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课堂,共促成长——“国培计划(2019)”乡村教师提升项目海口市王槐珂初中语文工作坊第一次送教下乡活动

黄冬霞

<h3><font color="#010101">夏驱走了春的妩媚,秋带走了夏的沸腾,冬又赶走了秋的潇洒。冬带来的是沉淀、沉静与收获。2019年11月26日,阴雨绵绵,天气降温,初中语文王槐珂工作坊的成员来到了海口市石山中学,受到了石山中学陈柱校长、罗书宝副校长热情接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聚焦主题&nbsp; &nbsp;问诊课堂&nbsp;<br>——海口市初中语文王槐珂工作坊第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br>  <br>一、活动主题<br>“读•示•问•诊”——整本阅读与导图展示和现场问辩与成长诊断<br>二、活动目标<br>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9)2号)和《国培计划(2019)——海南省中西部、幼师项目-公开招标公告》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培计划(2019)——海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项目》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r>三、 参加人员<br>初中语文王槐珂工作坊坊员和指导老师及石山中学全体教师<br>四、活动时间<br>2019年11月26日8:00——11:30 <br>五、活动地点<br>海口市石山中学<br>六、活动内容</h3><h3>(一)问.诊课堂</h3><h3>主题: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融合<br>1、听课,课堂观察诊断<br>同课异构《诫子书》<br>黄丽媛 七(1)班 第一节(8:15—8:55)<br>王境周 七(3)班 第二节(9:05—9:45)<br>2、课堂观察对话<br>教师行为: 王槐珂(坊主) 海口一中<br>教师行为: 吴一平(坊骨干) 海口长中<br>学生学习: 张少丽(坊成员) 海口十四中<br>课堂实施: 黄冬霞(坊骨干) 海口长中<br>课堂文化: 黄玉娟(副坊主) 海口九中<br>主持人: 黄玉娟(副坊主) 海口九中<br>(二)整本书阅读指导<br></h3><h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 <br>授课老师:吴一平(坊骨干)<br>(三)再次明确任务要求<br>主持人:黄玉娟 (副坊主)<br>(四)作业安排<br>1、在工作坊骨干指导下,由乡村学校学科组长的组织,利用一个周的时间完成任教学科本学期的教材阅读。<br>2、学习任务:每位参训教师自己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制作(可电子稿,也可以手画)。<br>3、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一位老师进行思维导图的解读,并拍摄成录像(可用手机完成)<br>4、每个学科组选出最佳作品,由骨干工作坊教研收集。<br>负责人: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张少丽(坊成员)<br>5、乡村学校学科组长组织学科教师完成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br>6、每位参训教师在学校教研室及学科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定位观察诊断报告。<br>7、活动方案。负责人:海口市第九中学 黄玉娟 (副坊主)<br>8、完成活动美篇。 负责人:海口市长流中学 黄冬霞(坊成员)<br>9、活动签到。负责人:海口市长流中学 黄冬霞(坊成员)<br>10、活动拍照&nbsp; 。负责人:张少丽&nbsp;<br></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石山中学校园干净优雅、一排排整齐的椰子树俊朗地挺直着,呼吸着这里新鲜的空气,感觉就是一个天然氧吧。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不远处有几个学生认真地扫着校道,仔细一看居然看到陈柱校长也其中,他并不是指挥学生扫地,而是跟着学生一起挥动着扫把,辛勤地劳动。看到他忙碌的背影,一股暖流流向心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font></h3> <h3>第一环节</h3><h3>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听课并课堂观察诊断。<br>由黄丽媛老师和王境周同课异构《诫子书》<br></h3><h3>两位老师都是老教师了,依然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教学设计中就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h3><h3>听课的老师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全神贯注地聆听,认真地做记录,时不时点头微笑,时不时沉吟思考,时不时低声探讨。<br></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环节</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意犹未尽地听了两节同课异构,我们来到了第二环节:课堂观察对话。各位坊员根据自己观察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font></h3> 王槐珂老师从教师行为的维度谈谈课堂观察感受::<br>细雨纷飞,走进石山中学校,满目葱茏,校园环境清幽,让人赏心悦目。楼道上孩子向老师问好,文明有礼,课间学生没有大声喧哗,整个校园是安静的。走进教室,孩子们坐姿端正,精神面貌不错,课前准备很充分,书本摊开,桌子的左上角统一放着一本《新华字典》,手边放着随时做记录的练习本,黑板的左上角工工整整写上早读要求:“坐姿端正,双手捧书,声音响亮“,从课堂观察看,学生们这方面做得很好,朗读环节,声音洪亮,尤其齐刷刷双手捧书的情景很动人。可以看得出这所乡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新入学的孩子养成教育的培养很用心且很成功。<br>我们走进七1班和七3班,听的是黄丽媛老师和王境周老师的同课异构《诫子书》。这两位老师因材施教,教学风格各异,但都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黄老师所教班级为重点班,基础好一些,黄老师注重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注重以读贯穿全篇,由字到词,由词到句,逐层深入引领学生疏通文意,最后还有课堂检测,很好地解决文言文教学中“言”的问题。但是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极其现实意义的生发,黄老师课堂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言重于文,以文育人的渗透还需要加强。<br>王境周老师所执教的七3班是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一些。王老师基于学情,注重一课一得,极有耐心,借助工整、美观的板书,慢慢地带着孩子们认字识字,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慢慢地教,单是对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解读就可见王老师的语文功底,他从传统文化出发又联系学生实际,幽默风趣,极为接地气,也达到以文育人的目标,做到文言相融。虽然孩子的基础差,用王老师的话说,声母、韵母都分不清,但纵观整个课堂,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孩子开口读起来,动笔写起来,间或还举手回答问题,还上黑板展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师生关系极为和谐。看到孩子一系列可喜的表现,我不由想到王老师的课堂就像带着蜗牛去散步,满眼的花花草草,溪流潺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br>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多媒体介入课堂日常的当下,王老师手写的教案,漂亮的粉笔字,让人耳目一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突然想到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先生说过的”不要让校园过早地介入时代性”。原来,慢也是课堂教学一种动人的姿态!<br> 吴一平老师从教师行为的维度谈谈课堂观察感受::<br>黄丽媛老师和王境周老师的两节公开课——《诫子书》,是两节符合学情、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让我感到意外,心生惊喜。黄老师的课“实”体现在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小组赛读、个人展读、教师范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学生在读中思考、理解和感悟;其二,“实”体现在落实文言文的虚词、实词,让学生充分理解整篇文言文的内容。其三,“实”体现在与中考链接,踏踏实实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其四、“实”体现在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前齐诵经典诗文,课上随时翻阅新华字典、工工整整地在笔记本上做笔记,朗读声洪亮整齐,坐姿端正,精神状态甚佳。王老师的课也是实实在在,虽然课堂容量不是太大,但是每讲的内容,都力求让学生明白、吃透,时时刻刻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争取不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朗读、写字、翻译,每一项都落实都到位。特别是王老师的字写的让人赏心悦目、心生敬佩,作为他的学生也是一种福气。两位老师的课都值得同类学校的老师学习借鉴,学生基础不太好,可是我争取一课一得,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信心满满地面对学生,虽然成长的速度会慢一些,但是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一定会学有所成,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br>石山中学,在陈柱校长的领导下,已然悄悄发生改变。校园安静整洁、清爽惬意,学生淳朴懂礼、天真可爱,老师们热情亲切、质朴上进,陈柱校长尽职尽责、温暖智慧。我早上七点20分就来到石山中学,陈柱校长亲自带领师生一起打扫校园,亲自接待我们工作坊的老师,带领老师们参加听课评课,积极配合落实送教下乡的各项工作。我们感到宾至如归,感动不已,衷心希望石山中学在陈柱校长的领导下越办越好!<br><br><br> 张少丽老师从学生学习的维度谈谈课堂观察感受:<br>一、黄丽媛老师和王境周老师分别在7(1)班和7(3)执教同一课题《诫子书》,课前,可以观察到,两个班的学生课前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同学备有课本、笔、课堂练习本,整齐摆放桌上,大部分学生还准备有字典,绝大部分的同学的课本上有预习的痕迹如注音、批注等。<br>二、课堂学习过程中,两个班的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绝大部分的同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课堂讨论和互动。<br>黄丽媛老师的7(1)班全班51人,学生个人回答问题18人次,齐答6人次,齐读5次,分组读1次,齐读5次,小组合作学习3次,上黑板答题4人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比例高。活动形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探究。读书形式丰富,有师范读,生范读,生齐读,生分组读,课堂中书声琅琅。大部分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作笔记、圈点,少部分同学仍需老师提醒。学习自主性、自觉性仍需进一步提高。课堂中师生互动踊跃,但生生多向互动不足。<br>王境周老师执教的7(3)班人数40人,基础较薄弱。学生个人回答8人次,齐答13人次,上黑板答题纠错5人次,师范读3次,生范读1次,齐读4次。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动手做笔记、质疑的习惯,学习被动,但王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激励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都能拿出课堂练习本做习题、订正、纠错。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面貌。如果课堂中多些学生合作学习的设计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br>三、综观两节课,两位老师根据执教班级的学情,因地利宜,因材施教。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该节课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与成长。<br><br><br> <p>黄冬霞老师从课堂实施维度谈谈课堂观察感受:<br>黄丽媛老师非常的亲切,和蔼可亲,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很好,学习氛围很浓,随身携带字典,随时查看的习惯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整堂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读到疏通,再到练习巩固,渐渐的深入去理解文本,层层深入。这是很符合学生的学习罗辑思维和认知规律的。如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上再自然、合理一些。那就更棒了。黄丽媛老师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黄老师非常重视读。采用了齐读、范读、分小组读,角色扮演读等等。我们也知道文言文学习贵在读,只有读才会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课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的诵读,静心的默读,只有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灵活多变的朗读,读出每一个字饱含的情味,文言文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这节课中朗读,活泼而富有诗意,所以达到了很有语文味的这种教学效果。这节课读的形式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层次不太够,每一次读的要求也不够明确,学生就读而读的话目标就显得比较浅了。</p><p>在解决重难点的时候,主要在主要用了小组合作探讨的教学手段疏通文意,我个人感觉意义其实不是非常的大,因为学生依靠注释和工具书自己也很容易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不需要过多的讨论,时间花得有点浪费。(个人意见,讲得不一定对。)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堂很实在的课,也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p><p>王境周老师是一位教学功底扎实的语文老师,教学很务实,很扎实,比较注重读。在疏通文意时,能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吸引学生的兴趣。整堂课主要采用的朗读,点拨,传授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学生表现得很紧张,老师也很着急,学生课堂氛围一度比较沉闷,但是其实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我观察到学生做了很多笔记,也有有感而发的内容,只是不敢举手回答,可见这是一堂有效的课。从班情学情上看,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是比较接地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整堂课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疏通文意上,教学重点理解主旨:要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反而体现的比较少,没有解决到重难点。体会情感方面也略微的淡化了。从教学设计的重难点上来看,教学的预设和最后的生成是有点小差距的。总体来讲这是一堂朴实而实在的课。<br>我们也知道,文言文一直是学生最不愿意深究的篇章,因为时代久远,语言又大多简约而精深,所以。它常常以枯燥的面孔出现,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这应该是一个历史难题了,我们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互相探讨,共同进步。<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黄玉娟老师从课堂文化维度谈谈课堂观察感受:</font></h3><div>黄丽媛老师的课切合新课标要求 ,知识精析,准确系统,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密度适中,有深度广度,符合学生现状和能力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根据课标要求体现有效性 ,课堂导入环节能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的积极性 。重点突出,围绕重点内容能有效开展教与学的各项活动 ,难点突破遵循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发展规律, 搭建梯度合理 ,问题设计有逻辑性、可控性 。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合理,有利于因材施教 ,重视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提升 师生、生生间信息交流互动流畅、深入、富有成效 。 学生课堂参与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注重课堂反馈,学生获取知识效果好 ,创设一个合作、平等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给学生留有恰当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不局限于课堂,能够将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堂之外 。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能及时地鼓励,是一堂很踏实的课。<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王境周老师的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学生有激励性 ,课堂具有实用性 ,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能以机智的方法处理 ,课堂注重落实,强调知识的收获和技能的提高 ,创设大量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有激情 ,板书工整,布局科学合理,书写工整流畅,能抓住学生注意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科素质 ,有较高的情感投入 ,实现了一课一得。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本土课。<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石山中学的王业光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先读后引导,这样才是有效的课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石山中学的陈远界老师认为:一堂课必须结合新教材编排的特点,立足于单元要求,不能想当然。特别是文言文要体现语言特征,多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石山中学陈柱校长为我们介绍了两位执教的老师,他们工作认真、积极准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陈柱校长很真诚地为我们分析了学情与班情,希望在工作坊的帮助下能有更好的表现。</font></h3> 第三环节<br>吴一平老师汇报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分别是新教材的核心理念、新教材编写的创新特点和新教材编写体系结构。<br>第一、新教材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和语文素养。新教材将立德树人融会在教材的各个板块当中,最终让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为行。新教材着力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重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总的来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br>第二、新教材编写的创新特点:一、阅读教学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哪两条线呢?分别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的配合,既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又能使学生减少语文学习的盲目性,切实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必备的语文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发展。二、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是基础,是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准备;自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是教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包括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又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三、选文重经典性、多样化,语文性。四、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五、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六、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br>第三:新教材编写体系结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由阅读、写作为主体,不同单元穿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等。<br>(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套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二)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相并列的一个板块,可见它在教材中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套教材把大多数综合性学习整合成 一个大的活动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分出活动步骤,条分缕析。(三)名著导读,课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本套教材的名著导读做了一个最大的调整就是在介绍这部书的内容之外,还以该书为例,学习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四)经典诵读,课标要求是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五)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根据小升初的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重点要掌握三种阅读方法——分别是朗读、默读和快速阅读。也就是关注“读”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咱们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根据阅读方法要求可把六个单元分为这三个板块——第一、二单元的单元阅读要求是学会朗读;第三、四、五单元的要求是学会默读;第六单元是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也是高阶的默读方法。<br>吴老师认为,“统编本”新教材就像干旱春天的一丝新雨,既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教师教的难题,也指给了学生学的道路,它让教师的教更加优质、高效,也让学生的学更加积极、主动。<br> <h3>第四环节</h3><h3>作业安排<br>1、在工作坊骨干指导下,由乡村学校学科组长的组织,利用一个周的时间完成任教学科本学期的教材阅读。<br>2、学习任务:每位参训教师自己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制作(可电子稿,也可以手画)。<br>3、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一位老师进行思维导图的解读,并拍摄成录像(可用手机完成)<br>4、每个学科组选出最佳作品,由骨干工作坊教研收集。<br>负责人: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张少丽(坊成员)<br>5、乡村学校学科组长组织学科教师完成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br>6、每位参训教师在学校教研室及学科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定位观察诊断报告。<br><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这样充实而愉悦地度过了。这一趟学习之旅让我感觉非常的温暖,陈柱校长的大力支持、老师们的配合,一路亲切的问候与关怀,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收获着感动,期待下一次的相遇。来一张我们的“全家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两张被我们坊主亲切地称“情深深雨蒙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雨是真的很蒙,情是真的很深。让我们用共同信念铸造的航船,到学习的海洋去犁出雪白的浪花!</font></h3>

课堂

学生

老师

学习

语文

教学

教师

工作坊

新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