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车行俄罗斯(三)

yhs1229红生

<h1>  9.10 萨拉托尔没什么有亮点的旅游景点,且离下一站伏尔加格勒有400公里,因此一早就直接上路了。下午3点到达目的地。</h1><h1> 伏尔加格勒,建城于1589年,原称察里津,1925年改称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称现名。该城位于南俄大草原上的伏尔加河畔,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42年7月德军先后动用150万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切断伏尔加河控制高加索,然后北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军民浴血奋战200多天,全歼德军,扭转了二战的战局,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战争使城市几为废墟,战后在国家帮助下恢复重建。全城有近百座纪念碑、雕像及数十处纪念地,大部分与革命历史有关。马马耶夫岗是其中最主要的二战纪念地。</h1><h1> 马马耶夫岗纪念教堂。</h1> <h1>  马马耶夫是城中伏尔加河畔的一处土岗高地,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主战场,苏军与德军最后决战之地。现辟为纪念公园。</h1><h1> 公园最高处矗立看一尊高85米,连底座重达800吨(有说8000吨)的雕像″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气势磅礴,一位妇女右手执剑,左手指向敌方,呼唤儿女们奋起杀敌,又称俄罗斯母亲,被视为俄罗斯的象征。</h1> <h1>  不巧,雕像正在维修,难见真容。这张照片是2012年在中国满洲里市套娃广场旁边的俄罗斯雕塑园拍摄的仿制缩小版″俄罗斯母亲″雕像。</h1> <h1>  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指挥官丘伊科夫之墓。</h1> <h1>  痛苦的母亲怀抱牺牲的战士。</h1> <h1>  雕像下方是几个纪念广场。水池旁边是英雄广场,有几组英雄雕塑。</h1> <h1>  英雄广场往下是一组大台阶,两侧各有一面刻有二战英雄形象的浮雕墙,称为“残垣断壁″,当人们走近这些浮雕时,耳边就响起当年的实况录音,敌机轰炸声,对空射击的机枪声,战士冲锋杀敌的呼喊声,还有当年莫斯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洪亮的声音。</h1> <h1>  浮雕墙再往下是誓死保卫广场,喷泉池中有一尊英雄雕像。</h1> &nbsp; &nbsp; &nbsp; 宁死不屈。 <h1>  阵亡将士纪念大厅。</h1> <h1>  大厅周围墙壁的数十面红旗状的花岗岩板上刻有7000多名阵亡官兵的名字。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阵亡将士47万多人。</h1> <h1>  俄罗斯人很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在很多纪念地都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参观遗迹,缅怀烈士。</h1> <h1>  傍晚入住朱可夫元帅大街37号公寓。</h1><h1> 9.11 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图博物馆。</h1> <h1>  博物馆主体是一座高大的圆形白色建筑,旁边是原面粉厂遗址。面粉厂建于190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房顶、楼板被德机炸毁,战后做为战争遗迹保留下来,周边陈列着飞机、坦克、火箭炮、卡车、火车等武器物资,组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纪念组合。</h1> <h1>  巴甫洛夫大楼,位于列宁广场南侧、索维茨卡亚大街旁,是一栋四层红砖楼房的残壁,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是苏军的一个据点。1942年秋德军攻入城内,9月23日企图攻占该大楼,驻守大楼的25名苏军战士顽强抵抗,攻防持续了58天,最终德军被击退。据证实领导这次大楼保卫战的是上士雅科夫·巴甫洛夫,故称为巴甫洛夫大楼。</h1> <h1>  被击毁的T34坦克骨架。</h1> <h1>  列宁广场上的列宁雕像。</h1> <h1>  烈士广场,位于市中心广场。察里津保卫战纪念碑,正面碑文: ″这里埋葬着被白卫军刽子手残酷折磨的红色察里津的英勇保卫者,1919年″。底座上有块石碑,碑文: ″这里埋葬了第62和64集团军的官兵,他们是城市的保卫者,在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英勇牺牲。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的英烈们永垂不朽″。1918年7月~1919年2月,斯大林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击退了哥萨克白卫军的进攻,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9年5月察里津荣获全俄中央执委会授予的革命荣誉红旗。1925年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改称伏尔加格勒。察里津战役纪念碑改为烈士纪念碑。</h1> <h1>  烈士广场有一棵经历战火存活下来的白杨树,树干上留存着累累伤痕,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残酷。</h1> <h1>  市中心广场的北侧,正在重建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h1> <h1>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于1547年被东正教封为圣徒,在俄国各地都为他建立了教堂。1882年在察里津建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第一座教堂,这是为纪念一年前死于恐怖分子手中的亚历山大二世而建的,苏联时期被毁。在莫斯科及全俄罗斯大牧首基里尔的关怀下,伏尔加格勒和卡梅申教区的赫尔曼大主教正在主持重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h1> <h1>  广场西侧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雕像。</h1> <h1>  伏尔加格勒歌剧院。</h1> <h1>  伏尔加格勒喀山教堂,建于18世纪初,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遭受严重损坏,1946年修复。教堂为砖砌,外墙带有装饰,具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现为伏尔加格勒和卡梅申教区的主要教堂。</h1> <h1>  伏尔加流域的南俄原野,俄罗斯的粮仓。</h1> <h1>  旧切尔卡斯克,位于顿河畔罗斯托夫东边30公里顿河北岸的一个小镇,哥萨克的发祥地。</h1> <h1>  旧切尔卡斯克复活军队大教堂。</h1> <h1>  教堂旁边立有马特维·伊万诺维奇·普拉托夫雕像。普拉托夫(1751~1818),顿河哥萨克首领,伯爵,骑兵上将,在抗击拿破仑进攻、俄土战争和沙皇出国远征中能征善战,屡立战功。生于旧切尔卡斯克镇。</h1> <h1>  哥萨克民族用品小摊。</h1> <h1>  哥萨克武士雕塑。</h1> <h1>  傍晚抵达顿河畔罗斯托夫,入住报纸胡同57号普希金公寓。</h1><h1> 9.12 顿河畔罗斯托夫,始建于1749年,是通往北高加索地区的门户,顿河哥萨克的故乡,哥萨克历史文化和农民起义的温床。现在是俄国南部最大、最国际化的城市。俄罗斯作家安东·契诃夫、米哈依尔·肖洛霍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故乡。</h1> <h1>  圣母圣诞大教堂,建于1856年,新拜占庭风格。</h1> <h1>  大教堂广场上的农产品小贩。</h1> <h1>  大教堂旁边的中央市场。</h1> <h1>  俄罗斯近年来抓农业生产卓有成效,粮食连续三年丰收,蔬菜水果供应充足,价格也不高,一扫前些年经济危机时给人留下的物资匮乏,价格居高的印象。</h1> <h1>  顿河流过城区南部。市中心南边的顿河沿岸大街东段河岸是带状的顿河绿地公园,遍布鲜花、雕塑、建筑小品,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游客必到之处。</h1> <h1>  ″静静的顿河″大厦。绿地公园的起点。</h1> <h1>  肖洛霍夫雕像。米哈依尔·肖洛霍夫,苏联作家,小说《静静的顿河》作者,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h1> <h1>  雕塑~《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格里高利和他的情妇阿克西妮娅的小船。</h1> <h1>  ″海军上将”大厦。</h1> <h1>  海军上将乌沙科夫雕像。</h1> <h1>  高尔基雕像。</h1> <h1>  雕塑~″顿河之父″。</h1> <h1>  运动。</h1> <h1>  哥们儿,该运动了。</h1> <h1>  顿河渔翁。</h1> <h1>  离开顿河畔罗斯托夫一路向北,傍晚入住巴甫洛夫斯克玫瑰花酒店。</h1><h1> 巴甫洛夫斯克,位于沃罗涅日州中部,1709年彼得大帝带船舶从沃罗涅日来此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堡垒。1779年设市。18世纪后期失去重要地位开始衰落。</h1> <h1>  晚上的俄式大餐。</h1> <h1>  9.13 前往沃罗涅日,中途到季夫诺戈里耶高原。</h1><h1> 利斯基铁路建设纪念碑。</h1><h3></h3> <h1>  季夫诺戈里耶高原位于沃罗涅日以南80公里,是沃罗涅日地区的博物馆保护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获得博物馆保护区称号。高原上耸立着巨石阵般的白垩柱、白岩石教堂、十七世纪修道院和中世纪堡垒遗址等景点。</h1><h1> 神山咖啡馆。</h1> <h1>  白色岩石雕刻教堂。</h1> <h1>  白垩石柱。</h1> <h1>  湿地公园。</h1> <h1>  一对俄罗斯白发夫妇热心为我们查询地图指路。(@911Linlm摄)</h1> <h1>  前往沃罗涅日要通过一段土路。</h1> <h1>  通过浮桥越过顿河。</h1> <h1>  下午3点抵达沃罗涅日。入住科尔佐夫斯卡亚大街27号公寓。</h1><h1> 沃罗涅日位于俄罗斯西部沃罗涅日河与顿河的交汇处北边,1586年建城,17世纪末彼得大帝在此建立了俄罗斯第一家海军船厂,逐渐发展成俄南部最大的城市、主要的农业和制造中心,1928~1934年曾是中央黑土区的首府,后毁于二战,现正努力回归。</h1><h1> 圣母领报大教堂,俄罗斯拜占庭风格,高97米,建于19世纪末,是俄罗斯仍在使用的第三大教堂。</h1> <h1>  教堂婚礼。</h1> <h1>  教堂门外矗立着18世纪早期教士圣米乔芬的雕像,周围环绕着4位天使。</h1> <h1>  9.14 沃罗涅日老城区在沃罗涅日河右岸山坡上,历史建筑很有特色。</h1> <h1>  海军大教堂。</h1> <h1>  海军部广场。</h1> <h1>  海军部广场边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大型木帆船,这是彼得大帝下令在沃罗涅日造船厂建造的首批战舰中著名的四级战列舰“转向目的地″号的复制品。原舰于1700年下水,俄海军舰队诞生在沃罗涅日。</h1> <h1>  沃罗涅日木偶剧院。</h1> <h1>  库尔斯克,位于俄罗斯西南部与乌克兰边界附近,是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发生地。1943年7月5日~8月27日,苏德双方投入了约280万兵力,30000门火炮,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在库尔斯克及周边地区展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厍尔斯克也几乎被夷为平地。这一战役是苏德战场的分水岭,自此德军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在东线上没能再发动一次大型主动进攻。</h1> <h1>  斯维里多夫音乐厅。</h1> <h1>  列宁雕像,鲜花不断。</h1> <h1>  竞选演说?</h1> <h1>  傍晚进入奥廖尔,入住萨里科瓦公寓。</h1> <h1>  9.15 奥廖尔(俄语Орёл,意为鹰),位于库尔斯克以北,奥卡河及其支流奥尔利克河的两岸,1566年伊凡雷帝批准在此建设要塞,以保卫莫斯科公国南部边境。二战时期被德军占领22个月,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获得解放。</h1><h1> 奥廖尔解放战役纪念碑。</h1> <h1>  伊万·赫·巴格拉米扬(1897~1982),苏联元帅,库尔斯克会战时任第11近卫集团军司令,屡立战功,晋升上将。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总参军事学院院长,1968年任国防部总监组总监。</h1> <h1>  阿列克谢·彼得洛维奇·叶尔莫洛夫,1812年卫国战争的英雄,司令官和外交官。</h1> <h1>  尼古拉·谢·列斯科夫(1831~1895),俄国作家,出生于奥廖尔。</h1><h1> 奥廖尔最为有名的是它有12位作家诞生于此,如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蒲宁、列斯科夫、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等。</h1> <h1>  对话。</h1> <h1>  圣母升天大教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