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外求

慈山

最近对莫向外求的理解越发深刻,昨天读书会上听到各位师兄的分享,尤其是遇到这句“如果找不到答案,我们是无法安身立命的。这就必须彻底摆脱内在迷惑,开发本自具足的觉悟潜质,成就究竟利益。”更进一步验证了自己得到的内在力量!<br>一、为什么找不到答案?<br>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寻错了方向!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自序中分享过这样一个小故事:<br>有个男子某天下班经过一条黑黢黢的暗巷时,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一盏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br>“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br>“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br>“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br>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br>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br>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br>当时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触,不过是大师的感悟罢了!然而,从去年11月到现在,我整整在外面找了一年的钥匙,最后发现,它不在外面,不在别人的身上,不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那里,什么也没有……<br>二、为什么要安身立命?<br>是否思考过人生的五大问题:<br>何为幸福?<br>我是谁?<br>生从何来,死往何去?<br>何为命运?<br>活着为什么?<br>人生不就是一直在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吗?有人穷其一生,无果而终;有人半途而废;当然,也有人“超然一生”,一直在生活里,无暇顾及生死和生命……<br>个人对生命的理解,有三个层次——<br>活着。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有口饭吃就好了!嗯,那就是活着!活着是根本,是大厦之基石,无法活着,后面的层次只是空谈!然,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无数当年只能“活着”的人类的努力,已经把我们推出了只能为“活着”而“活着”的深渊,如果,还只是活着,是对人类进步的最大浪费!<br>活好。要活好,至少要找到幸福吧?所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开心、快乐地活着,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危机感,怕失去!怕失去外在的依托!过度地追求“活着”,忘了自己本来的需求是什么!<br>活法。非常同意稻盛和夫在活法这个维度的思考!如果还找不到自己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为什么?思考一个问题就好:作为人,何为正确?稻盛和夫有一个答案是敬天爱人!老祖宗给我们的答案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做到厚德载物,处事做到师法自然,如此而已!<br>如何做到?从做好子女做起,到做好学生,做好员工,做好配偶,做好父母,做好你能做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你自己! <br>三、为什么明明做好了,感觉还不好?<br>这么简单?我做的很好啊!我们认真的问一下自己,我们真的做好了吗?<br>做为子女,对父母有没有怨言?对父亲,我抱憾终生,过去不懂事,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父母健在,跟他们和解吧!那其实是在跟自己和解,因为,我用四十年的时间寻找的答案是: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br>作为学生,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了吗?庆幸自己是懂感恩的人,给我人生重要影响的几位老师,都分享着我心中父亲的角色!然而,这就够了吗?<br>作为员工,做到爱企如家了吗?是企业让我们能够“活着”,有一份收入的支撑,才能够去追求“活好”,思考“活法”,呆了好几年的企业都无法用心去爱,确定换一个就可以?!通过一年的验证,我个人感觉,我离不开我曾热爱过整整十五年的家!所以,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回家,去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br>作为配偶,你是对方想要的爱人吗?昨晚殷师兄的分享让我甚是嫉妒:成功是什么?爱好和事业、爱情和婚姻的和谐统一!我真的还没有做到!向你学习!<br>作为父母,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吗?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使命,父母,尤其是第一次上岗,连实习都没有的父母,如何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哪里来的自信!读书会上,儿子频频举手,遵从自己内心而发的读书分享,每一句话都敲在我心:每个人都有本自具足的力量!父母做的是陪伴,是支持,不是打扰!<br>这些事,我做的真的不够好!源自于自己内心的迷雾尚未完全散去!没有完全拿到属于自己的本自具足的力量!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别人的嘴里,可怜兮兮地在外面祈求……<br>出走半生,归来的少年将用自己的天赋才能,去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br>未来可期!<br>梦已成!<br>逐梦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