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活动背景:“地震逃生演练”是五年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实践主题。地震灾害事关千家万户,学校安全稳定事关教育发展。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如果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孩子们会怎么办?在突然遇到地震火灾等突发紧急情况时,如果不能做到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很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因此,本学期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的“地震逃生演练”综合实践活动。</h1> <h1>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学生们在演练前收集了一些有关地震危害与逃生的资料,各组通过整理形成了汇报材料。他们先在班级内进行了交流,让同学们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准备向全校师生讲解。</h1> <h1> 主持人向同学们讲解地震发生后,应该注意的事项:</h1> <h1> 1.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h1> <h1>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防止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h1> <h1>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h1> <h1>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h1> <h1> 他们还依据学校安全办提供的“教学楼内紧急疏散示意图”,将各班级位置及逃生路线进行了实地考查,并针对楼梯间的宽窄距离,模拟同学们下楼行进排,有效地提高各班疏散速度。</h1> <h1> 学生们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地震发生时不能立即撤离,要先进行应急避震,20秒后进行集体疏散。在学校安全办的协助下,安排老师播放警报信号。第一次警报声(20秒);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第二次警报声(60秒):组织疏散的信号,各班学生进行疏散。</h1> <h1> 一切准备就绪!但是应急避震演练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老师在演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亲临指挥和老师做好分工,才能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在综合实践老师的配合下,孩子们向学校主管安全的邢校长请示,开展这次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并在各楼层安排老师负责管理疏散的学生,避免发生意外事故。</h1> <h1> 演练开始了。全校1000余名师生此时开展了一场既紧张又有意义的“地震逃生演练”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安全办的大力配合下,在各班班主任的周密组织下,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精心安排下,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较快的速度、良好的秩序,认真的态度,圆满完成了此次“地震逃生演练”综合实践活动任务。</h1> <h1> 全体师生仅用了三分十二秒就迅速有序的从教学楼疏散到安全地带,使孩子们经历了一堂生动、实际的安全体验课。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地震应急疏散”等方面自护自救知识的一次深入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护自救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h1> <h1> 演练结束后,由学校邢英忠副校长总结了此次活动,并对今后的演练活动提出要求。由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向全体学生们介绍一些有关地震危害与逃生的资料</h1> <h1> 今天我们是幸运的,但是谁能保证危险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呢?在校园中,需要紧急疏散的机率虽然并不大,但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地震逃生演练"实践活动,能使师生们“居安思危”,时刻做好准备,时刻有安全意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