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

伊理

<p><b style="font-size: 20px;">执行疏散阳台山医院伤病员的任务——张惠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1942年4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在广东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调187师进攻我惠东宝抗日游击队根据地。部队领导在白石龙 “小洋楼”开会讨论反击顽军进攻的问题。会后,梁鸿钧、王作尧同志连夜把我找去,同我谈了当前紧张的战斗形势,决定要撤退阳台山蕉窝山坑的后方医院,把伤病员全部疏散到敌占领区西乡、黄田一带去隐蔽。临行,王作尧对我交代说:“该医院负责人陈医生初到游击区,人地生疏,你去协助他,做好伤病员的思想工作。疏散伤病员到敌占区的任务,你到乌石岩庙去找地方党的李敏同志,由他负责联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早饭后,由交通员王仔带路,并帮助我背药箱和包袱,我背着产下未满月且生病发热的婴儿出发,天将黑时来到乌石岩庙。王仔找到陈慧清和尚,他俩很熟悉。慧清和尚即让我们吃晚饭。我忙问:“李敏在哪里?” 慧清和尚说:“李敏为医院人员疏散到敌占区去,他要找伪乡长搞一些“良民证”给伤病员做掩护,很快就回来。”话未说完,李敏就进来了。我把王作尧写的信交给他,他看完后说:“我已在西乡、黄田一带找到掩蔽地方,有的可住三四人,有的住一二人。”他给我一份医院伤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名单,叫我分组搭配好。但我不了解各人具体的情况,难于决定,便急于上山到医院去了解。但那晚天很黑,难于上山,只好住一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翌日天未亮,慧清和尚就将旧饭煲热给我们吃。我提出要早点到达医院好处理撤退事宜,能否走近路?慧清和尚便带我走妇女割草的山路。这天清早风很大,并有微微雨,慧清和尚对我说:“你孩子发烧有病,不能再吹风,拿件衣服给孩子头上盖好吧。”他放下替我背的药箱和包袱,想让我取衣服,但他见我看看手表,即意识到打开包袱要耽误时间,便将他的腰带解下来盖在孩子头上,说:“你带孩子工作不方便吧?你不想把孩子给别人带吗?”我说:“时间太紧急了,前天半夜接受了任务,昨天到你处,现又上山,没有时间找人带孩子,你能替我找人带吗?”他回答说:“我认识许多老大娘,能替你找人带孩子,请放心吧。”又说,“医院用的棚子很结实,是花了很多钱买材料请老乡搭给文化界人士住的。那时我经常送菜上山,有时到渔船上买海鲜,给文化人改善生活。”他又建议:“医院的伤病员最好疏散住在黄田附近的渔民村(即咸田基围)那里,每天都能买到海鲜,可以大大改善伤病员的营养,恢复健康会快些。医生可以住在中心点,出去看病方便些。”我听后准备按他的这些宝贵意见来调整医务人员和伤病员的住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到达蕉窝山坑后方医院后,我即将背上的孩子放下。见到30多位伤病员都能行走,我心里稍微放心些。医院的10余位工作人员中我熟悉的老伙伴只有二三人,其余都是从香港回来的新同志。他们告诉我说:“伤病员听说敌人要来扫荡,打算分散出去投亲靠友进行掩蔽,一时间思想较混乱。”我即向伤病员传达当前的斗争形势和总队长下达的有关医院疏散到敌后去的任务,说清不是靠个人自已去掩蔽,要有组织的由卫生员陪同到安全的地方和可靠的群众家中掩蔽。我将李敏的意见告诉陈园人医生,共同研究,把伤病员和医务人员进行搭配编好组,带足干粮和钱,安排好住地。这时,李敏带着六七个人上山来到医院带路,每组安排一人,负责带到准备好的隐蔽住地。我说:“快些做饭,提前吃饭好下山。”饭后,各组伤病员和医务人员分头下山。慧清和尚还帮助我把药物和粮食等东西掩蔽好。此时,王作尧同志派一个交通员送信来给我,要我将医院人员疏散后,随交通员到阳台山龙眼山村找周伯明部队,再转来大队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忙了大半天才完成任务,松了一口气,想起了昨夜发烧和没有喂药喂奶的孩子。我忙进山寮抱起孩子喂奶,只见孩子不张口,一摸是冷的没有气了;显然已死去多时。我非常悲痛地流下了眼泪。慧清和尚进来安慰我说:“孩子已死,再悲痛也难于回生啊!干革命个人生死都不计较,你不要过于难过,要保重身体,还有许多工作等你去做……要想开些……。”他转身出去,不久回来说:“已找好地方,挖了坑将孩子埋了吧,好吗?”他帮我把孩子尸体抱去埋在小竹树旁,并指着小竹树说:“这些竹树是文化界人士种的,孩子埋在竹树之下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看着日已西斜,他又帮着做饭,并主动洗刷和收拾东西,将伙食用具装进筐里,说:“带下山去,将来同志们用时,不用再花钱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晚饭后,慧清和尚担着萝筐下山,我由交通员带路继续上山到龙眼山村找部队。分别时,我紧紧握着慧清和尚的手,很感动的对他说:“感谢你帮我大忙,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你啊!”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抗战爆发后,以和尚为职业掩护,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这次他在困难时期帮我完成疏散伤病员的任务,又帮我掩埋了夭折的婴儿,使我终生难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交通员来到龙眼山村,大队部和主力队已转移,只找到周伯明带领的长安队。拂晓上山隐蔽,大雾弥漫,待八九时雾散后,才发现顽军187师两个营和黄文光大队分三路包围我队。自晨至午后,战斗打得很激烈,我队居高临下,打死许多顽军。由于敌强我弱,我队伤亡不少,下午开始向西突围。指导员何维派我通知炊事员一起从侧边向龙华方向突围。当我和炊事员共8人突围时,敌人已逼近了。我们找地形隐蔽,但已无路可走。我抱定决心,宁死不当俘虏,愿与我的小女儿一起埋在阳台山。当顽军向我冲来时,我便从悬崖顶上往下跳,幸而有小树和浓密的朗箕草将我托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五大队医务工作回忆(片段转载)——张惠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本文源自【东纵卫生工作】一书,画作构思~王国新</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