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有一个经历百年的大院

塞上图语

<h3>图/文:民哥</h3> <h3>礼拜四,是我第一次参加户外采风课,与郝老师和部分同学来到赵庄。</h3> <h3>这是我来赵庄张家大院的第一张照片,虽然落破的千疮百孔,但我能感觉到庄园当时建筑的精致与主人生活的富裕。</h3> <h3>整个围墙与大门上都有不同的设计和造形,特别是坐落的位置和面向也是非常有讲究!</h3> <h3>关键是我对这里的历史背景一概不知,也不能讲述过去这里所发生的故事!只能淡淡的谈谈来到这里的一些所见所闻!</h3> <h3>这是付老师在拍摄大门上的雕刻,特别的专注,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很多,拍摄不仅仅是按压快门那么简单……</h3> <h3>大门杠上有一个牌匾写孝弟慈三字。孝弟慈:孝,孝敬父母;弟,通"悌",兄弟友爱;慈,对儿孙慈爱。表示家里的老中青三代处理相互之间的准则。</h3> <h3>古时候大户人家大门两边的石块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h3> <h3>这是一部分倒塌的房墙,看上去还是那么高大壮观!</h3> <h3>石磨,现在基本没有用了,十几年前农村还在启用,主要是套上毛驴拉磨,把一些粮食磨成面,有时候人也推!</h3> <h3>这是围墙上的八瓣造形窗户口。</h3> <h3>这是围墙上的圆形造形窗户口。具体用途应该就是造形设计,出于美观吧!</h3> <h3>偏房的门窗,小方格窗棱,窗子上的门扇年久破坏不见踪影。我从里面往外拍了一张,看看外面的情景!</h3> <h3>倒塌的房屋把整个院落显得十分凄冷,有一种让人压抑的气息,可能是惋惜。</h3> <h3>大门墩上的人像雕刻,看那两个眼睛挺吓人的,应该是守护神。我也是猜!</h3> <h3>昔日旅游业的大红灯笼依旧高挂,可是满院子像似早没有人在打理,草长得不错,保持了原有的样子!</h3> <h3>时过境迁,物是人非。</h3> <h3>大院面前修了一条水泥踏步小路,看上去很别致又显得滑稽可笑,如果用石头砌应该完全不一样!</h3> <h3>大门墙上的装饰,像花边围裙,十分美观。</h3> <h3>应该是雕刻的狮子吧!我真的不认识这种动物,但是工艺的确不错,像活的一样!</h3> <h3>这应该是老虎,额头上有个王字,兽中之王。</h3> <h3>这样的表情有一种可能要跳下来的感觉,让人畏惧……</h3> <h3>影壁墙,坐落在正大门门口对面,影住了整个大门口。</h3> <h3>影壁墙也称为照壁。影壁墙是针对屋外气流的冲煞而设置的,其作用是用以阻挡来自房屋大门外面的强烈气流对住宅内部的冲击,保存屋内生气的作用。</h3> <h3>从风水学角度来说,无论是房屋外面的河流,还是住宅内部的气流,都忌讳直来直去,《水龙经》上说的“直来直去损人丁”,就是这个道理。古代的住宅建筑,特别是四合院,大门内外都会设置影壁墙,用来阻挡从屋外呼啸而来的气流,使其流速与住宅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协调。</h3> <h3>不同的居住环境的能量场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能量场对人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气脉好、生气旺的居住环境,可以提升宅主的综合运势,事业顺利、身体健康,谐事如意;若气脉带煞,没有丝毫生气的居住环境,就会给宅主带来一连串的不顺与麻烦。</h3> <h3>住宅大门正对大路或大街道,可采用影壁墙遮挡。影壁墙可以设在大门外,也可以设在大门内,其功能和作用均是挡风、避煞。</h3> <h3>古代人通过巧妙地运用影壁墙,阻隔气流的冲击,人为地制造生气和扭转气场,达到趋吉避凶的神奇效果。</h3> <h3>屋顶上的瓦片,长方形的瓦片上印记着花纹图案。</h3> <h3>二层顶房上单另有一个小房,里面就是这斜坡的窑洞,作用应该是往仓库倒粮食的通道吧!</h3> <h3>古代的家具,现在的沙发。</h3> <h3>这是那时候留下来的碗架,这个比较大应该说明那时候几代人一起吃饭。</h3> <h3>古代的门,钉了现代的锁,一把锁封存了全部记忆!</h3> <h3>这是顶层房屋塌掉后露出的三根木头,我不知道作用是什么,但是这么些年代经日晒雨淋,它依然存在!</h3> <h3>感觉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h3> <h3>岁月吞噬了这些老房子,同时也一点一点吞噬了过去的全部记忆!</h3> <h3>晚清年间的建筑,显露出它曾经的辉煌和战火纷飞的经历,记载一段已然逝去的坎坷岁月。</h3> <h3>拆了一半的山墙,抹去了很多历史的见证,我希望以后不会有人在拆,更不希望在维护的同时改变旧貌。</h3> <h3>夕阳西下,这种悽冷的感觉让人陷入沉思……</h3> <h3>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缩写,百年沧桑应该说是巨变,又可以理解为艰苦的求索。我相信历史不会重演,我们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h3> <h3>每一位摄影人都有自己的记录理念,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而且每一个角度都会有新的发展……</h3> <h3>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历史变革的成就!在当下美好的生活中懂得珍惜,懂得爱护自己的祖国!</h3> <h3>此时此刻,让我回想起郝老师的一些生活感悟课题。</h3> <h3>佛经中有一语,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从摄影的角度看待自己,心空眼亮,收藏美好!记录过去!</h3> <h3>天色已晚,也应该结束一天的课程了,我用一张全景照片来结束美篇的制作。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强学习,了解历史文化记录身边的一些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