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异域风光(2)一一动植物篇

叶惠

<h3>(一)珍禽异兽</h3><h3>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有多种野生动物。但是,作为游客,我们是看不见的,只能观看人们训养的动物表演或宠物。</h3> <h3>成群的孔雀飞来了。震撼!</h3> <h3>一声哨响,孔雀群飞还孔雀山。壮观!</h3> <h3>除了训养了大象和孔雀,版纳人训养的宠物还真不少</h3> <h3>麂子</h3> <h3>大蟒蛇</h3> <h3>金刚鹦鹉</h3> <h3>稀少的白孔雀</h3> <h3>公鸡中的战斗鸡,“斗鸡”是傣族男人的嗜好</h3> <h3>热带雨林中菲氏叶猴</h3> <h3>来张正面Q版照</h3> <h3>猕猴:猴王捡起地上的香蕉拿到溪中洗干净才吃</h3> <h3>证明干净无毒,老少齐分享</h3> <h3>这只驼羊很卡通</h3> <h3>据说人靠近它就会喷唾液,可是对我很友好</h3> <h3>(二)珍贵古树和奇花异草</h3> <h3>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给我此次西双版纳之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池塘中满园优雅的莲花、色彩斑斓的奇花异草和参天珍稀古木令我们流连忘返</h3> <h3>永远的蔡希陶:西双版纳植物园创始人</h3><h3>创始人雕像。</h3><h3> 蔡希陶(1911--1981)出生于浙江东阳,上海华东大学毕业。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1930年进入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1932年1月5日,蔡希陶进入云南考察,采集植物标本上万种。1938年在黑龙潭创办了我省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经过研究,蔡希陶确定了在我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适宜栽培生产橡胶的论断,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橡胶工业。此外,他还参加了云南香料植物樟油、桉树油、香叶天竺油的开发。1958年,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h3><h3>(摘自网络)</h3><h3> </h3> <h3>步入科研所,我们就像”刘佬佬进大观园”左顾右盼。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路旁开满五颜六色的五角花丛来到莲花池</h3> <h3>浮在湖面成片的王莲和高傲地挺立在莲叶上的睡莲令我们沉迷半晌才依依不舍地离去</h3> <h3>巨大的王莲可以承载一个七岁的孩童</h3> <h3>王莲的嫩叶也是非比寻常</h3> <h3>蜻蜓恋白莲</h3> <h3>我们无意间在池塘边的咔啡树下发现了一小片瓷玫瑰。那可是花中极品</h3> <h3>巨大的马兜铃花,一朵花足有40多公分长</h3> <h3>小鸟花</h3> <h3>歌声的频率能使跳舞草随着歌声起舞。讲解员给我们示范果不其然</h3> <h3>姹紫嫣红的石斛兰花园</h3> <h3>怒放的曼陀罗花招人喜爱。观赏就好,千万别采摘,有剧毒</h3> <h3>棕榈科林成乐园</h3> <h3>槟榔够不着,摆拍留个影</h3> <h3>董棕在棕榈科中叶子最长。这棵小小的董棕叶子已超4米</h3> <h3>这棵树长得像个大萝卜。我们童心未泯一边唱着童谣,一边摆拍“拔萝卜”</h3> <h3>粗壮笔直的柚木</h3> <h3>羯布罗香</h3> <h3>野象谷修栈道绝不砍伐古树</h3> <h3>橡胶树</h3> <h3>这棵榕树不是竖着长,而是横着长成一小片树林。“一树成林”方便团友拍个合影留念</h3> <h3>参天金絲楠古树</h3> <h3>灯油藤</h3> <h3>原始密林中的树绞杀</h3> <h3>据说魔竽花其臭无比。幸亏这棵魔竽已结了果实</h3> <h3>(三)满街珍稀水菓飘香</h3><h3>魔鬼菓仅生长在海拔1600一2000米的热带雨林中,非常稀少。价格虽高,我们买了2个尝一尝:食之甚少,弃物成堆</h3> <h3>野象谷中野象最爱吃的菓子</h3> <h3>南美油藤的菓实有三角至五角</h3> <h3>美丽的西双版纳”美”就美在那青山绿水、”奇”就奇在那奇花野菓、”珍”就珍在那珍禽猛兽、”异”就异在那异域风光: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流连忘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