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一年</h3><h3>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h3><h3> 不为觐见</h3><h3>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 那一世</h3><h3> 转山转水转佛塔</h3><h3> 不为求来生</h3><h3>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h3>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h3> <h3> 每个人都有个关于旅行的梦,那绵长的梦中一定有一站叫西藏。普通人对西藏的简单认知首先想到的是高原缺氧,到了之后,山高云低,莽原滚滚的高原之美还是超乎想象,会让人忘却身体上的不适,时刻都沉浸在激动之中。这里有世界上:</h3><h3> 最雄伟的宫殿——布达拉宫,</h3><h3> 最高海拔的湖泊——纳木措,</h3><h3>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h3><h3> 最长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h3><h3> 最后的秘境——墨脱……,</h3><h3> 把这片高原净土上多样的美景冠之于“最”是名至实归!一点也不夸张!</h3><h3> </h3><h3> </h3> <h3> 酝酿已久的西藏之游终于实现,短短数天,虽不能遍游辽阔的西藏美景,但足以了却长久以来一桩放不下的心愿。归来每每想起,藏地的那些大美风光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h3> <h3> 此次在内地报火车团队双卧游,好处是乘火车时间长,从低海拔渐次升高,可以慢慢适应高原环境,避免乘飞机快速到达带来剧烈的缺氧影响。其次,西藏地广人稀,各个景点之间动辄几百公里,团队游省心省力。</h3> <h3> 西藏可以游玩的景点众多,且路途遥远,景点之间一般没有直达的大巴或公交车,游览时要么报团,要么租车,如果有能力自驾游那就太嗨了!只是内地到西藏自驾数千公里,对身体体能是个极大的考验。但自驾游仍不乏其人,不光有年轻人,我认识数位六十多岁了仍数次自驾进藏的朋友,着在令人佩服。</h3> <h3> 一般来说拉萨市布达拉宫、大昭寺,林芝的几个景点: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鲁朗小镇等,纳木措,羊卓雍措都距离拉薩市不算太远,大约在一百至四百公里之间,是进藏必须打卡的传统景点。珠峰大本营、墨脱、阿里等地方有点远,有时间、能力都去游一游当然好了!</h3> <h3><u><i><b> 林芝</b></i></u></h3> <h3> 去西藏旅游,不管坐火车或飞机拉萨到达,旅行的第一站一般都选林芝,首先是因为林芝有好几个必游景点,其次林芝的植被良好,虽然海拔在3000米左右,却相当于海拔1000多米的氧气含量,先游览林芝的各个景点,可以逐渐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在林芝的几天,基本不会出现高反症状。</h3><h3> </h3> <h3> 拉薩到达的第二天,即前往西藏游的第一站——拉薩向东四百公里外的林芝。大巴车由拉薩河谷一路向东,车窗外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像接受检阅似的纷纷闪过,西藏游的第一天总会让人产生几分新奇和激动。</h3><h3> 2019年4月刚开通的拉(薩)-林(芝)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跨桥穿隧,蜿蜒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使原先八、九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五小时左右。318国道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曾是川藏线的最高点和拉薩-林芝之间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个必游景点,如今高速隧道从米拉山口下方的半山腰通过,这个著名观景点从此就从团队游中消失了。我们这次自然也无福领略米拉山口的风光了,当然自驾游或包车游可以任性了。</h3> <h3>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地理界山。米拉山以东的林芝地区雨水充沛,植被茂盛,堪称西藏江南,以西的拉萨和整个西北地区,属内陆性气候,干燥寒冷,环境恶劣。西藏以及西北地区之所以干旱少雨,就是横亘东西的喜马拉雅高高耸立,挡住了从印度洋北吹的暖湿气流。</h3><h3> 曾有人提出过大胆设想,如果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间打开一个大豁口,让印度洋的水气北输,就可彻底改变西北广大腹地的干旱面貌。这个颇具想像力的设想,说不定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能够成真!那时我国整个西北地区或许将呈现另外一番景象!</h3> <h3><i><u><b> 巴松措</b></u></i></h3> <h3> 巴松措——林芝市境内一处高峡深谷里的湖泊,藏语意为“绿色的水”,海拔3469米,红教著名神湖。</h3><h3> 西藏境内湖泊众多,在这些湖泊中,不大的巴松措却有着独特的地位,湖区周边气候湿润、郁郁葱葱,完全不同于藏区其它湖泊周边的干旱环境,是西藏首个也是目前区内唯一的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h3><h3> 湖面不大,极其精致,湖中嵌入一座袖珍湖心岛,岛上的寺庙据说兴建于六百多年前。站在小岛高处,环顾四望,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高山上衫树高大挺拔,云雾缭绕,湖光山色尽入眼帘,犹如置身人间仙境!<br></h3><h3> 说到巴松措,导游告诉,西藏湖泊名字后面的“措”是藏语“湖”的意思,比如叫巴松措、纳木措就行了,而不必叫巴松措湖。</h3><h3> </h3> <h3><b><i><u> 雅尼湿地公园(雅鲁藏布.尼洋河汇合处)</u></i></b></h3> <h3> 早上从林芝市区(八一镇)出发,汽车沿着尼洋河谷一路前行,薄薄的晨雾漂浮在河面,皑皑雪山下白云在半山腰游荡,一切是那么的新鲜和令人陶醉!</h3><h3> 站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交汇处湿地公园观景台上,映入眼帘的则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开阔的江面中点缀着一个个绿色小沙洲,沙洲上栅栏边三三两两牛马悠闲的吃草,多云的天稍微有些阴沉,一缕江风,几分诗意。</h3><h3> </h3> <h3> 尼洋河,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传说是“神山的眼泪”,发源自米拉山,是雅鲁藏布的主要支流,水面流经工布江达境内豁然开阔,在此,尼洋河水汇入雅鲁藏布,如果是夏季河水丰沛的时候到来,会看到一江一河汇合处一清一浊的奇特景观,无论是谁到了这里,都会为这里胜似江南的美景所折服。至此始,尼洋河被奔腾的雅鲁藏布带入了印度洋。</h3> <h3> 看到活泼可爱的藏族小朋友,谁都会有合影留念的冲动,孩子们都挺配合,小手指头比划着Y的样子。</h3> <h3><b><i><u> 雅鲁藏布大峡谷</u></i></b></h3> <h3> 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换乘了景区中巴车,导游也换成了漂亮的藏族小姑娘,从年纪看很像十几岁的高中学生,普通话讲的还不错,吐字清晰,讲解认真,间或还唱了几首动听的原声藏语歌曲,大方地接受了我们的合影邀请!谢谢这位不知名的小导游!</h3> <h3>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最长的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1994年有关组织论定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公里)。<br></h3><h3> 大峡谷位于林芝地区境内,沿途风景充满了奇秀险,这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拥有大量珍稀动植物,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到西藏旅游的必游目的地。</h3><h3> </h3> <h3> 林芝地区之所以能够称为西藏江南,得益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劈开的大通道,源源不断地把印度洋的大量水气北输,使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墨脱县也因此形成世界最北的亚热带气候,出现了西藏域内也能生长香蕉这种热带水果的奇观。</h3><h3> 墨脱县几年前还因山高阻隔不通公路,是全国最后通汽车的县。未通公路时,一年中只有夏季半年时间可以徒步爬山进入,现在乘车穿越隧道可以随时到达,墨脱也成为许多游客西藏深度游的必游之地,延后瞅个合适时间咱也专程去这最后的秘境走一遭!</h3> <h3> 索松村是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必经之地,雅尼湿地公园就在附近,自驾游者在这里可以住宿、就餐、游玩!</h3><h3> 注:内地人称雅鲁藏布江,到了西藏才知道“雅鲁”是江的名字,“藏布”就是江的意思,所以称雅鲁藏布就好了,加“江"字就多余了。</h3> <h3></h3><h3> 上图是网传雅鲁藏布大峡谷U型大拐弯图片。</h3><h3>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沿着自己凿开的峡谷一路向东南奔腾,在南迦巴瓦峰下形成U字型大拐弯,这就是著名的雅江南迦大拐弯,由于山高谷深,地形险峻,这里人迹罕至,鲜有人能够到达。<br> 导游介绍,若要一窥大拐弯的美景,从车辆不能行走的地点开始徒步,至少得一周以上时间才行,目前也只有装备精良的少数专业人员才到达过大山深处,有幸目睹大拐弯的壮观。 </h3><h3> 普通旅游者,都在索松村起始的线路上领略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邃,U型大拐弯就不要奢望了。</h3><h3><br></h3><h3><br></h3><h3></h3> <h3> 大拐弯看不到,大峡谷还是要看看的。景区的中巴车(车道宽度不足以行驶大巴车,两车会车只有在固定地点进行),沿着半山腰凿开的弯弯曲曲只有一车宽的山道前行,一边贴着高山,一边临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点像挂壁公路的样子,临崖的一面是刀削斧砍般的绝壁,深深的峡谷底部便是奔流滚滚的雅鲁藏布,车行在如此险绝的山道上不由人产生心惊肉跳,惊心动魄的感觉。山路虽崎岖难行,渐行渐入中,峡谷周边的迷人景色,藏村、沙洲、雪峰及不时闪过的油莱花田,让人暂时忘却了惊险,拿着手机隔着车窗玻璃胡乱拍摄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美景,好呆也留下些到此一游的印记。</h3> <h3> 中巴车沿雅鲁藏布大峡谷岸侧险峻曲折的旅游公路,一直开到这条道路的尽头,仰视四周高峻雪山,雪山那边也许就是著名的U型大拐弯,可惜我们到不了那边。</h3><h3> 雪山下的经幡前摆个“巴扎嗨"也挺开心!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意U型大拐弯,都是戸外和摄影爱好者在那瞎炒炒。</h3> <h3><b><i><u> 南嘉巴瓦峰</u></i></b></h3> <h3> 从海拔几百米的地方千里迢迢来在青藏高原,如果看不到七、八千米以上的高山,那将是很大的遗憾。<br></h3><h3> 在世界屋脊上近距离欣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当然是首选了,但拉薩到珠峰大本营,路途远,海拔高,环境恶劣,缺氧严重,得有充分准备和很好的身体才能成行,普通旅游者还是少有人能够到达。<br></h3><h3> 但如果能看到被称为最美雪山的----南迦巴瓦峰,那也将是西藏之游非常幸运的艳遇!<br></h3><h3> 南迦巴瓦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最高峰,座落在西藏林芝境内,海拔7782米,为世界第28(独立山峰、非卫峰)、中国第12高峰。<br></h3><h3> 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br></h3><h3> 它高大挺拔,峰顶直插云霄,常年云遮雾罩,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故有“十人九不遇”之说,所以又称为“羞女峰”。<br></h3><h3> 天气晴好时,会看到其巨大的三角形山体,横空出世,长矛般峰尖直刺蓝天, 气势如虹,极其壮观。<br></h3><h3> 2000年,《中国国家地理》发起评选的中国十大名山中,南迦巴瓦峰超过国内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山,赫然名列榜首。<br></h3><h3> 若要观得南峰的真容,并非一件易事,需要缘份、运气和神灵的眷顾!<br></h3><h3> 夏季来西藏,云海茫茫,十有八九难窥南峰真颜。有摄影达人,为了拍摄到最佳的南迦巴瓦峰靓影,多次进藏,守候等待数十天那是常有的事。<br></h3><h3> 见南迦巴瓦峰不易,要攀登上去则更加困难,难度甚至超过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山势陡峭险绝,雪崩频繁,很长一段时间,南迦巴瓦都是人类登山史上的一座“处女峰”,经过多次失败和不懈冲击,直到1992年10月30日,南迦巴瓦峰才由中日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至今,这仍是人类唯一一次登上南迦巴瓦峰的记录。</h3> <h3> 导游带着我们到达雅鲁藏布大峡谷口的直白村,自然是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南迦巴瓦峰的雄姿。但很遗憾,站在最佳观景点放眼望去,南迦巴瓦峰方向天空云层低垂,“羞女”躲在云端深藏不露,不肯会见我们,这确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也许真是缘份未到!</h3><h3> 在西藏的行程中,有两次机会可以观赏南峰,这次无缘得见,希望到了318国道上的色季拉山口能够如愿。</h3><h3> 上图是作者在直白村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点拍摄的,和下面网传图片基本是同一位置!</h3> <h3> 网传南迦巴瓦峰图片!</h3> <h3><b><i><u> 鲁朗林海</u></i></b></h3> <h3> 鲁朗林海,距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80公里左右,川藏公路(318国道)贯通而过,印度洋暖湿气流,滋养成长了这里茂密的森林和丰美的草甸。</h3><h3> 游览完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午过后,旅游车沿着318国道向四川方向行驶,从海拔大约三千米左右的山脚下,一路盘旋爬升,到达鲁朗林海观景点时,已近下午五点钟。若在内地,应该是傍晚时分了,但在这里,大约也就是午后三点钟的样子,比北京时间大约晚了两个小时。</h3><h3> 山下到山顶几十分钟的车程,海拔上升了近二千米的高度,山脚下出发时天气晴朗,山顶则是雾霭弥漫,乱云飞渡,鲁朗林海观景台前白茫茫一片,近处的大树影影绰绰,波澜壮阔的林海风光,只能靠想象了。</h3><h3></h3><h3> </h3> <h3> 鲁朗林海观景台位于著名的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这是进藏几天来我们首次登上的海拔最高点,也是此生从未登上过的海拔高度。出现了轻微的气喘、晕头现象,行走时脚下有些轻飘飘的感觉。</h3><h3> 山口风大,披挂在山顶的五彩经幡在天地间随风舞动,哗啦啦作响,那一面面的小彩旗,仿佛一个个跳动的小音符,不停地演奏着生命的赞歌,也向上苍传递着藏民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的祈祷!</h3> <h3> 继续下山向鲁朗镇前进,随着海拔逐渐降低,浓密的云雾渐开,山坡上、山沟里几十米高的云杉、松树渐显,在山顶未能得见的鲁朗林海,此时云蒸霞蔚、繁茂葱笼地出现在眼前。</h3> <h3> 山脚下云雾全无,周边景色清晰可见,枝头的松果,大得出人意料,样子像个小菠萝。</h3> <h3><i><u><b> 鲁朗小镇</b></u></i></h3> <h3> 眼前的鲁朗镇,“画风”为之一变,山间空灵静美,人影稀疏,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阵阵青草的芬芳气息,深呼吸一口,如饮甘泉,沁人心脾!碧绿的草甸像人工修剪过般的整齐,淙淙溪水穿流而过,山坡上的原始森林繁茂苍翠,藏式民居好似随意镶嵌在山环水复的山谷间。此情此景,赏心悦目,简直就是世外桃园,难怪导游介绍鲁朗镇时用“瑞士小镇”形容!</h3><h3> </h3><h3> </h3> <h3> 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纵横阡陌,错落有致。远处,青翠碧绿的草地中,牧人优雅地骑在马上,牛马悠然自得地在草甸中咀嚼青草,时尔戏嬉追逐。山间的云雾如行云流水,时聚时散,与雪山、森林、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活脱脱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h3><h3> </h3><h3></h3> <h3> 鲁朗镇景色优美,据说旅游基础设施也不错,边陲深山,居然有四、五星级酒店,著名的风味美食石锅鸡亦即发端与此。</h3> <h3> 攻略时,获知色季拉山间的杜鹊花海也颇为著名,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这里是杜鹃花开的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绽放,可能是跟团行程所限,途中只看到不多的杜鹃花开,错过了这道美景!</h3> <h3> 看见绿油油样的庄稼,初以为是麦田,后来才知道,藏地不长麦子,这是藏民的主要农作物青稞,酷似麦苗。</h3> <h3><b><i><u> 色季拉山口观南嘉巴瓦峰</u></i></b></h3> <h3>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川藏公路跨越山口,无论团队游或自由行都会在海拔4720米处的山口停留打卡,居高临下观林海、日出或云海波涛。</h3><h3> 这里也是远眺南迦巴瓦峰雄姿的又一绝佳之地。</h3><h3><br></h3><h3><br></h3> <h3> 鲁朗镇小游结束,仍沿川藏线原路返回,二次翻越色季拉山,重返山顶时己不见来时的弥漫浓雾,车窗口望去,隐越可见天边一座巨大雄伟的雪山直抵云天,车内一阵喧哗过后,导游善解人意地适时停了车。</h3><h3> 此时已近傍晚,天空渐暗,远方的天穹下,风卷云动、雪峰叠嶂,一柄“长矛”直刺云霄,路边有人拍照,难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南迦巴瓦峰?悬在半空之上,那柄明显的“直刺苍穹的长矛”,不是“南峰”?还能是谁!</h3><h3> 之前看过的雪山也不算少了,也许是距离太远,也可能是雪山高度不够,都未曾留下深刻印象。当高耸的南迦巴瓦峰赫然出现在眼前时,从未有过的震撼油然而生,难怪人们把她称之为神山,那种庄严、神圣和尊贵很难用语言形容!据说南峰全露时有峰尖七至九个,这次只露出两个,也没能看到“日照金山”的惊艳,虽不尽如意,也很知足了。</h3><h3> </h3> <h3> 万水千山走过,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能与南迦巴瓦峰相遇,实属意外,也许是和我们有缘,也许真有神灵在冥冥之中庇佑,才能够目睹难得一见的神山真容!</h3><h3> 感謝上天的眷顾和厚爱!</h3><h3> 虽然未能窥得“羞女峰”全貌,但它微露的“矛尖”,也足以抚慰我们。比起那些进藏一游不能得见的人们来说,我们的西藏之行是幸运的。</h3><h3> 一通手忙脚乱,不停按动快门。很快,南迦巴瓦峰稍微露了下脸,旋即重新躲进了浓云之中,藏起了它羞答答的面容。</h3> <h3> 站在山口,远望茫茫云海,晶莹的雪山悬在其上,南迦巴瓦峰尖渐渐隐入云中……</h3><h3> 让人仰视的神圣雪山,是那么高不可攀!</h3><h3> 雪山、冰川的雪水哺育了草原,灌溉了农田,世世代代滋养了人类的繁衍生存,人们用敬畏的心情赞美它,歌唱它,甚至把它奉为神灵是有道理的。</h3><h3> 人类同雪山相依相伴,和谐共处,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世代相传,不知传颂了多少年,感动了多少人,相信今后仍将会继续传吟下去!</h3><h3> <br></h3> <h3> 上面作者这些照片和下面这张南迦巴瓦峰的网传图片都拍摄于色季拉山口。若要获得精美的图片,不是长期蹲守很难拍到。</h3> <h3><b><i><u> 藏民家访</u></i></b></h3> <h3> 林芝返回拉薩途中,导游带着我们来到近郊一个移民新村,进藏村家访,这个村子的村民是前几年才从大山里散居状态下迁出来的,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h3><h3> 车在村边的小广场停下后,一位接待的藏族女村民早己等候在车门口,下车伊始,每人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h3> <h3> 村民的小院子十分整洁,院中央放着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装置,中央架子上放置一把水壶,从未见过这样烧水。</h3> <h3> 游客们在藏民家中喝着热腾腾的奶茶,饶有兴趣地听着女主人讲叙她自己过去、现在的故事……</h3><h3> 接待我们的女主人看上去四十多岁,按时下标准也很年轻漂亮,其实己是奶奶了。也许是受过培训,口才很好,条理清晰,说自己没上过学,现有的文化和能力都是前些年一个援藏的北京驻村干部教给的。未进住新村时,全家在山里居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小时候冬天放牧,光着脚踩在一个个的热牛粪里取暖。现在担任村里旅游接待员,生活比过去不知好了有多少。</h3><h3> 尊重藏族的习俗,室内不能拍照,未能留下影像。</h3><h3> </h3> <h3> 旅游途中常常能见到藏民房前屋后凉晒的牛粪饼和牛粪堆,用牛粪烧火做饭、取暖是西藏环境条件的自然选择,没有比这更环保的燃料了。</h3> <h3> 为了让移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当地政府在移民新村建立了各种扶贫项目,帮助村民由牧经商致富,这个村子建有一个小型民族旅游特产购物场,我们一行人多多少少都购买了一些选中的物品,也算为藏族同胞尽快脱贫尽了些微薄之力!</h3> <h3> 和藏族女主人在院门口合影留念!</h3> <h3><b><i><u> 住德吉藏家旅游民宿村</u></i></b></h3> <h3> 行程中,有一晚住藏家民宿,这也是个移民新村,是由北京市援建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餐厅、民宿、娱乐等全套旅游设施一应俱全,意在搬迁即致富。去年十月刚建成接待游客,村内规划十分合理,各种建筑、道路、绿化就算是放在内地也很先进。</h3><h3> </h3><h3> </h3> <h3> 一般认为内地省份援建西藏是单方面行为,其实,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如果得到开发利用,以西藏地域之广大,人口之少的现实,经济数据不会很差,甚至很高,当地百姓生活也会受益匪浅。但西藏地处高原,环境脆弱,又是国内几条大江大河的水源地,如果大规模开发,导致环境破坏,势必会给国家带来一系列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h3><h3> 现在西藏放弃了资源开发,是为了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全国各地有理由补偿、帮助西藏发展经济,其实这是双向的优势互补,帮助西藏也是帮助内地各省自己,我们是中华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h3> <h3> 当天游程结束入住民宿村时天已黑透,原先安排有篝火晚会,由于时间太晚,用餐后到了现场时,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团队还有游客仍兴趣盎然,手拉手围着尚未熄灭的篝火唱起了歌跳起了舞!高原深邃的夜空里繁星璀璨,十分迷人!<br></h3> <h3> 民宿客房具有浓郁的藏式装饰风格,室内设施和内地星级酒店没什么不同,由于投入接待时间不长,设备崭新,干净整洁,导游声称是按准五星酒店标准接待游客!</h3> <h3><b><i><u> 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措</u></i></b></h3> <h3> 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在拉薩西南约一百多公里外。</h3><h3> 五月下旬,拉薩的天气刚转暖,绿色仍未完全回归,黄褐色仍是喜马拉雅高原的主色调。</h3><h3> 旅游车从拉薩市出发,沿河谷行驶几十公里后便开始爬山,巍峨的高山,一眼看不到顶,汽车费力地盘旋向上爬行,来到近山顶一处停车点,驻足向山下望去,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来时的公路像一条黑色带子,在山腰间绕来绕去,天空阴云低沉、苍山茫茫,此时,耳边好像响起《青藏高原》那高吭嘹亮的弦律,不禁心生几分壮怀激烈的感觉!</h3> <h3> 海拔5030米岗巴拉山口,已至雪线,打破了此前我们在色季拉山口刚刚创下的4720米的登高纪录。空气更稀薄,天气更寒冷。薄薄的白雪覆盖在山头上,远远望去,像给大山戴了顶漂亮的白帽子。</h3><h3> 转过山口,湛蓝色的圣湖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羊卓雍措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638平方公里,属高原堰塞湖,亿万年前因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水源来自附近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融水。由于湖区处在高山峡谷间,站在高处俯看,湖水像珊瑚枝一般在山间伸展,地面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只能看到珊瑚枝上的一小段枝杈。</h3> <h3> 高山环抱中的羊卓雍措,水面平滑如镜,不同角度的阳光照射,会显出不一样的蓝绿色,梦幻一般漂亮,如镶嵌在雪域高原群山中的一颗绿松石。</h3><h3> 由于是团队游,我们只能在山口附近的观景台短暂的远观羊卓雍措,时间所限,不能下到百米外的湖岸边尽兴游玩。</h3> <h3> 游客们争相在海拔4998米的羊卓雍措石碑前拍照留念!</h3> <h3> 前些年曾经有公司启动在湖区开发游艇观光等项目,此消息一出,遭到网民强烈置疑和反对,担心羊卓雍措会因商业开发,带来气质上的沦落,本来混沌原始的自然状态,将被商业氛围破坏,后被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叫停。</h3> <h3> 当前,羊卓雍措仍保持了原生态的环境状况,是旅游者到西藏的必游之地。</h3><h3> </h3> <h3> 山口狂风飞舞,留影拍照还得顶风作业!</h3> <h3> 下山途中,有藏族同胞在半山腰设了拍照点,出租藏族服装,旅游车经过时一般都会稍作停留,有喜欢拍照留影的,可以抱着藏獒、骑着牦牛合影,当然是需要支付费用的。</h3> <h3><b><i><u> 从念青唐古拉山脚下走过!</u></i></b></h3> <h3> 纳木措是我们此行西藏游的最后一个自然景点,去往纳木措这天,天气格外晴好,藏北高原的天特别蓝,云也特别白,映照着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雪峰熠熠生辉,不离不弃地一路伴随我们。</h3><h3> </h3> <h3> 旷野中,面对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美景,原本矜持的老小孩,本能的天性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情不自禁地像年轻人一样秀着自己的矫健身姿!</h3> <h3> 玛尼石,寄托了雪域高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着藏族同胞的样子,也来摆个尼玛石,祈福神灵的祐护!<br></h3> <h3><b><i><u> 西藏三大圣湖——纳木措</u></i></b></h3> <h3> 纳木措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距拉萨市差不多300公里,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和拉萨市的当雄县境内。<br></h3> <h3> 拉薩出发去往纳木措,必须翻越海拔5190米的纳根拉山口。这是此次在西藏越过的第三个高山山口,也创下了新的登高纪录(尽管都是乘车到达),几乎和珠穆朗玛峰大本营5200米的海拔高度相等了,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愿意,到珠峰大本营基本上也是有可能滴,想一想心里都自豪的不行!</h3><h3> 纳根拉山口风很大,大约七、八级的大风吹得人都站不稳,这样的海拔高度,低温寒冷、高原缺氧,挡不住大家拍照留念的热情,今后这样的登高纪录恐怕很难有突破了,必须留影以志纪念!</h3><h3> 泰山海拔1545米,</h3><h3> 华山海拔2154米,</h3><h3> 家乡的小尖山海拔1695米,</h3><h3> 比一比,是不是小巫见大巫!差距有点大?</h3> <h3> 纳木措----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色林措的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最深处超过120米,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h3><h3> “纳木措”为藏语,是“天湖”之意。一说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一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h3><h3> 站在那根拉山口远眺四十公里外的纳木措!像天边细细的一条蓝带子!</h3> <h3> 纳木措也是到西藏的必游景点,知名度在西藏三大圣湖中首屈一指,在国内外旅游界非常有名。汽车直达湖边不远处,游客可以在湖岸水边自由地游览戏水。</h3><h3> 时值五月下旬,空旷的大草原,牧草渐绿,牛羊点点,白白的蒙古包像蘑菇一样散落其间。湛蓝的天空下,绵延不断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峰熠熠生辉。天蓝色的湖水一眼望不到边,湖水浩淼,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白色的海鸟在水天间上下翻飞,犹如电脑桌面一般的画面,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h3><h3> 湖边有藏民的白色牦牛可供付费拍照留念。</h3><h3> </h3> <h3>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人。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靓丽动人。</h3> <h3> 纳木措湖面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藏北高原,周边整个区域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形成了一个封闭性的内流湖天然屏障,使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草原上。</h3><h3> 纳木措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补给,年蒸发量和补充量基本保持了平衡。<br></h3><h3> </h3><h3></h3> <h3> 美女游伴摆出女神般的pose拍照!</h3> <h3> 纳木措周围是广阔无垠的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冬季到来之前,会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冬。湖区周边的草原生长有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等大量野生动物的乐园。</h3><h3> 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纳木措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h3><h3> 转湖一圈,沿湖岸线280公里左右,沿简易公路线320公里左右。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地方,体力好的转湖一周大约需要8-10天,体力弱些的大约需要15天以上时间。</h3><h3><br></h3><h3></h3><h3><br></h3><h3><br></h3> <h3> 纳木措周边海拔高念氧量低,大多数人都有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我这位朋友为了拍张理想的照片,跳跃这么高!说明身体杠杠的!</h3> <h3> 7-9月是到纳木措一游的最好时间,我们虽然不是最佳时间来到,但能忍受着高原反应的不适,呼吸着只相当于平原地区60%的氧气,在圣湖边游一游、转一转,已实属不易了。</h3><h3> 许多自驾游或自由行的游客会在湖边住一天,看看湖边清晨、黄昏的太阳的辉煌,夜晚趟在草地上,数一数天上的繁星有多少,摄影爱好者还可以拍到漂亮的星轨图,听起来是不是浪漫得不要不要的。</h3> <h3><b><i><u> 《文成公主进藏》实景演出</u></i></b></h3> <h3> 公元641元,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下嫁于他,并诏令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一路历经风霜雨雪、千难万险,历时三年,西行约3000公里,来到雪域高原,抵达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受到专此前来迎接的松赞干布率领的迎亲队伍的热烈欢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br></h3><h3> 1300年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代表大唐推进汉藏民族团结,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h3> <h3> 拉薩市为扩大、提升本地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依据历史事实,精心打造了一部大型实景演出歌舞剧《文成公主进藏》,真实再现了这段感人的民族团结史实!</h3> <h3> 演出场地倚靠高山,在山顶、山腰、山下数个空间展开。演员阵容强大,参加演出人员超过了上千人,舞美装饰华丽堂皇,服饰美仑美奂。藏族风情的舞蹈粗犷奔放,大唐气象博大恢宏。音乐演唱时尔铿锵激越、时尔婉约悠扬,场面气势磅礴,高潮迭起。文成公主小小年纪,肩负为大唐和亲的使命,远赴他乡,故土难离,独身入蕃(藏)的情节,令人动容。精彩的演出使观众如身临其境一般,感人的情景直入心斐,摧人泪下。</h3><h3> 歌舞剧精彩地诠释了汉藏(大唐、土蕃)兄弟民族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历史!</h3> <h3>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当天傍晚,大雨磅礴,风雨交加,天气异常寒冷,演出为露天场地,入场时,雨势越来越大,一阵紧似一阵,原以为演出会取消,但主办方给每人发了雨衣,演出在瓢泼大雨中照常进行,长裙拖地,雨水打湿了厚重的演出服,演员们在大雨中歌唱、舞蹈,情绪饱满,视风雨为无物,一招一式表演十分到位,整场演出几乎都在风雨中进行,以实际行动真真切切地演绎了文成公主进藏时克服困难、冒雨前行的场景!</h3><h3> 谢谢这些敬业的藏汉演职员们!</h3> <h3> 酒店,歺饮</h3> <h3> 在西藏住酒店,民宿,号称准四星,准五星,若按内地标准显然有些达不到,但考虑到藏区的很多物资都要从数千公里外的内地运进,成本很高,都能理解。其实也还算不错,干净、整洁,也挺好!</h3> <h3> 团餐也还行,比过去在别处参团的团餐好不少!</h3> <h3> 西藏基本上都是川莱风味,在途中哪哪都是川莱馆子,一般人都能适应。</h3> <h3> 途中见闻</h3> <h3> 一般都认为西藏比较落后,但途中见到的情景颠覆了之前的印象,大山脚下的谷地里,学校的建筑不比内地差,大操场还是塑胶跑道。</h3> <h3> 藏式风格民居十分漂亮。</h3> <h3> 途中的小贩多是卖佛珠、挂件等饰品。</h3> <h3> 西藏的牛不认生,貌似无人管,常在停车区到处溜达。</h3> <h3> 据说这是修建中的拉-林高铁线路,通车后从拉薩到林芝就不需五、六个小时了,四百公里也就不到两个小时就会到达。</h3> <h3> 我们七位朋友相伴,愉快地完成了很多人眼中勇敢的西藏之游。去之前虽然也听说了有关高原反应的种种传闻,但我们没有被坊间传说吓唬到自己,事先做了充分准备,购买了一些必要的药物,进藏以后,尽管都有些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但大家心态很好,该干啥干啥,爬高上低、吃喝玩乐都不受影响,玩的很开心。现在把我们的一些小经验、小常识分享给想去西藏一游的朋友,希望有所帮助。</h3><h3>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h3><h3>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等变化,从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达到2700米左右时,有的人就会出现高原反应,随着海拔升高,高反会越发明显,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低而出现:呕吐、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人症状也不尽相同。<br></h3><h3>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许多症状都是由心理作用引起的,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信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建议初到高原地区,要慢行慢走,不要跑步或奔跑,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费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在高原可能时刻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我们一行人只是在去纳木措那一天,因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时间长达近十个小时,才租了小型制氧机使用,其余时间都未吸氧。</h3><h3>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西比林(头痛时服),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服用),维C泡腾片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但各人情况不完全一样。</h3><h3> 西宁市:海拔2240米含氧量79%</h3><h3> 格尔木市:海拔2810米含氧量74%</h3><h3> 林芝八一镇:海拔2990米含氧量84%</h3><h3> (八一镇相当于海拔1000多米的含氧量)</h3><h3> 拉薩市:海拔3650米含氧量65%</h3><h3> 纳木措:海拔5000米含氧量59%</h3><h3> (相当于0海拔的含氧量)</h3><h3><br></h3><h3>
<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