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直都有后悔,大学学的东西太局限太少了,现在想脱产学习条件不允许了。</h3><h3>知道自己的短板后,便想办法开始恶补,无奈资质一般,很多东西弄不懂悟不透,需要人点拨,这时刚好一个学习的机会来了。</h3><h3>这种感觉从未体会过,作为教师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换个角度,作为学生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我想学,有人教。</h3><h3>于是我开心的订火车票,开心的收拾行李,开心的出发,开心的抵达报到地点。黎老师把这种开心理解成没有良心的表现。</h3> <h3>第一天上课,班主任告知了本次培训的纪律和要求,便把我们分为了3个学习小组,白天一起上课,晚上分组讨论复习,分发了每日学习收获表,便开始上课。</h3><h3>我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把本次学习的课程进行归纳,好像都不够贴切。回到学校,看到随处可见的主题教育文化,想到了。我们培养什么人?德智体美。</h3><h3>我也试着把本次学习归纳成四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br></h3> <h3><b>德</b></h3><h3>第一节课,柳鸣毅教授授课,曾经是一个专业摔跤运动员,现在是武汉大学的博士后。从小没上过文化课,退役后从0开始,到现在的博士后,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一定是一个对自己特别狠的人。他给我们讲了他的学习经历,鼓励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停止学习,把体育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在学习上。</h3><h3>并明确表示现在知识更新的太快,教练需要学习的太多了,如果我们继续维持现状肯定会被社会淘汰。从师说一文给我们阐述自己扮演的角色。教练就是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训练方法,授业为一般和专项训练及能力,解惑为攻克训练难关,突破瓶颈,取得成绩。</h3> <h3>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说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前面这一句,其实后面的才是我们应该重点领悟的。“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h3><h3>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我觉得这就是上课的艺术啊,委婉的表达,给大家留面子的同时又一针见血点出问题所在,让自己去思考。</h3> <h3>在这一部分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李庆教授说的剩者为王。“别人问过我成功的经验,我自己也总结过,后来发现就四个字,剩者为王。跟我一样大的,有当领导的搞事业的,而我就干一件事,就是短跑,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剩下来了。”这是李庆教练临下课的时候跟我们说的,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被打动了,不约而同给与热烈的掌声。</h3> <h3>李庆,清华大学短跑队教练,体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百米飞人张培萌,胡凯的教练。之前我在论坛贴吧甚至抖音里,都看到过“清华短跑不会垮,因为清华有李庆。”这句话,接触了李庆老师后,我对这句话也深信不疑了。李庆教授给我的印象就是温文尔雅的学者,非常低调,遇人就点头微笑打招呼,如果不说,根本看不出是这么牛的一个教练。</h3><h3>李庆教授还谈到成为一个精英教练的前提,敬业精神,知识,个人魅力。他把敬业精神分为三个程度,把训练当成工作一部分,生活一部分,生命一部分。知识的解释为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利用起来,并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个人魅力的定义为为人师表。</h3> <h3>原来总觉得这些是心灵鸡汤,不需要喝。听了课后,才发现是自己的眼光太短格局不够,加上学习平台局限。无知的人最自信,真的是听了还想听,被老师带入到思考中,敬佩之外,让我对于体育的认识更深刻了。</h3><h3><b>体育注定是文武双全。</b></h3> <h3><b>智</b></h3><h3>智为训练的智慧,我把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一系列课程统统归纳到这里。</h3><h3>我很喜欢看训练类的书,但是不喜欢聊训练方法,因为方法太多了。方向不对,走的越远越迷茫,教的越多越完蛋。这一系列课程来跟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体能训练这个领域最厉害的,平时都只能在公众号网络上看到。他们都是各个国家队的体能训练师,经验足理论水平高。</h3><h3>闫琪博士,中国体能训练第一人,三天前我在公众号看到他,作为中国体能教练参加国际体能大会,三天后坐在下面听他讲课,这感觉真的很微妙啊。</h3> <h3>闫琪博士给我们带来的是三级体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三级分为专项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身体功能训练。廖婷教授,给我们带来了FMS(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培训。郭树涛教授和崔运坤教授,给我们上了三天的运动技术原理分析和实践的课程,从生物力学和三大功能系统来讲训练,让我们对于训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h3> <h3>错误的动作模式,不科学的方法,带来的必定是伤痛。训练不能一味的借鉴,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快手抖音公众号,要学会去筛选信息,不要以为在网上学个动作看个视频,就可以直接拿来用,网上看的东西没有那么简单。训练类型五花八门,方法手段多样,我们一定要掌握到训练的精髓,用辩证思想去学习,找到适合我们的训练。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接受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同时有正确的判断力,这个判断力就是来源你的知识储备,流行的,不一定好,坚持自己的选择。</h3> <h3>我认为当儿童接受我们指导时,首先他们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就应该有显著改善,这就是应该达到的效果和我们的责任,不能辜负家长。这一系列的课程,对于我个人来说很及时和必要。之前自己学习的过程是授我以鱼,这次学习培训是授我以渔。非常感激领导给的机会,还有授课的各班老师的理解支持。</h3><h3><b>训练有法,但无定法,贵在选法。</b></h3> <h3><b>体</b></h3><h3>指我们的身体。第二天开始,便是围绕青少年身体结构发展规律的一系列课程。刚好给我们重新巩固了一些易忘的知识,重新梳理了一下知识结构。重点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规律,青少年训练敏感期规律、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这三个内容进行精讲。这个版块基础知识涉及很多,我总结了几点分享一下。</h3> <h3>首先我们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进行干预。</h3><h3>干预分为有效干预(运动能力在遗传基础上得到提升),无效干预(运动能力在遗传轨迹下上下波动),有害干预(运动能力低于遗传轨迹)。我们必须了解身体本质,才能够从人的一生发展角度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h3><h3>我们可以把心血管系统当成发动机系统,肌肉系统当成动力装置系统,神经控制系统当成软件控制系统。孩子的各项身体素质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进行训练效果显著,错过敏感期则效果不明显。多学科的知识是科学训练的依据。</h3> <h3>在运动损伤与康复的课上,刘书芳教授,利用一个个实例跟我们讲损伤与康复。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从早站到晚,连续的讲解加实践的手法展示,真的很辛苦。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投入。由于职业原因,很多同学身上都有伤,下课时间老师根据不同情况给出锻炼康复建议。我想起来了手机里还有几张膝盖核磁共振片子的照片,给老师看后说可以考虑手术修复,半月板三级损伤伴随韧带少许撕裂,并告知修复后半月板的功能会差一点,真是苦啊。运动要讲究科学,都知道说,放在自己身上就不讲究了,以后一定重视。</h3><h3>随后,又针对几个容易发生损伤部位进行精讲,满满的干货。举出了很多例子让我们试着分析损伤原因,如时下热门的暴走团,跑马人群易产生的膝损伤,青少年步态,成年人腰肩等问题。</h3><h3>通过“体”这部分的学习,再次感受到训练真的没有那么简单,科学性包含太多。我们要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能训练的目标首先应该是防止运动损伤,其次是提高运动能力,再就是培养健全人格。</h3><h3><b>与人斗,其乐无穷。</b></h3> <h3><b>美</b></h3><h3>我把这两周课程中的青少年心理分析、心能训练、精神品质培养的内容归纳为美。</h3><h3>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心理学的课程,也是课堂中第一次出现掌声停了又起停了又起的现象,给我们授课的心理老师曾经担任过两届奥运会冠军队伍的心理训练师。毕晓婷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青少年训练中易发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如何去应对帮助队员找到最好的状态。尤其是自我控制这一个版块的内容,受益匪浅。不仅孩子需要自我控制,我们作为教练老师更应该学会自我控制。我们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思想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就像我们设定训练目标时,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否有参与感,我们是否经常引导学生思考目标如何实现并合理调整?我们是否过度关注结果目标?</h3><h3>目标是为了帮学生体会进步存在的,训练的不仅仅是身体。</h3> <h3>反思一下自己,我更多的是告诉学生你游的多快,跳了多远,跑了多快,而不是如何游的快跳的远跑的快。当我的学生没有完成目标时候,我也没有给出很多的鼓励,更多的是呵斥,目标是为了帮助他们体会进步而存在的,如此他们能体会到进步从而更努力么?在毕老师的引导下,我出现了一系列的反思,甚至觉得这个人不是我,违背了初心。在惭愧自责同时,决定改过。先从帮助孩子们积累好习惯开始,当人精疲力尽的时候更可能按照习惯做事。给孩子们更多的肯定,引导他们多做自我的肯定。</h3> <h3>课堂还有很多的精彩,例如毕老师用她的经历来分析比赛时候说什么话能帮助队员调整状态,哪壶不开提哪壶理论等。</h3><h3>体育是一种挫折教育,就像郎导说的,人生不是一定会赢,也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努力去赢。我们要学习如何发挥体育中的“育”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让孩子帮助我们完成我们的目标。我们是一个服务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拥有胜利,更重要的是帮助青少年拥有快乐,体育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但并非人生全部。</h3><h3><b>把快乐融入教学,把刻苦写入准则。</b></h3><h3> </h3> <h3>一直在努力给自己打造一个知识体系,很久之前读过一本书,上面说打造知识体系需要用笨方法,而分享就是其中的一条。分享是一件能够倒逼你完善知识体系的事情,分享的人越多,效果就越好,因为分享前你肯定得主动去学习,因为怕出丑。</h3><h3>以上便是我的学习小结,分享给大家,也不知道有没有出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