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167efb">同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慢摇生活”</font></h5> <h3><font color="#010101">《绿皮书》是一部于今年初在中国上映的比较小众的文艺片,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南部,还存在着很严重的种族隔离,绿皮书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本小册子,全名叫做“The Negro MotoristGreen Book”,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出行指南,书中汇编了当时能接待黑人的餐馆、酒店等场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唐雪利(后面简称“唐”),钢琴家,黑人。托尼利普(后面简称“托尼”),打工仔,白人。两人的关系是临时雇佣关系,唐需要一名司机,完成巡演。托尼的市井和侠气,可以帮助他解决前往美国南部道路上的困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部作品的设定很巧妙的安排在了1962年,也正是当白人至上运动最活跃的时候,当时南部和北部对黑人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北部对他们其实没有特别的过分。有一些白人虽然并不讨厌黑人,但是当时总是有一些奇怪的规定,比如说在太阳落山之后,某一些地方就不让黑人出没,一旦出现在人多的地方,就很容易被打,被欺负。而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唐就是一个黑人,相比于其他的黑人,他有着相当高的文化,举止非常的高贵,家里非常的富有,而且本身拥有很高的文化,光博士学位就有三个,尤其在音乐方面,他有着非常高的造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然而,绝世的钢琴演奏没有给他带来脱离种族肤色的尊重,即使他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精通6种语言,与肯尼迪家族有交情,但再有钱也不能走进白人的酒吧买醉,不能在白人餐厅喝酒吃饭,他带着希望步步逼近南方,而如同之前所料,越往南,越是对生命的威胁和自尊的重伤。</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他本想通过前往南方地区巡演,获得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起初没有得到托尼的理解。然而“善良永远不会过时”,两人在一次次的争吵又休战,又互相帮助到尊重的过程里,我们看到了唐先生渐渐敞开心扉,逐渐走出孤独的桎梏城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所以,经过一连串的事件和挫折,唐先生义无反顾地解除最后一场表演的合约,不再忍耐克制自己的愤怒,在托尼的陪伴下,在黑人的酒吧里,用廉价的钢琴,为社会底层的黑人弹奏,一个细节便是他欣然拿下了钢琴上有人留下的半杯威士忌酒,再行弹奏。托尼对这一举动报以会意的大笑。从这一幕,我们看到唐先生已经开始悼念人造生命,这种悼念与怀念不同,他已经跨过了一个门槛,钢琴与酒也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电影慢慢叙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唐的巨大的孤独感,或许,相对于唐身体上遭受的折磨,心灵遭受的痛苦更加使他疼痛难忍。他歇斯底里的喊出我不够黑,但我也不够白,而我又不够像男人,那么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深刻的孤寂,无助,无依无靠,一无所有,有钱又有何用?这句深刻的咆哮也是唐对自己内心的质问。此次质问也成为整部电影的高潮。即使唐一次次被上等阶级的白人邀请演出,但是从根本上他们仍旧歧视唐,黑人看到他衣装整洁,高贵典雅和他们格格不入,唐仿佛被世界抛弃了。他哪面都无法融入,这种感觉像是空气一样密不透风,简直要把唐窒息在其中。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这段行程中,托尼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他拯救了在孤单中苦苦挣扎的唐。托尼放荡不羁,谈吐粗鲁不堪,信奉拳脚解决问题,甚至骨子里歧视黑人,但是却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他爱妻子,爱孩子。失去工作的他为了辛苦赚钱甚至不惜参加吃汉堡大胃王比赛只为得到50美元。而两位主人公之所以最后能够融洽的相处并心心相惜,和托尼强烈的责任心有着巨大的关系。电影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唐被白人警察诬陷,被迫脱光了衣服蹲在肮脏不堪的监狱里遭受暴打,托尼气急的担保唐出狱并责怪唐去白人场所。出狱回到宾馆,唐坐在幽暗的灯光下,用粉饼掩盖着脸上的淤青,眼睛里沁出泪水。第二天,恰巧托尼碰到他的白人朋友劝说让他离开唐,经过深思熟虑托尼还是决定陪着唐走过这一段艰辛的南方行程。这时候我看到的是像铁桶一样的种族歧视开始破裂,虽然打破这密不透风的铁桶如此艰难,但至少,它已经开始破裂,这件事情至少有了希望的萌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以下重点讲一下观影中我所关注到的三个场景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首先是有关于唐内心的几个场景,(黑人艺术家有三个博士学位会八国语言,所以在电影中的称呼是Docto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托尼去面试时,唐端坐在自己特意摆高的夸张的座椅上,仿佛一个非洲国王在接见他的子民。全程仰拍,印象深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间有一段,他们开在路上,汽车突然冒起白烟,应该是发动机过热了,托尼下车维修,唐独自坐在车里。周围是美国南部广袤的农田,烈日下有一群黑人农工在地里辛苦劳作,起初并未注意到路边抛锚的汽车。这时,唐从车里出来,倚靠在车的侧面,面向农田,此时,如果他抽烟的话,此时点根烟放松一下是很好理解的。可唐并不抽烟,他只是西装笔挺地站在车前,看着田里衣衫褴褛的黑农。黑农们注意到他后,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直愣愣的望着唐,这时托尼修好了车,然后像一位司机一样,恭敬地打开车门,请唐坐回车里,然后继续赶路,留下路边田里一张张诧异的脸。</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但导演想表达的,唐想表达的,都在镜头中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最后,是在雨中,唐突然因为和托尼的争吵而爆发了,那句:“ I am not black enough,I am not white enough,I am not man enough,then who am I ?”真心震撼。也指出了唐内心的深深的困惑——身份的认同。身为黑人,身为全世界最好的钢琴演奏家,享受着优渥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住顶级公寓,配印度管家,放着三倍的演出收入不赚,非要深入需要一本绿皮书来指导黑人出行的南部,被自己的“同胞”嘲笑,被白人羞辱,甚至不被允许在自己即将要表演的饭店内的餐厅用餐,一条隐藏在故事中的副线索也就渐渐浮出了水面,唐为什么那么执着地要完成这次的南部巡演,他要证明什么?他又在找寻什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电影没有明言,但我喜欢这种引而不发又发人深省的处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电影中的接地气的“炸鸡梗”颇有笑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炸鸡,是黑人的传统食物,简直就是“羊肉串”之于新疆人的关系。然而我们的唐并不传统,所以也从未吃过炸鸡。有着高雅品性的唐完全接受不了托尼满口油腻的大嚼炸鸡这种不健康且不优雅的食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先是托尼从肯塔基州的“肯塔基炸鸡”(KFC)买到一个全家桶并逼着唐就范,唐面对托尼一再的逼迫,才第一次吃到美味的炸鸡。镜头下,唐翘着兰花指试探性的轻轻小咬一口炸鸡,之后从他的表情上,仿佛能感觉到在他的心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此时的炸鸡已经脱离本身对的味道,它意味着唐走下神坛,走出象牙塔。哪怕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需要最原始的人性和爱去融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之后,在途中一个城市演出后的晚宴上,主办方为表对宾客的尊重之情,特意准备了一道传统美食,没错,炸鸡——然后几位服务员非常夸张地端上了一盘盘金灿灿的鸡腿。我想,此时唐的心里一定是万点暴击吧!但同一个梗如果反复出现,就有点尬了,那么导演是如何处理的呢?第三次,导演巧妙的把炸鸡梗隐藏在了一家叫“橘鸟”的酒吧之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巡演最后一站的饭店经理在拒绝唐进入餐厅用餐后,建议他去一家叫“橘鸟”的附近的餐吧,此时我还未反应过来。后来在唐表态不许用餐就取消演出并潇洒的穿过整个正在用餐大厅之后,他和托尼来到了橘鸟,并叫了两杯无水威士忌和两份招牌餐,这时吧台里的老板娘对着后厨说到,“两份橘鸟!”我突然意识到橘鸟里的隐喻,orange bird,橙色的鸟,不就还是金黄的炸鸡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心里简直笑出声,为导演默默点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一连串的关于炸鸡的梗,将所谓“刻板印象”表现地淋漓尽致,还如轻松幽默藏而不露,手法了得。</font></h3> 故事中的托尼就像是这个炸鸡,虽然是白人最底层的人物,随地小便,吃食大块朵颐且毫无形象,偷东西还赌博,但是言语行为的粗鄙也不能掩盖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正义。唐和托尼的沟通,就像是唐逐渐的接受了炸鸡,他逐渐开始打开尘封的观念,去接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意味着唐去接受人生的丰富多彩。 <br><br>这些便是影片的高明之处,将严肃的黑人平权话题,用一个相对轻松的公路片来完成,随着一步步南下,矛盾冲突不断升级,竟然摩擦出了不少爆笑的场景,硬是把严肃的种族主义玩成了高级喜剧片。 <h3><br></h3><h3>它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黑人-白人”身份地位的巧妙转化,以往总是白人高高在上,黑人遭受剥削压榨,然后上演苦大仇深的黑人屌丝逆袭的戏码。《绿皮书》则是反过来的,吊足了观众的好奇和想象,再放在当时社会实情下,才会出现了老板住破败小旅馆,而司机住高级酒店,这种看来既魔幻,又荒诞的情节。</h3><h3><br></h3><h3>这是影片设定上的高级,既有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冲突,又有精英与群众的阶级冲突,把歧视的范畴给放大了,整个格局就不一样了。在这个格局上,方见编剧和导演的功力,一来没有美化黑人,会有在酒吧觊觎博士财产的黑人小混混。二来没有给所有白人扣上歧视的帽子,片末的白人警察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你轮胎瘪了,仅此而已。既没有得罪白人,也没有得罪黑人。</h3> <h3><font color="#010101">剧中的托尼,在刚开始,他偷偷扔掉黑人工人用过的杯子。他是种族歧视么?不,他只是愚昧,他对黑人,是不了解,所以敬而远之,他没有歧视他们,就算他知道唐不仅仅是黑人,还是同性恋后,他也没有表现出一点点歧视。只是他的世界太小,还不明白黑人到底是什么样,他把人分成两类,黑人是什么样,白人是什么样,他以为黑人就是爱听什么歌,爱吃什么饭的一群人而已,所以他后面才会对唐说“我比你黑人多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但是后面他了解了,通过和唐两个月的相处,至少他了解了唐这个黑人,仅这一个黑人就打破了他对黑人的所有幻想。唐音乐上很有才华,唐很会写信,唐教养很好……于是在圣诞节,他家人说“说说你和黑鬼都干了什么?”,他说“不要这么喊他”。这时,唐已经是一个形象具体的人,不再是躲在黑人群体中一个模糊的影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托尼终于明白世上没有任何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因为一个人的肤色或者种族或者任何相似点就粗暴地把人分类,太浅薄。就像他因为警官说“哦,原来你是意大利人,怪不得你会载他,你也算半个黑人了”就生气揍人。人粗暴对待别人的时候,自己并没什么感觉,只有被人粗暴对待后,才明白这样有多伤人。人们会有共同属性,但是重要的是这个人本身。</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有时候人们试图在生活中模仿他人,真正的友谊,在于互相的成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与现实一样温暖的结局。因为原型中的人物也是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并在九十多岁的高龄相继去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友谊的电影。很喜欢博士最后在空荡荡的公寓里,坐在面试者的椅子上,面对自己的“王的宝位”,做出的那段思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不着一词,镜头已经将一切告诉了我。</font></h3>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绿皮书》这部电影,给予我太多惊喜,太多涉及人类关系的思考。对,就是人类关系,一种无关种族、肤色,而是现实自我与虚拟自我的内在动力关系。情感的输出与输入,适度的打破依赖,走出舒适区,还原一个真实的“人”。</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反种族歧视的厚重话题,其中很多精心设置的小细节非常值得玩味,其中很多都是关于偏见。看似不卫生的炸鸡却特别美味,总给人找麻烦的警察也有天使的一面,刚还一起嗨皮的“兄弟”暗地里却觊觎你的财产,表面粗放不羁的伙伴却有担当有责任感,只会写流水账的大老粗经过熏陶也能风花雪月。所以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职业取人,不要以地域取人,别动不动给人贴上撕不掉的标签,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证明,才能真正感知他的温度,评判他的为人。</span></h5><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体来说,《绿皮书》并非一部黑白分明的简单故事片,它温情、细腻而令人愉悦。电影年初在国内上映时,也得到了大部观众的认可。</span></h5><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分享,故我在。</span></h5><h5><br></h5><h5><b>附:《绿皮书》主题曲+片尾曲+插曲 所有音乐目录</b></h5><h5><br></h5><h5><b>1、《That Old Black Magic》</b></h5><h5><b>2、《881 7th Ave》</b></h5><h5><b>3、《So Long Lovers Island》</b></h5><h5><b>4、《Dr. Shirley's Luggage》</b></h5><h5><b>5、《I Feel Fine》</b></h5><h5><b>6、《A Letter From My Baby》</b></h5><h5><b>7、《You Took Advantage of Me》</b></h5><h5><b>8、《Blue Skies》</b></h5><h5><b>9、《Dear Dolores》</b></h5><h5><b>10、《Vacation Without Aggravaton》</b></h5><h5><b>11、《Cookin'》</b></h5><h5><b>1</b><b style="color: inherit;">2、《What'cha Gonna Do》</b></h5><h5><b>13、《Water Boy》</b></h5><h5><b>14、《Dearest One》</b></h5><h5><b>15、《Field Workers》</b></h5><h5><b>16、《I Got a Call》</b></h5><h5><b>17、《Makeup For Wounds》</b></h5><h5><b>18、《Happy Talk》</b></h5><h5><b>19、《I Love My Baby》</b></h5><h5><b>20、《Governor On the Line》</b></h5><h5><b>21、《Need Some Sleep》</b></h5><h5><b>22、《Make the First Move》</b></h5><h5><b>23、《Lullaby of Birdland》</b></h5><h5><b>24、《Let's Roll》</b></h5><h5><b>25、《Backwood Blues》</b></h5><h5><b>26、《The Lonesome Road》</b></h5><h5><b>27、《Mmm Love》</b></h5><h5><b>28、《Thanks Officer》</b></h5><h5><b>29、《If You Want Me To》</b></h5><h5><b>30、《Thank You For the Letters》</b></h5><h5><br></h5><p class="ql-block"><br></p> <h5></h5>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9R_UzV4JmquHPFJNhP-j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