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风和日丽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2019年10月31日下午,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父亲却因病不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转眼间一个月已经过去,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父亲的身影每时每刻都会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br></h3> <h3>  记得最近一次带父母去穹隆山风景区游玩,父亲的一举一动还清晰地印在我的心里。出游的那天是2019年10月19日,天气晴朗,我们姐弟几个带着父母来到景区秋游。我记得父亲乘坐景区小车游览时开心的模样,记得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却没想到不过几天时间,如今已是阴阳两隔,令人痛彻心扉!<br></h3><h3> </h3> <h3>  就在不久前的重阳节那天,我带着父母去同里,那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现在还有我父亲的亲弟弟、我的叔叔一家住在那里。那天上午到了同里后,我和父母先去了我堂弟家,一路上我走在父亲身后,拍下了父亲略显苍老的背影。中午就在堂弟家吃了午饭,父母对堂弟为我们做的饭菜赞不绝口,连说比大饭店做的还要好吃,以至于我在饭店订的重阳晚餐,好多菜都被他们嫌弃了,不过我们还是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不知从哪年开始,每年的重阳节,我都会和父母一起过,平时有空也会带父母出去走走,而且每次都帮他们拍了照片,现在想来心里就略感安慰。平时姐弟几个也都约好要常到父母家里聚会,并不定时的轮流掌勺为父母做上一桌家常菜,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地欢聚一堂。</h3> <h3>  小时候,我和父母并不生活在一起。我独自和祖母住在镇上,而那时父亲是商联公司的职工,因为母亲的娘家在农村,结婚后父亲就自愿来到一般人不想去的下伸店,那家下伸店就在离我母亲娘家不远的地方,走路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我记得店铺里的东西品种多得就像现在的小超市,从南北干货到油盐酱醋,从学习用品到各种小吃,真是应有尽有,可是这么多的品种进货真是一个大问题,当时的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一般小件货物进货全靠父亲步行一个多小时从镇上的公司库房手提肩挑带回来,而大件的货物只能等生产队里有船只去镇上的时候捎带回来,有时候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船去镇上,像煤油这种大件货物就有可能会缺货一段时间。店里平时生意并不多,只是因为靠近一所学校,所以每到上、下学的时候,就会有一群小孩子到店里来买山楂、桃片、盐金枣等小吃,夏天的时候还有棒冰和汽水。每到逢年过节,店里还会请人杀几头猪来卖,这种时候店里真是人山人海,我父亲就会托人带字条给我,字条上写着:“我儿凤儿,近来店里生意较忙,有时间来帮忙。”而我就会抽空去店里帮忙算帐收钱。后来因为下伸店的工作又脏又累还无聊,三个店员走了两个,每当父亲要去镇上进货,店里没人看店时就只能临时关门,再加上另外两家下伸店的帐目都是我父亲负责的,所以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工作有多辛苦!后来到了八十年代,家里为了能多攒钱把楼房造起来,父亲就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重操旧业开起了豆制品作坊。想当年还是解放前的时候,我的祖父就开了一家有字号的豆制品作坊,学徒不下十几人,一大家子丰衣足食,也算是小康之家了。现在父亲既要上班还要起早摸黑搞副业,难以想像他和母亲两个人是用怎样的毅力熬过来的。后来家里攒了一些钱,又向亲朋好友借了点钱,终于造起了四楼四底八间大瓦房。其间我的弟弟功不可没,他小小年纪就缀学拜师,跟着师傅走南闯北学生意,终于学得一身好手艺,家里的楼房是他出师后的第一个作品,后来好多的大型建筑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身影。父亲看着拨地而起的楼房,楼上、楼下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是怎么看也看不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再后来我们姐弟三人都到吴江来工作了,父亲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龄,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总算可以颐养天年了。</h3><h3>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论我们心中有多不舍,父亲还是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他走得很安详,想来他是不想让我们因他的离去而悲伤。生活还要继续,愿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切安好!</h3><h3><br></h3><h3> 女儿:叩首</h3><h3> 2019.11.3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