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到徽州

落雪无痕SH

<p class="ql-block">朋友的故乡是徽州,经常分享来自故乡的美景给大家,四季美景让大家跃跃欲行。徽州,它是一个独特的地理文化单元,一府六县的徽州,文化昌盛、商帮崛起、名人辈出,曾经创造出“八千祠堂,五千村落”的鼎盛图景。说起徽州,人们自然想到徽商、徽菜、徽派建筑、新安江画派.....“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余二是敦煌学、藏学)。于是我们几个老朋友相约,再游徽州。规划好行程,联系好地接社,商定好出行时间,期间我们队伍迅速壮大,组成了一个28人团,11月20日浩浩荡荡来到了的徽州。(视频拍摄团友邹先生)</p> <p class="ql-block">徽州以丰盛的徽菜迎接了我们!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好,我们开始游览新安江山水画廊</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又称徽港,发源于徽州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中、下游相继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最终汇入东海。</p> <h3>新安江两岸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徽派白墙黛瓦马头墙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h3> <h3>途经绵潭村,绵潭因“三潭枇杷”(沦潭、漳潭、绵潭)而闻名中外,可惜此时不是枇杷季。</h3> <h3>村民们在江中为我们演示了他们合作捕鱼的过程。</h3> <h3>游船继续航行到达漳潭村,漳潭“三潭枇杷”之一。</h3> <h3>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红妆馆”。喜庆的“天下第一床”尤如一室一厅的房子😄</h3> <h3>精雕细琢的“天下第一轿”,有一个美好的传说。</h3> <h3>红妆馆后门的这棵古樟,树龄逾千年,高26米,主干径达10米以上,荫地面积1850平方米,有“樟树之王”美称。相传汉初名臣张良葬于此处。</h3> <h3>晚餐,徽菜盛宴,谢谢朋友!🍵 餐后漫步新安江边,秋夜如水,宁静美好!</h3> <h3>宿屯溪,房间舒适而具徽派风格</h3> <h3>11月21日上黄山途中,晨光中的田野生机盎然,待釆的菊花随风摇曳。</h3> <h3>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h3> <h3>生长在岩石上的黄山松,朝阳一侧生长茂盛,如伸出的手臂迎四方来客!</h3> <h3>因前山索道检修,我们没能看到玉屏楼前那棵闻名于世的“迎客松”,但山上形态奇特的松树随处可见,这棵树枝飘逸的被称“凤尾松”。</h3> <h3>两棵松树手牵手</h3> <h3>我们并肩同步攀高峰</h3> <h3>被选做接班人的小迎客松</h3> <h3>十大名松之黑虎松</h3> <h3>老朋友们在有故事的“团结松”下合个影。</h3> <h3>短暂歇息中的挑夫</h3> <h3>著名的“飞来石”</h3> <h3>假想看到云海😂</h3> <h3>夕阳西下</h3> <h3>晚霞映仙桃(仙桃石,红楼梦-石头记那块石)</h3> <h3>2019.11.22 狮子峰上观日出</h3> <h3>远处的猴子观太平(有云海时即是猴子观海)</h3> <h3>“梦笔生花”,1998年来到这里时,石笔上的那棵树已经奄奄一息了,如今这棵生机勃勃的会是后来栽种的吗?</h3> <h3>几只小鸟,一只美手,一棵生动有趣的松树。</h3> <h3>告别黄山,我们一行来到了西递古镇。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御批自制,向人们传递受到嘉奖的官员,在道德和智力上的贡献。牌楼明万历六年建,为三间四柱五楼,通体采用西递附近山上质地坚实、纹理细腻的“黟县青”大理石砌成,人物、动物神采各异,寓意深刻,镂空浮雕生动逼真,雕琢精绝,巍峨高耸,是徽州石雕工艺的代表,为我国石筑单体牌坊中的瑰宝。它既是一座功能牌坊,也是一件雄伟挺秀、玲珑剔透的工艺品,更是西递村这个古老村落的历史见证人。</h3> <h3>全体团友先来张大合照</h3> <h3>西递古镇,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别称西溪、西川,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h3> <h3>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为三进三间二楼结构,是当年徽商胡元熙的旧居,该宅进深用三处天井串中轴线,二、三进之间用砖墙隔置,中间有门相通,门上刻有书法家汪思道手笔“桃花源里人家”的青有石门额。</h3> <h3>“惇仁堂”建于康熙年间,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故居。圆台上有个精制的如意算盘。</h3> <h3>大夫第,建于康熙年间,为清康熙朝列大夫胡文照故居。</h3> <h3>大夫第左侧利用隙地建有一临街小楼,俗称小姐绣楼,登楼凭栏,远可眺望苍黛群峰,近能俯看村街小景。</h3> <h3>这座祠堂门楼,结构轻巧,砖雕、石雕简朴淡雅。</h3> <h3>穿行在青石板的小巷中,一幢老宅连着一幢</h3> <h3>我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h3> <h3><br></h3> <h3>夜色中的西递又带着我们阅读、穿越了一次。</h3> <h3>下视频团友拍摄</h3> <h3>2019.11.23 迎着晨光来到一个美好的地方-南屏村。</h3> <h3>南屏曾名叶村,因背倚南屏山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全村一千多人,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村巷纵横交错,弯来曲去,徜徉其中如入迷宫,村中至今保留着八个大小祠堂,有“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之誉。</h3> <h3>恒德堂,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h3> <h3>此宅临水而建,厅堂中间天井,釆光好,上、下厅堂各有两厢房,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内饰木雕古朴,门楼砖雕精美,房子主人历代行医,积德行善,治病救人。</h3> <h3>一井三眼</h3> <h3>招财进宝巷</h3> <h3>五层马头墙</h3> <h3>菊豆药铺</h3> <h3>叙秩堂,即叶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家族祠堂,距今有530余年。是一座由80根粗大圆柱支撑起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分上、中、下三进大厅。上厅为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是吹鼓奏乐之地,也可搭台唱戏。1989年电影《菊豆》曾在此取景,现仍保持着当时拍摄时的一些场景。</h3> <h3>叶氏支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年。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h3> <h3>冰凌阁始建于清朝中期,至今已200多年,由正厅、偏厅、回廊三部分组成,整体布局与北方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青春的模样</h3> <h3>2019年11月13日,南屏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h3> <h3>塔川秋色</h3> <h3>塔川红叶是一种乌桕树,经过霜降,由绿变黄,由黄变红,中间呈七彩颜色。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如山水画般诗情画意。观赏最佳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从10月到11月下旬。<br></h3> <h3>今年因久旱无雨,乌柏长势不茂,枝疏叶稀。</h3> <h3>我们到达塔川时值正午,11月底骄阳似火,不是看塔川秋色的好时机,留点遗憾下次再来,还有附近的木坑竹海。</h3> <h3>天蓝云白,宏村一如既往,如诗如画。</h3> <h3>宏村镇,古称弘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h3> <h3>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又被称“牛形村”,雷冈山为牛头,满山苍翠的古树是头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是牛身,碧水的湖塘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脚,整个村落好似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田野之间。</h3> <h3>南湖书院,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即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祇园六部分组成,占地6000平方米。</h3> <h3>清未,由于年久失修和太平天国战乱,乐彼园内的建筑几乎不存,现为2011年新建,院内有百年香樟一株。</h3> <h3>月沼,俗称月塘,是宏村“牛胃”,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的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继续扩建修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水平如镜,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沼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沼边妇女浣纱,岸上老人聊天,顽童嬉戏,空中炊烟氤氲,微风柔波,水墨人家。</h3> <h3>宏村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汪氏祠堂处在村中最好的位置牛胃-月沼畔,是宏村徽派古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乐叙堂最左“巾帼丈夫”的牌匾下挂着一位女性画像供后人祭拜,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此设置不同凡响,而这个女性是宏村水系的设计师-胡重娘,她是西递名门之女,知书达礼,对风水学很有研究,协助丈夫打理宗族大小事务,并在幕后统筹完成宏村“牛形村庄”的水利设计,造福后人。</h3> <h3>承志堂,建于1855年前后,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砖木结构,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个,七处楼层,大小60间,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h3> <h3>中:“郭子仪上寿”(醉打金枝)下右:双面镂空石雕“四喜登梅”</h3> <h3>承志堂规模宏伟,砖、木、石雕精美绝伦,尤其木雕,“渔樵耕读”、“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客图”和“董卓进京”、“长坂坡”、“三英战吕布”等京剧图案,不仅雕刻精巧,层次分明,线条清晰,而且构图丰富,场面壮观。据传当时建造承志堂花白银60万两,其中木雕上镀黄金100两,全屋所有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四年才完成,连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击节赞叹!</h3> <h3>  看了两天的老宅,这些美好的房子集徽州山川之灵气,融徽州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其民居、祠堂和牌坊不愧是“徽州古建三绝”。这些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同时,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优雅而贵气! 听了两天的故事,故事里的人、事虽已远去,而徽州的思想家们将自己的思想生活化、世俗化,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成为古老家园的精神内核,传承至今。</h3> <p class="ql-block">2019.11.24</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为皖南道教名山,道教沿革属全真派。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p> <h3><br></h3> <p class="ql-block">齐云山由中生代晚白垩纪的陆相红色岩系组成。它们堆积在断陷盆地中,岩性强弱相间,岩层倾角不大,富有垂直节理。由于地处北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多雨,直接出露地面的红岩,在风化和流水割切与散流冲蚀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栖真岩,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山东名道龚栖霞于此结庐修真,成为齐云山道教鼻祖。宋元时崖下建有初仙馆,现存建筑为明代兴圣殿、雪崖馆遗址。</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凿在石崖,嵌于洞穴,遍布全山。</p> <h3>远看像大象鼻,又像被大脚踩穿的洞。</h3> <h3>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真仙洞府崖壁上“天开神秀”四个大字,为真仙洞府的标志。</h3> <h3>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h3> <h3>二天门<br></h3> <h3>三天门</h3> <h3>背景的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些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h3> <h3>香炉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h3> <h3><br></h3> <p class="ql-block">成团后,行程略有调整:</p><p class="ql-block">D1:上海-黄山北,游新安江山水画廊</p><p class="ql-block">D2:黄山。 宿北海宾馆,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狮子峰、始信峰...都在附近。</p><p class="ql-block">D3:黄山、西递。 宿西递桃源人家</p><p class="ql-block">D4:南屏、塔川、宏村。宿同D3,距南屏、塔川、宏村、木坑...都不远。</p><p class="ql-block">D5:齐云山、黄山北-上海</p><p class="ql-block">建议去塔川最好是早晨,晨曦雾霭红叶白墙青瓦。</p> <h3>五天的徽州行,虽然在黄山上没看到云海,却有了再来的理由,希望再来时能观云海、赏冬雪、泡温泉。朋友,谢谢你!🌹 ❤️ 期待下次的远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