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也许是因为课改需要,也许是因为形式所迫,也许是因为不向青年教师服输的态度,在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我校中老年教师共读交流活动在11月28日下午再次启航。</h3> <h3> 与书为友,共读共研。根据教务处要求,共读《教师的挑战》一书,以批注为主要形式,遵从“量少而精读”的原则,每周交流两小节。</h3> <h3> “读书万卷始通神”。应领导的前期任务布置,资历最老、经验最多的孙春梅老师结合自己实际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批注式读书受益一生的读书方法”。批注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无不独有新见,写尽文字风流。</h3> <h3> “滨野老师应对策略的两个原理——以‘倾听’为核心,完全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乔丽新老师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珍视每一个孩子的发言权,孩子个性化的创造才能展示出来。</h3> <h3> 我校“学习共同体”的领路人唐艳丽老师认为“课堂的重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改变,而且这场宁静的革命要彻底,无论思想上、还是行为上。同时联系自己三年级学生课堂“不点名就不发言或不作为,似乎在认真听,但大多没听进去”的现象,反思原因在自己无法更好地把控课堂,做不到收放自如。“腹有诗书气自华”。唐老师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应对。</h3> <h3> 相对年轻的英语骨干付晓华老师读后审视自己的课堂突然有些失落感,没有满足感,决定以“探究为突破口”重新打造自己的课堂。</h3> <h3> “过程比结果更美丽”。张雪敏老师以润泽的语言鼓励付老师要自信,“以学习为中心”在于探究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我们行动了,就一定会有收获。</h3> <h3> 涩谷老师为了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在教学中留意的六点做法被胡玉新老师解释的淋漓尽致。又从专业的角度剖析了对“倾听、串联、反刍”的理解。</h3> <h3> 有一定阅历的刘凤杰老师指出: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且要不折不扣的接纳,还要胸有成竹地应对。在倾听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提问运用恰当的连接语把偏离课堂的学生拉回来。</h3> <h3> 最后,经亚新老师进行了总结。我们所有老师都谈到了共性的“倾听”问题,那“怎样倾听”、“倾听什么”、“倾听的目的是什么”就应是我们下一步要重视的关键。“学共体”的目标是创造“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安静而润泽的课堂。学生的差异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把自己练成多面手,去适应所有的孩子。</h3><h3> 时间有限,意犹未尽,留下无尽的思考。中老年教师读书活动已经成功扬帆,当然还需继续用心掌舵,有了这样的开始,相信航程永远不会有尽头!</h3> <h3>撰稿:经亚新</h3><h3>审核:张翔鹏 胡玉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