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文:白露为霜</b></h3><h3><b>图:网络</b></h3><h3><b>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b></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我曾经的旅行期望地点上,法国绝对是排在后几位的。因为不知何时起,巴黎给我的印象就是个乱糟糟的城市加擦肩接踵的游客。尽管塞纳河两岸一直是全世界公认的浪漫代言地,即使巴黎有着全球顶尖时尚之都的美誉,纵然法国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历史、艺术、宗教博物馆与古迹。因此,一开始大神说他曾看这本《带一本书去巴黎》时看到泪流满面,我的态度极为质疑,不过随即我就释然:大神少年锦时一直在法国工作,他定然是睹物思情忆起少不更事的轻狂时光。于是本着大神是高智商高颜值且高zuo(此为nozuonodie的zuo)的三高青年,我还是决定买本回来看看。<br><br> 第一次实质性接触林达,之前那套美国系列很多年前我就有所耳闻,但当时看到都是关于政治立宪等制度范畴我就望而却步,本人天生对此类抱有畏惧心理,当即作罢。<br><br> 中国有句古话叫“无知者无畏”,这本书读了三分之一,我就开始汗颜自己曾经有多么的浅薄与无知。长久以来,能穿透时空的从来不仅是流光溢彩的外表,浓重且血腥的底蕴才更是不容忽视的本质。法国亦如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林达的笔下,从历史到人文,从建筑风格到政教派系,从伏尔泰咖啡馆到圣丹尼断头台,尽致、细致的描绘了巴黎的过往与现实,用我们几乎已经遗忘的法国大革命贯穿于世人瞩目的名迹中,深刻的不容回避。能将一个城市如此这般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这种叙述能力需要多深的积累与功底!<br><br> 当然,这本书远远不止是本游记。从始至终林达都将他们对大革命、宗教信仰的理解诠释其中,最终汇为对民主与自由的思考。对于某些观点,我不敢苟同,这好比每个人对人性的认知与价值判断不尽相同一样,不过,这丝毫不阻碍我对此书的喜爱。<br><br> 从意大利回来我恶补了很多美术知识,并且极其后悔去之前怎么只知道抱着LP的书做攻略,完全没有意识我即将启程的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以致在大多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前我总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想以门外汉的眼光找出惊世骇俗的那一点,结果可想而知。<br><br> 但这次,我想,我有了奔赴巴黎的理由。</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