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

美友12626107

<h3>作者:韩丽霞</h3><h3>编辑:苏丽婷</h3> <h3>这是韩丽霞老师在我们周例会上关于作文教学的发言,有一种把它整理出来的冲动,或许是源于有着太多的感同身受……</h3> <h3>我对作文教学的认知<br></h3><h3>首先, 我认为作文训练要成一个体系,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 一点儿一点儿训练,一点儿一点儿的提升,掌握了一点再训练另一点,真正把写作技巧转化为写作能力。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斧子,一节训练这,一节又训练那。那样,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会慢一些。基于这一点, 只跟着课本的节奏写作是不行的。因为课本的编排, 更多的是考虑文本内容, 写作呢, 自然是跟着内容走。这样,冲突就来了。教材上的作文肯定要练的,我们做不到置考试于不顾,更何况教材编排也有它的合理性啊!我们又要有自己的训练系列。两者该如何统一起来? </h3><h3> 我尝试进行的方法是穿插进行。一单元学完了我们写单元作文,中间按我们的体系进行。关于这个体系,内容很多、很细。从把语句写通顺到谋篇布局,从描写手法到修辞运用,从结构安排到开头、结尾设置、文中照应,从文章形式到作文修改……需要不少的时间去指导、去练习;一年、两年、几年……不要指望一下子讲给学生他就会用,这事急不得。</h3><h3>就三年级而言,我的定位是: 初步学会写人。而要写人, 就要会用人物描写的五种手法, 就要会抓住特点用特定的事情来表现人。就学会五种手法来说,用几次写作是远远不够的。例如, 语言描写的运用, 我们的训练有一个月了吧, 较优秀的孩子用的才象了样,还需要继续巩固练习。对小学生而言,语言描写要一点一点分很多方面练习。如提示语的位置、“说”字的变化、不带“说”的提示语、提示语中的修饰语、提示语与其它描写手法的结合,(要写出人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事态的发展)、不同的身份不同年龄的人说话的语气,用语的不同等等。<br></h3> <h3>二、作文课堂教学模式</h3><h3>我很少坐在办公室细细批改作文,因为我认为,我费着劲儿批了一周, 甚至两周的作文,下次写作前发下去,讲半天, 学生可能就那么大眼一观, 最多心情有点小起伏, 就算完事了,然后开写下一篇……</h3><h3>我的作文课一般当堂翻阅、当堂点评。另加课下精批或面批几篇,再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展示点评。这样,作文课上,老师就需要高效工作,随时了解孩子的写作动态,高速翻阅孩子的习作,才能做到当堂有针对性的点评,我一般选择高、中、低水平的作文各一篇,(我的作文课一般用两到三节课,一节点拨并写作,一到两节评改。用两节课作点评的时候会选择更多一些。)和孩子们一起点评。即使这样,依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写作,我采取的弥补措施是小组合作。</h3><h3>我要求孩子写完先自评, 写出自己的亮点并针对当堂写作目标作修改。然后小组互评,每人要每次作文课至少“写一评一看三”。写一篇作文;结合写作目标,用红笔点评一位同伴的作文;至少看小组三位同学的作文。这样,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下一步让孩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就有可改之处了。“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孩子能够去修改了,还愁写不出好作文吗?在点评环节,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采取了加分制,除了老师选出的范文加五分,主动朗读自己作文的加分,每次合理地点评加二分。这样,孩子的参与性变得很强,听的认真,记得详细,点评时也就像模像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可行性的建议。</h3> <h3>三、作文课堂外的作文教学</h3><h3>作文教学, 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 那也太狭隘了,它需要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平时的阅读积累,需要写作兴趣的培养。1、课堂教学中的作文渗透</h3><h3>所谓阅读写作不分家,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渗透作文教学。两者并不冲突,并不相互占用时间, 而是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课文是活生生的, 最为精彩的写作的例子, 结合课文讲作文更为具体可感。我们引导孩子了解故事情节时, 就可以提醒他赏析作者是怎样巧设波折, 怎样做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等等,而不是单纯的让孩子知道故事情节。</h3><h3>例如,《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故事情节: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 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 让我续看书的事。细看其情节,却有许多波折,因无钱而偷看书被发现(一波)——残疾青年让免费看书(波平)——父亲不让看(一波)——父亲让我扯马草换钱看书(波平)——因马草不好卖又失去看书的机会(一波)——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波平)——发现青年家没马(高潮、结局)如此分析,孩子把握了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了解了行文的波折。到此为止,很多孩子也只是道一句:“人家真会写!”其实,只需多说一句:写作中要想方设法多设几个波折,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才能成就好文章。 把孩子的思路引到写作中去,感悟到我们也可以这样写。</h3><h3>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提醒,一句简单的提醒,就能让他们有不小的收获。如果有时间,紧接着再来个片段小练习, 趁热打铁, 给出情节,让孩子设置波折,收获会更大。记得当时我设置的情景是:昨天小红值日,同学们说她打扫的不干净,小红委屈地哭了。一句话变成几段话,一个波折绝对不行,那就八仙过海吧。孩子们真是各显神通,设计的故事五花八门,大家互相阅读、互相欣赏。经过这次练习,孩子作文中的波折明显的多了。其它的, 像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等,按文本内容考查,能认识会辨别即可, 最多知道其好处, 就会做题,考试就得分。但如果我们在说到他的好处时,插一句如果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手法就会……不是就有更多的孩子知道运用到写作中去了吗?</h3> <h3>四、日常阅读中的积累</h3><h3>现在,我们有着阅读的大环境。整个社会都在提倡阅读,我们很多学校都有晨诵、午读、暮省,这对孩子语言的积累,知识的沉淀,素养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好处。现在孩子的阅读量远远大于以前的孩子,可也有家长苦恼的找我,我家孩子挺爱看书的,这作文咋写不好啊!</h3><h3>其一、阅读是个厚积薄发的事,别指望今天读了,明天就会写。其二、阅读,有浅阅读和深阅读之分。浅阅读,读时快乐,读过忘完。深阅读,有旁批、有笔记、有思考。我总是让孩子备一个读书笔记本,而且要一个硬皮厚。我告诉他们,凡认真摘抄的内容,你今年用得着,明年也可以用,以后还能用。经常翻翻看看,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很多精彩的地方,我们很难回头在万万千千的文字中找寻到,但我们的读书笔记中有啊,看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它们就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了。</h3><h3>我常拿着我初中时的读书笔记本向同学们炫耀,“我到现在再看看,还能重温那段美好时光呢,还有很大收获呢。”教六年级时,我也曾每周辟出一节课,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 精彩语段,共同背诵佳句美段,孩子兴致很高,收获很大。来到咱们这里, 偶然看到了咱们的阅读笔记本,觉得更适合小学的孩子。于是就追着校长要。阅读开始了,阅读记录本也一定要到位!3、写作兴趣的培养及维持。写作是一份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需要孩子的写作主动性,写作的热情。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其中,发表展示法尤为有效,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我成立过“柳芽”写作社团,出版着《榆芽》班报,经常向报刊杂志推荐学生作文,提倡写博……</h3><h3>班级美文展示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一个活动。它简单易行,覆盖面广,效果明显,深受师生喜爱。我们或者在教室墙壁上辟出一块园地, 或是出版几期班级小报, 或是找出一节课的时间, 或是在上课之前的三两分钟,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习作。这样的展示,不是班内那几个善长写作的孩子的专利, 而是面向全体同学。某一篇写的好可以展示,某一段写的好可以展示,几句话、几个词用的好也可以展示。甚至某几句的引用,用的合适, 某一个地方的修改,效果明显都可以展示。</h3><h3>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被认可的快乐, 从而激起写作的热情。现在, 我们每个班级都建有微信群。这一资源一定要利用。我们就经常在群里推荐孩子们的作文或者片段, 其间家长的点赞、表扬、期待,都能促使孩子去认真写作,积极修改。</h3> <h3>五、倡导教师阅读写作</h3><h3>写作者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写作者,老师常读常写才有真实的写作感受, 指导起学生的写作才更实际、建议才切实可行,才能避免指导的高大空, 纸上谈兵。 </h3><h3>教师经常读书、经常写作可以直接影响到本班的孩子,往往是教师读的书,孩子都认为是好书,都能积极的去读。所以,我经常和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即使有的书已经度过了很多遍。当我想推荐孩子读什么书时,我会提前读那本书,而且有意让孩子看到,有时候比阅读引导课的效果都好。我发表了东西,也会毫不客气的向我的学生炫耀,让他们信我能领着他们发表作文,自然有了写作的热情,自然愿意听我为他们指导写作。经常写写下水作文,和孩子们同写一篇作文,能更好的与孩子的思维同步,能更好的讲讲写作感言,写作思路,甚至灵感来源,在对比中,孩子也能更容易的明白作文该如何去写。这对提高孩子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br></h3> <h3> 2019.11.2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