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江苏省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活于11月27日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实验室二楼报告厅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省教科院、扬州市教育局、扬州中学校长、省教研室等领导,开幕式由叶兵主持,省教科院院长讲新课程的重要,高层的复视,基落实的差距与困难,对培训的期许……</h3> <h3>日程安排超满,这也是物理培训一贯风格,报告密度都很大,往往都超时……</h3> <h3>开幕式后首场报告,也本次活动最重量级的主报告,报告人是张玉峰——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带头人,兼任中国物理学会中学分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等。</h3><h3>也许他的名头还不是很大,但背景与研究成果不一般,他是北师大博士,参与“核心素养”进课标的研究,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测、教、考”的研究,也许是第一人!!</h3> <h3>提出教育的“进化”是社会发展需要,是应然与必然的——未能教育必须向“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更复杂领域发展……复杂度一定大幅提高!</h3> <h3>他的报告分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出问题、讨论方法,落实可教可测……首先是知识延展,再不能仅限知识传授……</h3> <h3>反思知识得出过程,教知识背后隐藏的“为什么”——物理教师的主要工作……</h3> <h3>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谁能经得住追问?如何激发课堂追问……</h3> <h3>课堂知识仅是冰山一角,更多东西在水里以下……</h3> <h3>最难能可贵的是报告很接地气,能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其想法与做法……这是纯理论研究的“大家”做不到的……</h3> <h3>第三是教学中要设计“知识接口”,实际就是进一步“承上启下”……</h3> <h3>促进深层理解——若能让学生实现深层理解的课堂,一定会培育起“核心素养”……但如何地,实现深层理解——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可行方案……</h3> <h3>深层理解……</h3> <h3>理性思维激发主动性</h3> <h3>先自学,后会诊,再整合——创新教学模式……</h3> <h3>实践教学生态从1.0经2.0向3.0版的升级</h3> <h3>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展……</h3> <h3>核心素养的诊断、测量——这是核心素养培育能作为教育目标的立意基,不无法诊断,不能测量,无法考核,就不能作为目标……</h3> <h3>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要相适应,进化是连续的也是渐进的,短时代看没什么变化,但隔几十年回望差距是颠覆性的,现在回望78年高考试题,真如隔世噢!</h3> <h3>目前要做的就是加快鼎新革固的进程,实现教育从理念到方案、测量考核都实现革命性的转变……</h3> <h3>接下来是九节展示课,分三个场地,这些课都来源于省内各地“名师工作室”及其培养对象的新课程挑战设计课……这节“简谐运动”是扬州中学主场作点,利用描迹仪象心电图仪一样描出位移时间图象,然后再分析是否满足“正弦规律”……最后还展示了“简谐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关系……</h3> <h3>这是“平抛运动”——特点是实验多,技术手段先进!有传统的喷水显迹学生实验,还有传感器定量实验……</h3> <h3>这节是“曲线运动”,也很注意场景营造,能做的实验都做了……</h3> <h3>名师工作室情况介绍:随着特级教师规模增大,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的名师工作室挂牌出笼,当然有很多工作室做出很多出色的努力,名师带动作用显现……总体来说:,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研究的平台,发展的平台,也是一个收获的平台……未来的作用将更好的显现显,更多成果值得期待!</h3> <h3>28日下午两场报告从两个不同侧面,阐述应课程的应对策略……一个是南通教科院院每的《三新一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尽显南通思路,对高考的研究达到极致!</h3> <h3>以大量的事例,阐述他对新高考的预测及新课程的教学,很值得学习与思考,也再次印证南通对高考的研究确实达到极致,他们能见不人之未见……做别人之难做……</h3> <h3>第二场报告是扬州新华中学校长的《课标课题课程——教师发展路径》</h3> <h3>就课标课题与课程开发,谈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说很有思想,很值得玩味……</h3> <h3>这个报告人是新华中学校长,当视角与关注点又有不同,他关注教学,关注教师的发展,更关注学校的鼎新革固,因此是专家治校的立体思考……</h3> <h3>最后一个报告是南京一中的《深度学习与本真教育》这个理论性相对更强些,但报告人通过引经据点最终还是归结到落地问题,也许这会是未来教育的追求方向……</h3> <h3>具体谈四个方面,都是有根有据,有理论深度,也有现实的必须……</h3> <h3>以具体事例进一步阐述其理论落地问题……</h3> <h3>来扬州中学活动,不观察研究校园不是我的风格!不要看大门不昨的,但扬州中学可真不简单——江苏省扬州中学肇始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1908年设立的扬州府中学堂,以及光绪年间的尊古学堂;后历经两淮中学堂、两淮师范学堂、淮扬合一中学校、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校等时期……1953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扬州中学。</h3> <h3>“自省楼”大理石门额,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兴建学生宿舍“自省楼”(省身楼)。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亦曰:“吾日三省吾身”。人均有一种内在的智慧(光明),并具有运用这种智慧应付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常自我省察,自我发现,自我修养,则可成人成才。新楼沿用旧名,门额书法,从容澹定,颇具“好太王碑”笔意。</h3> <h3>树人堂——1929年兴建,1932年落成;名称来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杰出校友:江泽民、朱自清、余友泰等!树人堂:古色古香,有三层,建于清末,带有西洋特色,窗户为五彩玻璃。现今,一楼作为大礼堂,可容纳上百人,二楼有观礼台,扬州中学的新生入学典礼已及毕业生典礼都在树人堂内进行。三楼设有各届校友的展示,号召扬中学子向老一辈的校友学习,为母校再添光辉。树人堂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得名,是被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从这里走出的有江泽民、胡乔木、朱自清、吴大观、余友泰等杰出校友。现如今树人堂不用于上课,但是仍然作为扬州中学的地标。</h3> <h3>复校纪念塔。在抗战胜利后,流离各地的师生纷纷回到母校,见到校园满目疮痍,倍感痛心。倡议建复校纪念塔,立于口字楼前的交叉路口,让师生们每天经过此处都能看到,不忘国耻。2002年移至扬州中学花园。</h3><h3><br></h3> <h3>教学楼——应该是近代新建筑,扬州中学的校舍设计很有特色,也确是少见。其一是新旧和谐一体,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有建国后的建筑,估计也有最近的建筑,但外形一脉相承,没有很突然的感觉,包括高度(有的宁建地下室)、造形与色调;其二是功能性,每一建筑楼体都是集群式,功能俱全,自成一家;第三是足够精致,细节做得好!这个群梯就是不对称设计,其实,现代校舍采用“回”字型,“口”字型,“丁”字型“工”字型“山”型“出”字型“Z”字型多了,但大多在大学校舍,中学好象不多,但扬州中学好像是传统……</h3> <h3>这是树人堂北草坪……</h3> <h3>这类平房小院估计这是早期建筑</h3> <h3>实验室南侧面……</h3> <h3>这应该是最早期的教学楼</h3> <h3>这此建筑表面不怎么样,内部功能都很不一般~</h3> <h3>实验室二楼过道,中间是天井……</h3> <h3>实验室报告厅,楼下19排,每排30座;楼上应该还有10排,座位近千……综合楼内仅阶梯教室就有十余个……</h3> <h3>综合楼的体量大的惊人,目测下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内设:图书馆、微机室、功能能、办公室……阶梯教室也是集群式,一到三楼,每层三个……这是从南侧看过去,一楼有一部分是空场……当然60x80米,也不是全部平层,中间夹杂各种造型天井等……</h3> <h3>还有很多新老建筑群……</h3> <h3>新教学楼</h3> <h3>好多楼群根本就没有名字——难以想象,这就是仅有不到3000学生的学校,要这么多房舍干什么?可以肯定的说,比有些7000~8000人的巨型学校的校舍多得不至一倍!对照这些学校,我们苏北几个穷县的教学条件落后不是一点两点……连实验室都配不齐的学校还谈什么品质……</h3> <h3>从宾馆去学校的路上发现路中间绿化带有一棵银杏,很大也很苍桑,树下有一石牌上刻——唐杏</h3> <h3>附近有一所小学门前有两棵更大的银杏树,挂牌树龄520年……</h3> <h3>入住宾馆附近有个牌坊——扬州八怪纪念馆</h3> <h3>晚上去街上无意中走入东关街,竟然是难得的扬州第一古街……</h3> <h3>还真不错,青砖黑瓦,大理石地面,当然地面是后来重建处理的……</h3> <h3>小小街道,无花八门,应有尽有……</h3> <h3>移步换景,很有点味道……</h3> <h3>雨夜独游古街,千百年来,这些古建就在这里,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以后还会永远在这里……无论人们怎么评说……</h3> <h3>参加一个活动,洞析了新课程的涵义及落地路线;参观了一所名校,感叹一个中学也可以这样奢侈……;管窥一座古城,怀疑什么是能够并且值得传承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