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孙继泉此生有两个梦。一写书,二建书院。现如今,这个梦已不是梦。书院已建成,书也出版了十六本。2019年底,他又迎来一个意外收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他全国“书香之家”。这些天,他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洋溢着喜悦。</h3> <h3><b>当时读书,就是为了“安顿”自己</b></h3><h3>在邹城,石墙镇是有名的书香之乡,邹县三中(石墙)出才子。孙继泉就出生在石墙镇望云村,且就读三中。他说,打小他就爱做梦。读了一部《红楼梦》,他做起了记者梦、作家梦……1983年夏天,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高考!当时,大哥孙继安对他高考充满希望。他说:“二弟爱读书学习,早在上小学时,他就能背诵唐诗宋词元曲。读中学后,更是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饥似渴。记得1982年的时候,他写的一篇作文,叫《我爱秋天》,在山西的《作文周刊》上发表过,当时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可成绩出来,他落榜了。一同参加高考的同学们都始料不及,直叹可惜。未能考上大学的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虽然收入不多,除了吃饭,剩余的都用在买书写作上了。为了能清净地读书写作,他借住到本家的一个小屋里,没有桌椅,他以床代替。《诗词格律》、《唐诗三百首》、《中国文学史》他读了一遍又一遍……“自己生活的环境毕竟十分有限,在书中能够发现不同的世界”,这一点一直吸引着他保持着阅读的热情和习惯,几十年来未曾间断。经过一定量的阅读,孙继泉开始自觉地提笔写东西。“那时还小,严格来说,算不上文学创作。”他说。</h3> <h3><b>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修养提升</b></h3><h3>说起创作,孙继泉总是“哈哈”一笑,接着进入沉思。说,创作,应该是一个自我修养提升的过程。1982年,他创作的诗《秋色》发表,著名诗人苗得雨配发评论,当时在社会引起反响。于鹤翔、邵泽水、李养玉、王昭溪等文化学者给予热情勉励。孙继泉没有辜负期望,一篇篇反映农村发展的散文、通讯、诗歌见诸于省内外报刊上。1994年,孙继泉调入邹城报社,成为一名编辑。开始了他专业创作的旺盛期,几年后,他又走上了报社副刊部主任的岗位。 2004年,孙继泉被推荐到山东省作协帮助工作。两年后,作协领导希望他继续留下来工作,但他心里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要当“大作家”。2013至2014年,他主动要求到农村工作,曾经两次到邹城市中心店镇石柱厂村驻村。在此期间,他了解掌握了大量素材。按理说,作为资深作家,创作大量作品,并非难事,但孙继泉不知如何入手,这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是没有过的。如何让作品揉进情感、产生共鸣?孙继泉想到了日记体,把日记体与文学相嫁接,用日记体的“现在进行时”,装进主人公、事件的“过去时”。理清思路,开始创作,此时已是夜间21点,当他进入“角色”后,直写的泪眼模糊,任情感在键盘下一泻千里。那以后,他创作的《小麦日记》、《玉米日记》、《棉花日记》、《地瓜日记》、《花生日记》、《土豆日记》、《大豆日记》等植物札记陆续在媒体刊发。时任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的徐怀谦称他的写作为“原生态写作”。也有人评价他的作品:长篇气势恢弘,短篇字字珠玑。近些年,他的作品不断“升级”,《峡谷拾珍》、《孟庙的树》、《西行散记》、《峄山采薇》、《太阳的馈赠》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刊发。他本人也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长、邹城市作家协会主席、政协委员。曾获孙犁文学奖、齐鲁散文奖、乔羽文艺奖等。</h3> <h3><b>造福村民,自掏腰包百万建书院</b></h3><h3><b></b>2017年4月24日,新华网上发布了一则消息:23日,邹城市读书月暨“望云书院”启动,这座位于石墙镇望云村的书院,由邹城市作协主席孙继泉自掏腰包100多万元建设。望云村是孙继泉的老家,他花近两年时间在自家院子里精心打造的这家书院,旨在为当地文学爱好者和村民提供一个文化学习交流的场所。他说,书院启用当天,吸引来自新疆、黑龙江、济南、济宁、兖州以及当地文化、文学爱好者120多人前来交流学习。据了解,望云书院占地1200多平方米,两层楼房的书房内各种书籍10万余册。涉及文化、科技、政经、少儿、综合等,分门别类排列。搬家时,搬家公司人员傻眼了,他们说:“这一家尽是书。”然而,孙继泉说,别的可以搬,书得自己搬,一本都不能少.“人只有好好读书,一辈子才有出息。”孙继泉说,他们家族自明代开始崇文重礼,出了100多名秀才。现在家人依然爱学好学,崇尚文化。妻子经常参加读书朗诵、瑜伽养生等活动,女儿上大学期间,就创作了《薄荷味儿》等3本书。“以前村民闲余时间,喝酒打牌睡大觉,现在更多是来书院看看书,有的孩子也来查些资料,我村确实有了读书的氛围。”望云四村党支部书记高强说。邹城市文联主席陆斌介绍说:“孙主席在培养我市骨干创作队伍、开展创作活动功不可没,5年来,培养文学爱好者160多人,带领广大会员深入农村开展采风活动30多次,宣传我市改革开放先进典型600多人次,推动了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h3> <h3>摄影:韩军</h3><h3>审核:孙继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