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粬酒

三月茶

<h3>&nbsp; “九月酿酒一缸糟,十月酿酒一缸酒”。这是在民间一直流传着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一年中酿酒最佳月份是在农历十月,这个时候当年的新谷已经进仓,气候又不冷不热最适合红粬酒的酿造。 &nbsp;&nbsp; &nbsp;每到每年的十月份,家家户户就要准备酿一年的新酒了,这个时候几乎每天都能闻到糯米的香味。首先选好了上好的新糯米,在水里浸泡几个小时让糯米膨胀饱和。在柴火灶上放上一口大锅,用杉木制成的饭篜篜糯米为最佳,在饭篜底下发一张干净的棕榈油,等到水开冒着蒸汽的时候,放入刚刚沥干的糯米盖上盖子,大火篜到半熟再倒入第二次沥干的糯米,如此循环直到把糯米添完,盖上锅盖一直篜。直到方圆一里内都弥漫着糯米的清香的时候就说明篜熟了,有经验的酿酒人会抬出篜熟的糯米一勺一勺把糯米凉在干净的地方,根据当天的气温状况把糯米凉到适当的温度再放到酿酒的缸里(缸为陶瓷的最佳)。缸里放上一定比例的清水,据老祖宗的经验这水放得也是特别的有讲究,多了酒淡,少了酒苦,必须严格的丈量,最后放入红粬。 &nbsp;&nbsp;&nbsp; 一切就绪后,找一张干净的报纸轻轻的盖在缸的上面静等红酒的发酵。发酵过程中有许多气泡产生并能听到微小的嘶嘶声,且能看到发酵产生的气泡把饭 粒顶到液面,形成厚被盖现象。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厚被盖现象后需要每天定时用干净的木棒搅拌米饭,把米饭等压 下水面,使其更均匀地发酵。大约25天左右(酿制时的温度不同会有提前或滞后),容器中的原料已融为一体,液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主发酵过程结 束。等过些许时日一缸美酒就大功告成了。 &nbsp;&nbsp;&nbsp; 红粬酒以美容、养颜、活血著称,以前红粬酒一直就是扮演着红白喜事桌上酒水的主角。很多家里有老人或是有待成家或是有孕妇的那更会特别注重有备无患嘛。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贵宾或者女婿上门的时候都要用红粬酒炖鸡蛋来招待。 &nbsp;&nbsp;&nbsp;&nbsp; 忆往昔,在那物质特别匮乏的年代里,酿酒就相当于家里一年中的头等大事。&nbsp;&nbsp; 我们家每年也酿酒,父母会在早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父亲选个吉日,母亲会备好所需的所有材料包括那天要煮的菜。等到日子到了,母亲会头天晚上就把糯米泡好,第二天起个大早就开始忙碌,因为馋我和弟妹们也会起个大早帮母亲烧火。低矮的厨房里被蒸汽笼罩,母亲在蒸汽里来回的忙碌,那场景像及了电视里的仙界,母亲就像电影里的仙人一样,一会看得见一会看不见,逗得我们姊妹咯咯的笑。 &nbsp;&nbsp; 晌午了!周围的人都能闻到香味了。父亲会挨家挨户的去请大家来吃糯米饭,勤劳的母亲早已经把菜都煮好了摆满了一大桌,尽管都是一些家常菜,可这已经是母亲半个月来精心筹备的。大人们围着桌子边吃边聊,我们孩子在大人身边来回的跑着,母亲捏着手腕大小的糯米团子挨个孩子的发过去,我们孩子们人手一团边吃边打闹,我觉得糯米饭只有这样吃最香。父亲忙着招呼大家,一边忙碌一边扯着嗓子说:“大家敞开肚皮吃,糯米饭吃了酒还在”,当时小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想起来父亲是怕大家客气不敢吃,人性的善良在那一刻在父母的身上熠熠生辉。 &nbsp;&nbsp; 时过境迁,现在的人已经不愁吃穿了,但是这种酿红粬酒叫左邻右舍吃的传统一直流传了下来,现在更像是一场维系感情的纽带。更有好客之人会端上大鱼大肉请上好几桌,场面堪比办酒席。现在人其实不差那口吃的,只是吃的是气氛是亲情是友情,是远亲不如近邻最好的诠释。<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