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记忆里保留的那份美好(二)

简单

<h3>原以为老城区快拆了 ,用手机拍些照片留点念想 以便以后等自己老了可以拿出来翻看,想不到亲戚朋友一转发,得到了各位父老乡亲的各种赞扬和建议,今又推出手机随手拍与大家一起分享,兴许在这里会看到你曾经住过的日思夜想的家🌹🌹🌹</h3> <h3>曾经的石浦小学共有由四个分部组成的 这条路的对面是石浦小学一分部</h3> <h3>石浦小学一分部的校舍是我们这一届学生一块砖一块砖搬上去造起来的 那时侯我们才读三年级</h3> <h3>一放学,这条街会被潮水般拥出来的学生挤得水泄不通 车铃声叫卖声 打闹声各种嘈杂的声音盘旋在整个城里城外 好一阵子热闹呀</h3> <p>这一带门口曾经叫卖着各种手工糖,老姜糖,芝麻糖,香烟糖,薄荷糖,看着嘴馋 吃着的可能算是呵呵——当年的富二代吧</p> <h3>幽幽的巷子 难忘的街 N年不变的城里 要找昔日的痕迹就数老石浦了</h3> <h3>.小时候看到的那一带房子到现在还是没变,纹丝不动,别现在看看破破烂烂的,想当年可是锃亮的小楼房,木板房都洗的很干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搬迁,慢慢地变脏,变破了</h3> <h3>上下两张照片,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月份拍的,一张已搬迁,一张没搬</h3> <h3>上学必经之路 难忘的城里</h3> <h3>喝黄家井水长大的周边居民曾经在这里洗冼刷刷</h3> <h3>走着,走着,不由自主地在这个地方停住了脚步 ,这扇大门前,有才的主人在门上留了三首诗,看得出主人对老屋的无限眷恋和心中有说不出的无奈和伤感 祖辈们辛苦创下的这份家业即将消失,能不心疼吗</h3> <h3>别四邻 </h3><h3> </h3><h3>有道近邻胜远亲 <br></h3><h3>芳邻怎知做不成</h3><h3>一声保重各西东</h3><h3>就此别过黄家井</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p>二</p><p>屋上衰草西风里</p><p>庭前残花老泪中</p><p>再饮一囗方井水</p><p>从此主人成路人</p><p>二0一八年十月 搬迁留念</p> <h3>別祖宅</h3><h3>祖宅伴我到耄耋</h3><h3>一砖一石情难离</h3><h3>羞捧百万拆迁款</h3><h3>家祭如何告祖先</h3> <p>老屋里的一砖一瓦有我们父辈们拧下的汗水建成的,老屋里清晨升起的袅袅炊烟是我们的阿婆 母亲们辛勤持家的影子,老屋里的每一寸足迹和墙上屋柱上的每一个手印,还有板墙上面每一个涂鸦,还有贴满家里墙上的各种先进奖状 老屋记录着我们童年中成长的每一滴欢声笑语 随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 物质的富裕使年轻人都搬进了新屋 老屋开始渐渐变得孤独寂寞了 斑驳的土墙开始掉落,瓦片开始变得暗淡无光 岁月似流水,老屋最终的结局还是来到了,它的终极使命已经完成 ,老屋的那一抹记忆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 深深地刻着</p> <h3>怎么说呢?政府拆建工作巳经落实了,手捧拆建款 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h3> <h3>后街这一带</h3> <h3>皇帝赐词的牌坊井</h3> <h3>牌坊井的水清甜可口,当年旱季时足足给这一带居民带来生机</h3> <p>通往真武宫一带(殊佛宫)</p> <h3>黄鳝井</h3> <p>大变样的校场湖(土音高场湖)</p> <h3>老虎岭一带,当年的小老虎洋糕很有名的,想念这种味道,要是现在还有的话,可以称得上舌尖上的味道</h3> <h3>这里曾经有一座桥,城里城外以这座桥为界线 可惜早拆了</h3> <h3>以下几张通往城外</h3> <h3>黑黑的瓦片房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h3> <h3>溪坑头已经不再是旧模样了</h3> <h3>转弯通往新旅弄</h3> <h3>印刷厂附近</h3> <h3>蔡家弄一带</h3> <h3>煤场附近</h3> <p>一切都拍的不够早些 太迟了 此生不长 唯有珍爰才不会错过所有的美好,拍点照片,留下点痕迹 让遗憾尽量少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