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阿拉善SEE和朱雀会举办的大鸨越冬种群调查,跨度两年四次的多省区联合调查今年已经是第二次进行了。周末的假期里,晨曦微露,我们已经奔波在离家百里的滩涂野外。</h3> <h3> 我们三位志愿者的编组是“河南大鸨调查二组”,调查路线沿黄河一侧跨越豫、陕、晋三省,在黄河的另一侧,与我们组同步协作的是姚老师带领的“陕西大荔大鸨调查组”。</h3> <h3> 和上次调查相比,我们这条线路的环境还是发生了不少变化:开挖的鱼塘变多了,高附加值的绿化种苗变多了,山药、水稻、药材的种植变多了,大鸨喜欢的麦田越来越少了。真替大鸨的未来揪心。</h3> <h3> 山西麦田里,这样的凤头百灵很多,难以计数。空中飞过的椋鸟和鸽群,千只规模的不难见到。生态处在一个基本良好的状态。</h3> <h3> 调查路上遇到的这只大鵟,我们组的三位成员都加了新种!观鸟十年,只在图册、资料上见过的鸟种,突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对自己一路艰辛的莫大奖励!</h3> <h3> 调查途中,我们对大鸨越冬区域的村民进行了几次采访调查,进行了保护生态、关爱鸟类的宣传。</h3> <h3> 我们组的雪女士对宣传活动格外认真,我在旁边断断续续的听了一些,采访的话题从生态环保、农时天气又一直扯到打工收入、人心薄厚……我感觉到的是:老百姓对自己的衣食温饱更为在心。但愿雪女士这几百上千句的宣传和劝慰,能有一句入耳入心,也算不枉。</h3> <h3> 这是三门峡境内的一块大面积麦田,总面积超过了万亩。八年前的冬季,这里很容易看到成群的大鸨,成群的天鹅,成群的鸭雁,成群的灰鹤……说这里是三门峡的一块生态宝地、鸟类天堂毫不为过。</h3> <h3> 如今,虽然这里依旧麦苗青青,但已经变成了鸟类的荒漠区。诺大的万亩麦田,你找不到任何鸟儿的踪迹,听不到任何鸟儿的鸣叫,包括最常见的麻雀、喜鹊。处在此中,感觉到的,只是孤独和死寂。</h3><h3> 这样的状况至少已经持续了五年!</h3><h3> 常来此地的我知道,这是为了保护麦苗不被鸟儿啄食,有人在麦田中投放了毒药。垂死鸟儿的挣扎和哀鸣,是对它们种群的最大惊恐和警示。远离此地,是鸟儿们的唯一选择。</h3><h3> 我从未因此对农民有抱怨,毕竟,生活对他们才是最主要的,环保和生态的重担,不该都压在他们身上。补助,规划,统一协调……缺位的,是政府和相关的生态保护部门。</h3> <h3> 河津附近的黄河滩上,是两只调查组工作线路的对接点。“河南一组”和“河南二组”两只大鸨调查组在这里顺利会合了。</h3><h3> 这些志愿者,来自许昌、洛阳、三门峡三个地市,自身的职业是林业、民营业者、传媒、公职人员、大学教师……在此之前,他们有些人甚至素不相识,能为了一种鸟儿的福祉,愿意辛劳奔波,不计付出,这鸟调间的汇合,汇的是人,合的是心。星星之火,只要曾在心中闪耀,生活的路上,肯定会亮堂许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