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可思议2:瓦拉纳西

溪水sz

<p>LP上介绍,瓦拉纳西是个“丰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混乱无序也不留余地”的地方。她是印度教的圣地,也是世界上持续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印度教徒的最大心愿,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瓦拉纳西,或者“死要死在瓦拉纳西”。他们相信,恒河能够洗涤他们所有的过失和罪孽,而如果死亡在此,就能进入天堂。所以“圣河”不再是清流,河水也发生了污染,但污染的河水依旧不会影响恒河的神圣性。</p><p>由于新德里到瓦拉纳西的火车需要行驶12个小时,所以我们选择飞机。当乘坐出租车进入瓦拉纳西时,街道狭隘拥挤,交通混乱,尘土飞扬,噪音震耳,给人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整体环境还不如70年代我国的小县城。我们的宾馆在靠近恒河边的小巷里,出租车自然无法到达,而小巷的每一个拐弯处,多会有一阵阵尿骚味扑鼻而来,只能加快通过。但走进宾馆,就又回到了像国内一样正常的生活状态。</p><p>每天来此朝圣的印度人成千上万,而每一个到印度旅游的外国人,也从来不会错过瓦拉纳西,因为这里能看到印度的人生百态。</p><p><br></p> 第一天清晨在恒河边看日出。我就雇用了这样一条小船,好像是200卢比(合人民币20元)/1小时左右。 晨曦中的母子沐浴在圣水和朝霞里 宾馆离Chet Singh Ghat(河坛)大概5分钟路程,整个瓦拉纳西的大小Ghat(河坛)有八十多处。我的小船,逆流而上往最主要的Ghat达萨斯瓦梅朵河坛而去。 河边的建筑大多很有印度特色,这两个印度教的符号中间加了一个类似纳粹的符号,此符号与佛教符号相似,但S方向要反一下,不知道在印度教里是什么意思。印度文字于我们而言就是天书。 喜欢色彩的印度人自然连台阶也不会放过,清晨的阳光映衬下,更显艳丽。现在瓦拉纳西的河坛,还是比较清洁的,因为这里和我们国内的城市一样,始终不断地有清洁工在打扫。即使如此,偶尔还是会遇到牛粑粑。 朝霞中恒河边的河坛一片金黄色,熠熠发光。 恒河边的印度教神庙,在这个Kedar Ghat河坛下沐浴和祈祷的人比较多。 每一个Ghat(河阶),其实就是一个沐浴场。 印度教徒相信,在初升朝阳中边沐浴边祈祷最为灵验。 在圣洁的恒河水中沐浴祈祷,还必须把头埋到河水中,并且喝一口恒河水,自然现在的恒河水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浑浊,基本上是看不到任何漂浮物,但我们还是绝不敢尝试的。 恒河边的小火化场,有钱人在外面台上火化,穷人在后面房屋里的火化场火化,所以有大烟囱。 这是当地人刷牙的小木棍,看到头部已经摩擦得蓬松开花。 这位看上去很硬朗的老者已经90多岁了,他有5个女儿,2个儿子,目前自己居住在养老院里,后来我在街道上又遇到过他。 恒河上转了一圈,回到宾馆吃早饭。这是宾馆门口的场景,不知道这位老太太坐在那里干什么,宾馆门童在里面,是不会干涉她的。 早饭后重新回到恒河边,沿着河阶(Ghat)从南往北行走。已经上午9点了,还有流浪汉就这样躺在恒河边的石台上睡觉、晒太阳(脸是遮住的)。 河边洗衣服的人也多了起来。印度的洗衣工是个力气活,所以基本上全是男人在干。 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即棒槌捶打衣服床单(上世纪60年代前,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洗床单等大件物品)。 或者直接把衣物在石板上拍打,估计这些石板也是他们专用的,确实很费力。 恒河边晾晒衣物床单的宏大场面,我们宾馆的床单被套应该也是这样洗晒的。 恒河边的壁画基本上多是有宗教含义的,而印度教的好多仪式非常瑜伽化。 有很多组团来恒河朝圣的信徒,是有法师带队的,就像我们有些佛教团体外出时,有僧侣带领一样。 两个小时前,我的船经过此地时,平台上是空的。但两小时后我走过此地,平台上的火化已经接近尾声,死者的骨灰将由家人用手撒向“圣河”。 这个可能也是在进行一种宗教仪式吧。 印度教神庙外,通常都有颜色艳丽的各式神明塑像。 一个放风筝的小孩。 和神牛一起休息晒太阳。 这个来此朝拜的宗教团,还有两个小盆友呢,从小耳濡目染印度教的传统和教义,他们的宗教意识会更加强烈吧。 这是一个成人团,有别于我们国内妇女团比较多,印度好像男生团更多一点。 这个图案才画上去没多久。 与神像为邻的小摊贩。 这里就是每天晚上举行祭典仪式的地方,邻近达萨斯瓦梅朵河坛。再往上游去,就会到达玛尼卡尼卡河坛,也就是恒河边主要的的火葬场。但中间有几个河坛是私人拥有的,所以沿河坛的道路就走不通了。 离开恒河边的河坛,我们走进瓦拉纳西的市街,就更加嘈杂拥挤了。 <p>我们往瓦拉纳西的金庙而去,当天印度总理穆迪也在此庙朝拜(我在此遇到的一位中国朋友,分享了他当天看到莫迪乘坐敞篷车游街的照片,可惜我没有保存下来)。通往金庙的一条窄窄的小巷,排着长长的队伍非常有序。</p> 大多数人手持贡品,耐心地排队等候。我们不是印度教徒,只能在墙外张望,但看不到内部。 我们从这个巷口出来,这里可能是通往金庙的主通道,有一个警务站。因为当天莫迪总理的到达,所以有更多警察和士兵吧。 印度街头最经典最常见的小商店,一个2平米左右的小木台,解决一切问题,可能能养一家子人。 瓦拉纳西的街道,有的地方也不是那么拥挤。 祖孙三代,感觉左面两个孩子是小baby的叔叔婶婶。年轻妈妈和年老妈妈同框。 印度三轮车夫也是非常辛苦的,有时乘客还要多,价格极低廉。 衣着鲜艳、皮肤黝黑,这类人大多是低种姓的人群。她们在修路工地上搬石头,这个小女孩今年才12岁,长得还是很漂亮的。 与此修路工地相邻的神庙里,一群妇女在闲适地聊天,一样的人不同的命啊。 骑自行车的老汉,从其额头的一线朱红,可见他是素食主义者。 小巷边拥出一群妇女,不知道是本地人还是来朝圣的。 街头蔬菜的品类,与我们这里也差不多。 相比较而言,瓦拉纳西街头的神牛,比新德里要多得多。 南亚街头小贩的头顶功,似乎都有一套的。 恒河边有很多看上去很古老的城堡式建筑,但问我的船夫,他也回答不出来。这是恒河边的顶级宾馆,建于18世纪,是瓦拉纳西古老的建筑之一。 晚上去看印度教祭典仪式。为避免拥挤,傍晚又雇了一条小船,从宾馆后的Ghat划到达萨斯瓦梅朵河坛,在船上观看印度教祭典仪式。 每天晚上6点半,在恒河边的祭典仪式在此举行,有7位祭司同时在高台上司祭,据说是表现印度教古典史诗《罗摩衍那》的内容。观看整个仪式是免费的。 在仪式开始之前,我们也买了两盏河灯,在恒河里放河灯,祈愿全家健康快乐。 于印度教徒而言,这是神圣的宗教仪式。对我们而言,这是印度风格的show。 七层烛台可能是最有看点的法器了,可能烛台比较重,这时是双手舞动烛台的。 在仪式过程中,左手的铃铛始终摇动着,而右手则变换着不同的法器。 七位帅哥一手摇动着铃铛另一只手不断更换着法器,还边唱边舞动,整个仪式大概持续一个小时。 仪式结束后,小船又把我们送回宾馆,整个费用好像是700卢比。 我连续两个早晨都是租用了他的船,小伙子今年18岁,早晨在恒河划船赚外快,白天到广告公司上班。 今天小船租用时间长一点,超过2个小时,费用是400卢比,是头天的一倍。这就是达萨斯瓦梅朵河坛,是瓦拉纳西恒河的中心地段。 过了达萨斯瓦梅朵河坛后,这些Ghat非常清净,几乎没有沐浴者,据说是属于私人或某些宾馆的河坛。 河坛边健身的两个人。 估计也是观光客,还带了摄像机在记录健身过程。 这三个人在念诵着什么。 这是苦行僧? 继续往北就到了玛尼卡尼卡河坛,恒河边最主要的的火葬场,岸边楼前堆满了木柴。 工人们正在往火葬场运送将印度教信徒送往天国的薪柴。岸上栏杆后面就是火葬的场所。瓦拉纳西的火葬场,允许围观但不允许拍照。而尼泊尔的烧尸庙,是收门票的,不仅设有专门的看台,也允许游客拍摄。 人间和天堂的距离就在这方寸之间。 达萨斯瓦梅朵河坛附近的Ghat,台阶上、河边满满当当都是人。 在这里好像是男女混处并无隔离的,可能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吧。 又见洗衣男工在卖力的干活。 没有到恒河里去沐浴,至少在恒河上留个影。 我们的小船这一次往南面行驶得更远一点,这里的河坛上,基本上以瓦拉纳西土著居民为主,较少游客。 早餐后租车前往十几公里以外的鹿野苑。佛陀在此初转法轮,向弟子说法传道,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我称我们此行为突突车历险记。从上路开始,震耳欲聋的喇叭声不绝于耳,漫天尘土飞扬,路上所有的突突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三轮车,还有极少量的轿车,全是左弯右拐、横冲直撞,两车相遇勇者胜。而且还有行人、神牛穿行其中,我在车上看得惊心动魄。我们车追尾了一辆突突车,以为会有麻烦,居然双方像没有碰到一样;我们车又差点撞到一辆摩托(也可以说对方差点撞到我们),双方大吼大叫一通,但也仅此而已,几句吵话后各奔东西;我们拐弯时同时擦到两个人,居然也只是相互大吼几声,Ok;拐弯后再次与摩托车在毫厘之间,互相刹住,双方大骂,走路。可我们的车子熄火后无法启动了,因为在拐弯的路中间,警察走过来提醒了两次,第三次应司机要求,警察帮忙推车重新发动起来了。其实当时我也想下车帮忙推车的,但是周边人太多,我根本不敢下车。人车相撞、车车相撞,似乎都不是事,经常干吼几声,仅此而已,这就是印度,但我这旁观者却无法淡定。 这个地方稍微空闲一点。 瓦拉纳西通往鹿野苑的路上,神牛在垃圾堆里找吃的。 鹿野苑,在废墟中保存下来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ūpa),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鹿野苑博物馆内,红砖的都是建筑遗址。 耆那教天衣派(即裸体)的寺院。 原计划下午再参观一座印度大学及博物馆的,但嘈杂、尘埃和拥挤不堪的交通,打消了我的兴致,决定在宾馆周边200米范围内闲逛。刚上街就看到了这一幕,当地拉选票的人坐在车顶上拉选票,还有持枪人开路护卫呢。 车经我身边时,这位老兄使劲向我挥手致意,可我又不能投你一票,你起的什么劲。 瓦拉纳西随处可见到这样废弃或半废弃的老房子,看上去应该有点年代了。 这位年轻人就居住在这幢楼的一间约8平米的小屋内,一张床,加上床前差不多大的空间。交流下得知,他今年36岁,在附近医院里做勤杂工,月收入约2500卢比(合人民币250元)。回宾馆后我询问宾馆员工的收入,一般4500卢比,前台员工工资比较高,约8000卢比,这是瓦拉纳西的工资水平。 这个商店虽然有比较大的店面,但其所售商品与街头微型商铺大同小异。 这里也是一个小商店,位于幽暗的小巷深处。 听到擦擦的机器声,原来是家庭小作坊,父子俩再雇佣一个工人,在两间屋内三台织机,加这一台穿织梭机,这样的小工厂也能很好的生存下去呢。 瓦拉纳西的街景。 看看这个可爱的小盆友,她的眼睛好漂亮啊,难怪宝莱坞电影里有这么多美丽的女演员。 看看他的动感和专注的眼神,是不是也非常出彩。 又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上面所有照片,均是在宾馆附近拍摄的,包括家庭作坊式的印刷厂、织布厂等等。 第四天中午要乘坐飞机往克久拉霍,早晨再到恒河边转一圈,那里有看不完的风景。 瓦拉纳西的空气通透度也不是很好,所以远方有些迷迷蒙蒙的。 这是恒河边的生意,摆好各种祭祀仪式的器具,静候顾客上门。 这群小盆友大概结束了恒河朝圣之旅,在欢呼庆贺呢。 多对夫妻结伴而行,比邻而坐。祝他们都能在恒河边获得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