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8年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7岁</b></p><br>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员于2019年11月28日公开表示,近10年来,我国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降药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效果。<br> 数据显示:<b>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b>。</h1> <h1><p></p><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一: 著名“养生砖家”骗子林海峰</b></div>他曾被称之为“<b>自然疗法大师</b>”,鼓吹“<b>断食排毒养生</b>”,<b style="color: inherit;">疗法,忽悠残害了多少妇女的身心健康,多行不义之自毙,</b>遗憾的是,<b style="color: inherit;">排毒大师终于2019年11月11日</b><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云南丽江死于食物中毒</span><b style="color: inherit;">身亡,终年51岁!</b><p></p><p><br></p><p><b>林海峰</b>(1968-2019),出生于<b>福建永安</b>。<b>著名养生专家</b>、<b>中国长寿专家组营养专家</b>、<b>自然疗法大师</b>、<b>中国老年学学会健身与长寿委员会专业委员</b>、<b>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医药保健研究会理事</b>、<b>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b>。<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鼓吹: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大米是毒药</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大米白面是产生疾病的关键。“饭里几乎只有糖”,“吃两碗饭,就等于吃两碗糖”。他所推崇的断食排毒疗法中,只允许吃蔬菜和水果,把这些蔬菜、水果榨汁,每天8杯,绝不可以吃其他食物。</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自然疗法大师”死亡,用生命验证断食排毒是谬论! </b></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他宣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米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span>”是“<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产生各类现代疾病的关键</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排除毒素,其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体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的果蔬汁</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连喝5-7天,一些慢性病可以治好,这辈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span></p><p> 这些“养生常识”,曾在网上被广泛传播,<b>推崇这些理论的叫林海峰,他曾被称之为“自然疗法大师”,鼓吹“断食排毒养生”,遗憾的是,他于2019年11月11日,在云南丽江死于食物中毒,终年51岁。</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屡次被质疑头衔真实性</b></p><p>林海峰是谁? 这是百度百科上的资料</p><p>林海峰在新浪微博的认证为,中国营养健康网董事长,阳光森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头条文章作者。</p><p> 公开信息中,他众多虚虚实实的头衔还包括:</p><p>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医药保健研究会理事</p><p>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健康专业委员</p><p>中国长寿专家组营养专家等</p><p> 林海峰早年从事安利直销行业,是安利进入中国的第一批从业者,一直做到高级营销总监。目前,林海峰的演讲视频仍在网络流传,在安利从业者中颇具影响力。</p><p> 2000年前后,林海峰一边经营安利,一边借助电视台等媒体,宣言自己创立的“整体自然疗法”,鼓吹“断食排毒”,拥有众多追随者,但也引发不少争议。</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荒唐的养生理论”</b></p><p> 出事前几天,林海峰称自己吃了一包过期的红枣,随后“全身僵硬”,但他拒绝就医,而是通过“呕吐”的方式,将食物吐出来后,“身体恢复了正常”。</p><p> 但几天后,在一日吃完晚饭后,林海峰突发意外倒地。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p><p> <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民网曾总结林海峰鼓吹的“整体自然疗法”的三大论调,并指出其不符合现代医学和常识。</span></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林海峰“名言”</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要相信医生和医院</span>”;</p><p>“除了传染病、急性病,其他的病去医院没什么意义”;</p><p>“大部分病人只要去医院,就很少能回得来”。</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真 相</b></font></p><p> <b>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b>觉得这种说法太害人:“<b>现在所谓的养生专家都有一个共通点,通过反医院反西药宣传自己的养生观点,‘拉近’和百姓的距离。</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林海峰“名言”</b></p><p>“人体有孔的地方都是排毒的出口”;</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从肝脏排出的毒素走肛门”;</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从肾脏排出的毒素走膀胱,如果排不出就转到肺部,变成鼻涕和痰”;</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不管高血压还是鼻咽癌,都不需去医院治疗,只要想法排出毒素就可以了”。</span></div><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真 相</b></div></font> <b>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姜良铎教授</b>则表示:<font color="#ed2308" style="">人体产生排泄物是自然代谢的过程,排泄物本身不是“毒”,只有该排泄的物质排不出来的时候,才会产生“毒”</font>。<br> 林海峰的理论完全混淆了生理和病理状态,也偷换了中医概念,根本站不住脚。<p></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林海峰“名言”</font></b></p><p> 其最著名的观点,当属“断食排毒”。</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林海峰称,大米白面是产生疾病的关键。“饭里几乎只有糖”,“吃两碗饭,就等于吃两碗糖”。他所推崇的断食排毒疗法中,只允许吃蔬菜和水果,把这些蔬菜、水果榨汁,每天8杯,绝不可以吃其他食物。</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真 相</font></b></p><p> <b>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国玺教授</b>认为:<font color="#167efb"> 林海峰主张的断食疗法也称“辟谷”,即不吃五谷达到养生目的,这种方法对健康的益处根本没有得到证实,盲目断食反而对身体有害</font>。</p><p> 上世纪90年代,最著名的辟谷倡导者艾伦·格里夫参加电视直播节目时,就声称自己可以坚持辟谷一个星期。但48小时后,他就出现血压升高和脱水,第四天出现瞳孔放大,最后只能终止试验。</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3、曾被媒体曝光“治疗”骗局</b></p><p> 2008年,某媒体曾做过林海峰的个人报道,报道中称,林海峰“多年来,研究中医、印度瑜伽和禅修,自创了一套‘整体自然疗法’和中国营养健康网。”</p><p> 文章末尾,还赠送读者林海峰写的书,包括《健康一生》《林海峰营养配方手册》《一生年轻20岁》《断食排毒养生法》《远离疾病》等给读者。</p><p> 但在2010年,该媒体又报道了林海峰的“治疗”骗局。当时,湖南省常德市的李先生致电记者称,妻子丽女士(化名)看了电视上的宣传,10月底到上海林海峰整体自然疗法会所学习了几天,花了一万多元。</p><p> 但课上完后,丽女士像中了邪,整天待在家里不去上班,不吃饭,每天买些蔬菜和水果回来榨汁喝,现在喝得脸一边大一边小都变了形,整晚失眠,老是说身边有鬼,每天都要掉好多头发。</p><p> 李先生称:“原来健康活泼的一个人,就因为相信林海峰的话,参加了培训班后就成了这样子”。李先生于是致电“林大师”,“大师”说再付5000元就可让他的师父熊极滋给丽女士诊断,并说博客上有账号,可直接汇钱。</p><p> 李先生强忍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登录林海峰的博客,指责他“只知道骗女人的钱”,质疑他的“第四维空间”。</p></h1> <h1><p></p><p> 据当时该媒体的记者调查,林海峰的“中国营养健康网”,发现各种各样的营养师培训、整体自然疗法师培训、心灵财富之旅等活动。其中,7天的培训收费6880元,还有7天的“九寨沟健康生活训练”,包含健康指导、特制排毒营养配餐等,价格在 1.28万元~2.98万元之间。</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4、“<b>用生命验证断食排毒是谬论</b>”</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自然疗法大师”死亡,用生命验证断食排毒是谬论!</b></span></p><p> 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鉴别这类耸人听闻的健康理论,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只是需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健康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用现代去追求,绝不可能靠极端行为去获得。<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林海峰用自己的生命,再一次验证了那些极端观点背后杀人不带血的可怕</span>。</b></p></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来源:新晚报等</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卫生部早有明文规定</b></h1><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基础上,按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的中医推拿、刮痧、拔罐等项目,认定为医疗行为,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应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人员执业资格认证; 在营业场所主动悬挂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工作履历等告示; 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span></p> <p> 二: 著名养生大师梅墨生(1960年—2019年6月14日),出生于河北,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教授、研究员。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9年6月14日,梅墨生因病去世。</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梅先生一生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享年59岁</span>,还未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吃瓜群众陷入无尽的思考。</p><p> 早年有一个健美操教练马华早逝的事情,又被网友翻出来。当年,作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健美第一人”,马华成为中国健美运动的代名词和象征,后因白血病逝世,享年41岁</span>。</p><p> 有着<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药中茅台”美誉的国药同仁堂,在2008年,其董事长张生瑜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span>中药在养生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未挽留住少壮掌门人的生命。</p><p> <b> 秦始皇作为宇宙最强养生爱好者,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法,三千童男童女创造出现在的大日本子小丸子国,虽说是传闻,秦始皇享年49岁是正史。普通老百姓只要不饿死,基本也能撑到秦始皇这把年纪。</b></p><p> 网上对于“养生”争论有三派,<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派的论调是基因决定寿命,其他徒劳</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派的意思是生死无常,反正都会死,折腾吧,爱咋咋地</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三派是我的观点,怕死不是养生,惜命才是养生</span>。</p><p> 在这用梅先生假设,并无冒犯之意,只是举例说明。</p><p> 假如,梅先生的基因里显示40岁时肠癌爆发,结果梅先生自己养生得当,多活19年,直到59岁才因肠癌逝世,算不算养生的功劳?</p><p> 假如,<b>梅先生的基因里显示到80岁出现肠癌,结果梅先生过度养生,长期过度服用保健品,长期反自然规律的对待身体,减少了21年寿命,这是不是养生的害处?</b></p><p> 以上两个假如说明了养生利弊难料,那些养生专家和养生达人是如何很坚定的认为养生只有好处?站在反方的人,拿出了很多例子说明胡吃海喝抽烟喝酒活到99的案例,最著名的是张学良,过百岁。</p><h1> <b>养生到底好不好?很难说,<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但是长期用保健品肯定不好</span>!</b></h1><p> 现代社会,科技已经较为发达了,大家都学过基础科学的常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打着营养、无毒副作用的旗号,却难超越能量守恒,那些过度集中的元素进入体,破坏体内自己的能量平衡,怎么可能没有副作用</span>?平常饮食均衡,就已经满足了对各类营养的需求。比如,虽然维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计量单位的补充,长期破坏体内的生态平衡,医生说是安全范围,但医学真的到了读懂人体的层面吗?只是现有眼界制定的标准而已。你以为的无害,只是现在无法评估评估真实危害。</p><p> 绝大部分养生者都不是在养生,更多是因为怕死,所以长期固定生命格式,而生命真的会根据人的意志发展吗?<font color="#ed2308">统计学里的百岁老人,99.99%的人并没有养生概念,只是活着活着怎么还没死,然后编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长寿秘诀”,安慰怕死的人有方法多活几年。</font></p><p> 今天往前推算100年,1919年前后出生的百岁老人,从1919年到1980年,长达半个多世纪都生活在饥寒交迫穷困潦倒之中,他们活到60岁才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之前哪有功夫养生?怎么解释又活了40年?甚至未来更长寿。</p><p> 我所理解的养生,绝对不是保命,而是惜命。</p><p> 三餐七分饱,稍微准时准点,别饿死,别撑死,体内减少生理对抗,至少消化系统减少了患病概率。养生人士动不动就是辟谷绝食、坐禅修行,意志上可能自嗨了,但是生理累不累?微观上有没有异常,只有他们的身体知道。</p><p> 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尝试一点点,别克制,别贪嘴,身体对于营养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才能张弛有度、进退有序。养生人士迷信营养,相信自然健康无副作用,水喝多了都有副作用,何况乱七八糟的瓶瓶罐罐大丸子小粒子。</p><p> 运动多了并不仅是提高生理机能,同时也加速身体老化。养生达人、健美大神们看看,自然界里长寿的动物都有哪些?其实大部分都是运动量很小的动物,比如:龟、鹤。看看那些长寿老人,几个是运动健将?反观运动员的平均寿命,赢不了正常老百姓。</p><p> 大家都是躺着来到世界,别想站着回去。能多睡就多睡,睡觉降低新陈代谢,身体损耗自然减少。也别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补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该干什么干什么。养生如果要查黄历看星辰,想想就可笑,你的生理状态和别人的不同,怎么照搬执行?违背自己的身体,身体会有不良反应,只是积累到哪个时间点爆发而已。</p><p> 世间除了生死,哪件不是小事?你计较了,它就存在;你不计较,它就是个泡泡。心情舒畅,减少条条框框,没烦恼,身体好,这是古话,千百年来的智慧。养生人士给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看似对自己有益,为了维持框框,却要违背生理需要、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人性、违背各种本该随意的状态。你不想早逝?身体会自己早逝。</p><p> 说了这么多废话,养生就是放飞自我,顺应自我。高矮胖瘦喜怒哀乐,别绷着自己,开心就好。人,生来可能不平等,但是,死是人人平等的,别作死,适可而止。</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著名养生专家59岁去世!养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无数老人陷入沉默...</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01</p><p> 2019年6月14日,梅墨生因病去世,享年60岁。人们一片叹惜,“太意外了!他那么年轻!”</p><p> 梅墨生,1960年生于河北,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p><p> 梅先生一生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p><p> 60岁,刚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p><p> 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无数中老年人陷入无尽的思考。</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2</p><p>突然想起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话:</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span>;</p><p> 都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早锻炼能长寿,天天在中央电视台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span>;</p><p> 都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span>;</p><p> 都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叶丹、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span>;</p><p> 都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span>;</p><p>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p><p> 养生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意义?谁能说得清,谁又能讲得通?</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3</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font></h1><p>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p><p> 自古以来,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但有不少人却过分地追求长寿,走进了误区,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价值。</p><p> 哪个活法最长寿?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听来听去,越听越迷茫。别人的活法,只能欣赏不能照搬,跟风的模仿,邯郸学步,适得其反。</p><p> 老年慢性病很严重?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p><p> 抗衰老?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况且,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活了多少岁,而在于有生之年中,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并提升了生命的质量。</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4</p><p> 时下,有许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标与正常值失之偏颇时,助长了过度讲究健康的倾向。</p><p> 以一台汽车为例,出厂指标与堪用指标一定是不等同的。</p><p> 如果拿出厂标准检查我们家家户户的在用汽车,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开得好好的吗?</p><p>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点,血压稍高一点,只要相对稳定,一点问题也没有。</p><p> 现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这种提法值得商榷。人生在世,应该以快乐开心为目标,健康只是条件,不是目的。</p><p> 如果以健康为中心,甚至以健康为目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个血压计、血糖仪(我确实见到过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测六次血糖的朋友),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战战兢兢地苟活着。</p><p> 近日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要过日子,不要让日子过你。是否也可以用来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问题:你应该享受健康,而不应该让健康奴役你。</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5</p><p>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p><p>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没就没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p><p> 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寿命。貌似健康,其实并不长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活动,但不要一决雌雄……</p><p>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p><p> 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6</p><p> 许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于过度讲究健康。</p><p> 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p><p>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却希望能检测出年轻人身体运行的参数,这怎么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能健康么?</p><p>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接纳大病急病没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么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说不那么健康,学会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这是现实。</p><p> 总之,我们要习惯与“疾病”共存,携手同行,不那么健康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开心生活!人生才有意义!</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7</p><p> 老年人不要贸然改变生话习惯。网络上流行什么食物治什么病,做什么运动能使什么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别真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好是正常生活,适当运动,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适当多饮清水。蛋白质食物要适当多吃。</p><p> 人老了,交往不必过多。没事多坐着休息,感到累就躺一会,早上不要起床过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过一种"慢节奏生活”。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能使情绪平稳,心脏不致过于疲劳,能使整个人都得以放松、修养。</p><p>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运动不能过量。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整个人有了精气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长。</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08</p><p>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p><p> 敬畏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笑对归宿。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p><p>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兄弟姐妹们,不要随意改变自己,不要刻意为难自已,不要信这信那,不要这也不敢尝,那也不敢吃。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了,随心所欲,淡泊从容,自由自在地生活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发给朋友看看~喜欢的,请点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为何注重养生的人,身体反而更差,这是什么原因?</b><b style="font-size: 20px;"> </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现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有的人更是快把饭戒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堆补品、保健品,还有维生素维他命丸之类的东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很多注重养生的,作息时间也很好,生活也很有规律,对于饮食更是讲究的没话说,就差自己买块地种菜了,运动时间也很固定,但是身体为何就是不行呢?更有甚者,甚至是不如那些喝酒抽烟熬夜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span></p> <p> 第一: 过多的食补有的人养生绝对是属于补品派的,什么海参,鲍鱼,鹿茸,冬虫夏草,人参雪莲,通通给端上来,这类的补品,我们先不说功效怎么样,或许是真的有用,但是这属于膳食类的养生了,所谓的膳食,并不一定要说一定是把最珍贵的食材或是药材吃到肚子里就是绝佳的养生了,试问古时候的皇帝,哪一个所享用的药膳,食物不是最好的,就连不少傀儡皇帝所享用的都是老百姓几辈子都想不到的,但是他们真的长生不老了吗?当然不是,因此不要去神话这些补品,有很多贵重食材的营养,或许还不如鸡蛋和豆腐。</p> <p> 第二: 维生素等各种药物这或许听起来是很可笑的,这种养生绝对是属于技术流,一天到晚包里都装着各种药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家里就是开药厂的,并且拿着计算器严格按照科学的步骤去管理自身的健康,小心翼翼的摄取各种微量元素,但是出现了几个老寿星呢?完全没有任何资料表示有这么个小心翼翼活到了百岁的老人,反而是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科学知识,更没有什么鸡蛋不能吃,米饭不能吃,早餐不能吃肉,隔上几天就要断食的种种说法,但是为何就是容易出现百岁老人呢?或许有很多人会说是环境,那里山好水好,这当然是重要的一环,恐怕也只有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环境中,人与人与世无争,才能享受到心里的平和,因此才能长寿吧! 至于那些技术流,只能说,药物不是食物。</p> <p> 第三: 吃斋念佛这类的大多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且往往还都是本身身体就不好的人,不过这种做法容易找到心灵寄托,人的健康与心情是很重要的,实验表明,同样是得了不治之症的人,心情积极的人,往往就会出现好转,而心情抑郁的人,只会增加病情的严重性,因此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过于的讲究就不是好事了,过度的吃斋念佛,听信妖言惑众者,每天靠天地之灵气活着?更有甚者连治病的药物都不吃了,以为这样就能好?同理的还有各种坑害老年人的养生机构,到头来都是人财两空,换不来健康。</p> <p> 第四: 盲目从众的人很多人本来不学养生的时候,日子过得不错,身体也很好,反而是养生之后,这身子骨就不行了,这就是盲目从众造成的,就拿很多人所分享的很多经验来说,很多人所从事的职业都不清楚,他们所说的断食,比如两天,甚至是多天不吃饭,只喝水,再比如早餐只能吃碳水化合物等等,如果是富二代,无业游民,或者是轻松的白领,没有那么多体能劳动,而且人家自身可以适应,合适的情况下,自然是有效果的,但如果你的工作时常运用力量,可能比整天在健身房里的运动量还大,那如果还用这样的方式养生,那就跟自杀没区别了,所以说方法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千万不要盲目从众,身体可是自己的。</p> <p> 一是稀缺的东西才是宝,你这个投资品得有足够的“稀缺性”,这样大家才会觉得靠这个东西才能发财。所以,各种各样的骗子才会宣称自己的淘汰产品是独一无二的内部产品。</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事实证明</b></h1><p>2019年8月25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国际级拍鸟大师默友老先生仙逝,享年128岁; </p><p>2019年5月17日,中国钓协理事,国际钓王胡彻先生仙逝,享年121岁; </p><p>2019年8月15日,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仙逝,享年112岁;</p><p>2017年6月4日,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仙逝,享年108岁; </p><p>2019年6月14日,著名养生大师梅墨先生过世,终年59岁。</p><p>2019年11月11日,保健营养砖家林海峰过世,享年51岁!</p><p> 以上数据表明,养生不如喝茶,喝茶不如喝酒,喝酒不如钓鱼, 钓鱼不如拍鸟。朋友们注意了,拍鸟、钓鱼、喝酒、喝茶,千万别听养生专家胡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