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学生质疑问难 </b></font> </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少年闰土》</h3><h3> 学生①:课文中“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是不是有更深的含义?</h3><h3> 教师:对,有含义。谁知道有什么样的含义?</h3><h3> 学生②:他们都被关在院子里,四面都是墙,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只能看见天空。</h3><h3> 学生③:是说他们见识少,没见过外面的世界。</h3><h3> 教师:的确是说他们目光狭窄,见识不多。这有一点以物喻事的意味,但不是比喻句,是在说他们所知道的只是墙角上面不大的一片天空。我记得有一个成语正是表达这个意思的,知道这个成语吗?</h3><h3> 学生①:坐井观天。</h3><h3> 教师:对。天空很大但只看见一小片,这就是见识少。世界也很大,也很精彩,你们慢慢去认识。</h3><h3> 学生⑤:课文有一段说“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起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个省略号省略的应该正好是课文开头所写月下刺猹一段。作者为什么不把开头一段放在这里写?</h3><h3> 教师:如果按照事物顺序从闰土来写到他走,把月下刺猹写到这里倒也可以。但你想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刺猹放在开头第一段?</h3><h3> 学生⑤:因为闰土刺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一想到闰土,脑子里就出现了刺猹这一情景,写文章也是首先想到了刺猹。</h3><h3> 教师:你说得有道理。其实这篇课文是从鲁迅的长篇小说《故乡》里节选下来的,原文就是这样,不能更改了。</h3><h3> 学生⑥:本文如果采用倒叙的方法来写,可以不可以?</h3><h3> 教师:你说说,怎样倒叙?</h3><h3> 学生⑥:先写最后一段闰土走了,我收到了他托父亲带来的礼物,引起了我对闰土的回忆,然后再一件事,一件事,按顺序写。</h3><h3> 教师:作为改写文章的练笔,当然可以了。你有没有兴趣,可以试一试,写完了给我看一看。</h3> <h3> 1980年10月24日</h3><h3> ——图文选自支玉恒先生微信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