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力巴乡调研笔记

小米1

<h3>  清晨阳光明媚,我们一行12人来到了萨力巴乡政府,邓伟光乡长已经在政府等候。走进三楼脱贫攻坚办公室,阳光洒满整个小屋,迎面错落有致的荣誉墙醒目的展示着乡里取得的各种奖励。整个办公室干干净净,给人的感觉暖暖的。</h3> <h3>  邓乡长自豪的向我们介绍着乡里的变化,通村油路、路灯亮化,与我们同行而来的曾任乡里的副书记迟艳飞大姐听了邓乡长的介绍,频频点头,赞叹不已。</h3> <h3>  我和邓乡长交流了此行的目的和今天的日程安排后,我们就跟随邓乡长来到了四楼会议室开始了座谈。<br></h3> <h3>  邓乡长主持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乡里的党委副书记袁海波,曾经参加过乡里生态建设大会战的村干部现在萨力巴村村长兼书记赵国顺和村民代表高贺。</h3> <h3>  邓乡长如数家珍般把萨力巴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一个民族乡(蒙满汉民族乡),两座山(古有历史文化城子山、今有生态建设成果三十二连山),“三治融合治理模式”(自治、德治、法治),三个党员示范带头人(刘波八百亩林果产业、村里党支部书记王春永的设施农业、城子山村主任李殿元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还有乡里依托生态建设成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的畅想等等。</h3><h3> 接下来是曾经参加过生态建设大会战的老党员赵书记和优秀的村民代表高大爷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奋战的那段历史。</h3> <h3>  座谈结束后,我们来到了乡里依托赤峰学院建立的农业博士工作站。</h3> <h3> 袁书记的介绍让我们对博士站有了全新的了解,乡村振兴因为赤峰学院的各种助力而不一般。</h3> <h3>  几个突显合作精神的大字,让这个博士站增加了一份庄严和文化的气息。</h3> <h3>  来到萨力巴村得到赵书记的热情接待,大家都被整洁、功能性极强的村部所深深吸引。</h3> <h3>  民族风情展示馆——萨力巴乡风文明的一个展现。</h3> <h3>  赵书记为我们介绍村里从古至今的典型人物。</h3> <h3>  最后一位是村里至今唯一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是这些典型人物中唯一一个汉族。</h3> <h3>  蒙族习俗,当地的特点一一在这里展现。</h3> <h3>  这些面具看似吓人,但它们却是当地的非遗表演《呼图格沁》的演出必备用具。</h3> <h3>  来到楼上,李老师就被村里的“三治”基层治理模式所吸引,邓乡长和赵书记也纷纷向我们介绍这种治理模式的好处。</h3> <h3>  村里的工作细致入微,有思想、有文化,他们真正把群众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中。</h3> <h3> 扶贫档案做得精致用心,正面是三十二连山图片 ,背面是城子山图片,每一份档案都装订成册,无不凝聚着乡里和村里领导干部们的智慧和文化理念。</h3> <h3>  各种公开信息,让村民们把村里的所有事务看个明明白白,还可以进行手机扫码,村民们在家里就能看到村里的一切信息,这一做法不能不说是乡村领导干部们的清廉政绩观和与时俱进的科技引领时代的科技智慧的最好体现。</h3> <h3>  设施农业是乡里带动群众致富的新型农业。</h3> <h3>  村里的副书记王春永从生态讲到设施农业的发展,从设施农业讲到脱贫致富,讲到与时俱进人力减少的项目引进。李老师适时的引导我们说,这就是现在的党员干部们所需要具备的新职责新能力,不仅能做组织工作,更要有技术的引领,会用科技、发展的思维方式代领群众们致富。</h3> <h3>  回到乡里,张启航书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从学院的发展讲到乡里教学基地的打造,从现场教学的讲解建议到敖汉精神的解读,张书记高屋建瓴的谈话让我们汗颜更让我们对乡领导的高站位而赞叹不已。</h3> <h3>  午餐结束后我们匆匆赶往李朝玉家,前期的调研海涛她们联系到了李大爷,没来前海涛预约去他家调研的事,结果李大爷一句你们怎么这么久都不来了啊,让我们深感惭愧。是啊,因为承接各种培训任务,已经太久没下乡调研了。</h3> <h3>  美丽庭院示范户、优秀共产党员之家是李大爷家的最好标记。我们刚走到门口老两口就迎上来了,握着手,说着质朴的欢迎词,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h3> <h3>  一进门,就闻到了浓郁的瓜子香味,而桌上和炕上已经摆上了沏好的茶和炒好的瓜子。</h3> <h3>  小屋很小,但很温馨,尤其是墙上李大爷和大娘的结婚周年照让这个小屋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气息。</h3> <h3>  我,婧华,静静,久利还有敏敏直接就脱鞋上炕了,盘腿坐在暖暖的炕上,吃着香香的瓜子 ,喝着热热的茶,这个小屋顿时因我们的到来而热闹了起来。</h3> <h3>  大娘操劳一生,李老长期外地工作,家里只靠大娘来独自支撑,大会战时五个劳动力的任务她一个人完成,十三年的独立操持家务,是大娘用双手让这个家有了爱的温度。</h3> <h3>  迟大姐回到了这里,重拾了曾经奋斗的经历,和李大爷你一言我一语的唠起了当年奋战的话题。鲍杰峰书记的务实担当,李国芳村书记的为民思想,一件件往事,一个个奋斗的瞬间,在小屋里笑声弥漫。</h3> <h3>  话语间聊到了八刚聚会,李大爷一字不落慷慨激昂的吟诵起自己根据这八个人物所创作的诗,为了留下纪念,更好的继续挖掘他们的故事我让李老写下了这八句诗。</h3> <h3>  两个小时匆匆过去,当和李大爷夫妇二人话别的时候,他们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老两口一直念叨着:记住常来,再来给你们包酸菜馅饺子吃。朴实热情的老两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h3> <h3>  这样的门,带着岁月深深的印记,随手拍下它珍藏一个时代的印记。</h3> <h3>  整齐的柴垛,干净的小院,处处都透露着主人的勤劳和质朴。</h3> <h3> 老两口腿已弯,背已驼,但走起路来并不比我们慢,握手话别,目送我们很远~</h3><h3> 门口的树生长的茂盛,它是希望的象征更是生命的奇迹,它也在时刻提醒着后人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老一辈人的付出,生态建设的传承需要一代代的延续。</h3><h3> 就让我们传承好敖汉精神,讲好每一个敖汉人的奋斗故事,用精神凝聚你我,让感恩铭记心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小米1记于11月27日</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