常缠着她,问这问那,其实就是想和她多呆一会儿,她也比较喜欢我。她就像我们的慈母一样,我们既是他的学生,她也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的女儿也是农大七七级其它专业的学生。</h3><h3>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由于徐老师的课讲得好,我学习遗传学,学得很认真,很有兴趣,最后课程考试得了93分。</h3><h3><br></h3> <h3>我与徐老师见的最后一面,应该是在2002年纪念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上。她那时还在为建立徐悲鸿基金会奔走。她当时在会上说,徐悲鸿基金会已经成立了,但是资金还不够。她把收藏父亲的画,拿出一部分来,希望大家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能勇跃购买。当时我们同学工资低又要养家、买房子,能买的人很少。那时候如果有眼光,贷点款去买放到现在也不得了了。</h3> <h3>作为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女儿,徐静斐秉承父亲遗志。她把母亲留给她的房产无偿捐给国家,1991年她拿出毕生积蓄50万元,成立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以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h3> <h3>徐静斐在90年人生里,不管是做人、做事,一直都以父亲为榜样。</h3><h3>徐老师的书法作品,她工作之余临摹过数千幅父亲徐悲鸿的画作。</h3> <h3>有关徐静斐老师的生平,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电视剧《徐悲鸿》。徐静斐别名丽丽,爸爸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lily(丽丽),这个名字的外文意思是百合花,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h3><h3>静斐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成人以后,生母与父亲离婚,她得到了继母廖静文的爱,为了表示对继母的敬爱之情,于是改名“静斐”。</h3><h3>她的亲生母亲是蒋碧微,后去了台湾。</h3><h3>徐静斐教授与当时的南京军事代表黎洪模结婚,当年我们在安农大读书时,黎洪模教授是我们安徽农学院(后升格为安徽农业大学)的院长,也是一位教授、专家。</h3><h3>徐老师经常教育子女们要爱国、好学、勤奋、勤俭,传承“悲鸿精神”。</h3> <h3>徐静斐生母蒋碧薇的照片</h3> <h3>徐静斐教授逝世后,家里陈设简朴,没有设灵堂,也没有摆放花圈。徐静斐的女儿黎枫对记者说,母亲生前交代过他们,身后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收受礼金,这也是尊重母亲的遗愿。</h3><h3><br></h3> <h3>徐静斐1929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8年9月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1949年参加革命。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教授。曾任全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安徽蚕学会理事长,安徽省科协副主席,国家农业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也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在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3年,她带着一篇用多元分析预测水稻杂交优势的论文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15届世界国际遗传学大会,在会上她应邀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徐静斐的这一研究成果,也填补了国际多元分析预测作物杂交优势的空白。</h3><h3>1979年徐静斐开始从事遗传距离预测水稻杂交优势的研究。1981年,此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农业部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年,她带着一篇用多元分析预测水稻杂交优势的论文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15届世界国际遗传学大会,在会上她应邀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她的研究立即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徐静斐的这一研究成果,也填补了国际多元分析预测作物杂交优势的空白。因此,徐静斐198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h3> <h3>网上对徐静斐老师的评价摘录如下:徐静斐长期从事遗传育种教学及科研工作,教授过《遗传学》、《蚕体解剖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项目获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10月代表全省劳动模范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上世纪90年代她带队在大别山区科技扶贫,取得突出的成绩。</h3><h3>徐静斐长期从事遗传育种教学及科研工作,教授过《遗传学》、《蚕体解剖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项目获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br></h3><h3>多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10月代表全省劳动模范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上世纪90年代她带队在大别山区科技扶贫,取得突出的成绩。</h3> <h3>徐静斐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永存,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是我们永远的好老师!!!</h3><h3><br></h3><h3>非常遗憾的是,这次我得到消息很晚,没有亲自去送送我们的徐老师。</h3><h3>于是,我今天凌晨,含着眼泪做完此悼念美篇(用2小个时),此篇悼文无法表达我们大家对徐老师的敬仰和悲痛的心情。<br></h3><h3>再道一声徐老师,一路走好!🙏🙏🙏</h3> <h3>图片文字和部分摘自网络,在此感谢原作者。</h3><h3>2019.11.2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