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游武大

老李

<h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h3><h3> 第四届同学会暨2020年迎新会,拟定于12月10号(周二)上午10点,团聚于东湖之滨、珞珈山下,“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前。</h3><h3>日程安排:</h3><h3> 上午集中漫步美丽的武大校园,共同感受校园的青春气息。中午在武大食堂简餐,重温浪漫青涩的年少芳华。下午分散游玩拍照,尽情展现夕阳的炫彩。</h3><h3> 为了方便同学们游览武大,我特意制作了一个美篇,仅供借考,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h3> <h3>一.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国立大学。</h3><h3> 武汉大学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h3><h3> 从1928年到1938年间,武大高薪聘请了一批名师任教,并投入巨资修建宏伟的校舍。短短几年时间,武大就成了国际知名大学,也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进步的标志。</h3><h3><br></h3> <h3>二、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大学之一</h3><h3> 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犹如一颗灿烂的绿宝石,镶嵌在浩瀚的东湖之滨。</h3><h3> 校内有26栋由美国设计师凯尔斯设计的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构思精巧、群而不乱、典雅凝重、银墙琉瓦掩映于苍翠林木和万花丛中,更显仪态端庄秀丽。山水相依,自然风光独领风骚。</h3> <h3>三、“学大汉武立国”全国最霸气的校名牌楼,没有之一。</h3><h3> 今天我们见到的武大牌楼,是1993年百年校庆前仿老牌楼重建的。“四柱八棱”表示欢迎四面八方的学子,柱头″云纹″表示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上覆仅次于皇家金黄色的孔雀蓝“琉璃瓦”,表示学府的尊贵,兼大气与古韵与一体。</h3><h3> 牌楼上原武大付校长曹立庵先生提写的″学大汉武立国″的校名是中国最有气魄的校名。你仔细读一读"学大汉、武立国",霸气么?</h3> <h3>四、武汉大学的灵魂——老斋舍</h3><h3> 老斋舍(别称、武汉的布达拉宫,爱称、樱花城堡):四幢民国建筑,沿山而建,用巨大的门洞相连仿佛四位老者携手守望。</h3><h3> 最有韵味的是四栋四层的斋舍,是按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来为十六个门洞取的斋名。</h3><h3> 你不仿试试,从门洞里走出,会有一种从历史里走出的感觉。</h3> <h3>五、武汉大学的圣地——老“图书馆”</h3><h3> 沿着108级台阶,顶礼膜拜式的来到山巅。你所见的老图书馆,朴实庄重、有容纳的气式;你站在它的门牌前,会有心动的感觉。</h3><h3> 故宫式的房顶上那块小小牌匾上三个篆书的“图书馆”静静的见证着与它一样长久的历史。那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使之真正成为了凝固的音乐。那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h3> <h3>六、一座山的抗战史——武大″珞珈山″</h3><h3> 鲜有人知,被称为中国最美校园的珞珈山,于1937年下至1938年上,曾作为战时首都和抗战中心的核心地存在着。至今,珞珈山上仍然保留着这些抗日战争的痕迹:蒋介石和宋美龄曾居住过的半山庐;周恩来和郭沫若曾居住过的十八栋;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场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礼堂;地堡、防空洞,军官训练团的训练场地奥场等。更见证了国共第二次合作。</h3> <h3>七、蒋介石在武大——操场阅兵</h3><h3> 1937年12月,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操场检阅“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检阅后对参阅军民发表抗战演说:“我们退无可退,忍无可忍,退亦死,忍亦死,大家只有干一场,精诚团结,在这亡国灭种民族危亡的关头,风在吼,马啸啸,壮士捐躯为危亡,牺牲是永彪千古的英名,我们就要象珞珈山的三公一母的东方雄狮一样,四万万同胞藏身于高山丛林,与法西斯周旋,戏日寇于中华大地,用空间消灭我们的敌人,绝不死打硬拼。我们枕湖镇江,翠巍中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光。”</h3> <h3>八、毛泽东在武大——9.12广场</h3><h3> 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亲临武汉大学视察,在校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参观了武汉大学校办工厂,在武汉大学操场接见了武汉大学、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原武汉水利学院、原中南民族学院师生员工13000多人。</h3><h3> 毛主席58年9月在武大接见学生时的操场,就是蒋介石37年12月在武大检阅抗日军官时所在的操场。二十年斗转星移,成者王侯败者冠。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h3><h3> 为记念毛主席视察武汉大学,此操场后改名为9.12广场,现在也叫奥体广场。</h3> <h3>  李达是典型的学者型人物,爱坦率地表明观点,不喜欢随声附和,话不投机往往拂袖而去。他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卓越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和法学家,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h3><h3> 新中国建国前夕,毛泽东托地下党转给李达一封信:“吾兄为我公司发起人之一,现本公司生意兴隆,望吾兄速来加入经营。”李达见信后到北京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52年任武大校长至66年去世,再武大工作长达14年。</h3> <h3>十、武汉大学的南迁——侵华日军强占7年</h3><h3> 1937年至38年,武汉大学师生南迁四川乐山,武大作为战时首都的抗战指挥中心,抗日青年军官的训练营,在武汉会战、武汉空战、日军大轰炸中,奇迹般的未受损毁。国人深感意外和庆幸。</h3><h3> 其实这是日本军部早有预谋,严令不得损毁武大,以备留待日军战领武汉时使用。武汉沦陷的第二天,武大就成了侵华日军的中原司令部,至45年投降才重新回归武大。</h3> <h3>十一、武汉大学抗战史中最不该忘记的人——汤商皓、铃木光子</h3><h3> 每逢樱花盛开时,最忆故人辛酸史。</h3><h3> 1930年,18岁的汤商皓考入武大,34年获法学学士后公费送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期间,与日本寄宿家庭的养女铃木光子结婚,先后生下两子。</h3><h3> “七七事变”后携妻儿回国,受聘武大任讲师。38年2月武大师生南迁,武大校园成了国民政府战时最高指挥部,蒋介石、周恩来等国共要员在此办公。武汉沦陷前,汤商皓临危受命,率4名校工留守护校。</h3><h3> 在无领导、无经费、无帮手的艰难时期,汤商皓舌战日军、铃木光子巧妙周旋,一个为对国家的爱、一个为对丈夫对孩子的爱,用个人的牺牲和付出,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不仅保护了武大校园、也保护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更不能忘记的是,在铃木光子的努力下,从日军的刺刀下,与红十字会一道营救疏散出十万武汉难民,使南京惨案没在武汉重演。汤高皓孤独近7年的艰难守护,离不开铃木光子的倾心付出。直到45年日本投降,完好的校园又迎回了武大的师生。</h3><h3> 45年汤商皓没能等到武大师生回归,就被急调台湾参与受降工作。没想到这一去就是阴阳相隔、海峡相阻40年。颠沛流离、后寓居美国。铃木光子46年被强制遣返回国,临行前悲痛欲绝,剪下一绺头发、用一张写有两个儿子生辰八字的纸包好,缝在儿子衣内,托人将儿送回湖南老家。回国后不到一年忧郁而终,时年34岁。</h3><h3> 在解放后的特殊年代里,因为有个台湾父亲、日本母亲,两个十来岁孤儿学习、生活、工作就不忍叙说了。母亲去逝的消息,儿子30年后才得知,当年母亲留下的唯一念想、一绺头发也在抄家时拿走了。</h3><h3> 40年后的85年代,在朋友的帮助下,72岁的汤商皓回国寻亲。在上海与前来接机分别40年的大儿抱头痛哭,在长沙机场见到2个哥哥时长跪不起。又回武大报告了40年前那艰辛的守护过程。</h3><h3> 后80多岁的汤老病逝于美国,这对夫妻的凄美爱情故事和奇迹般的护校经历,武大不能忘。</h3> <h3>十二、武汉大学的老体育馆——宋卿体育馆</h3><h3> 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时任该校体育主任袁浚多方奔走,争取黎元洪家属捐赠了10万元,(实用12.7万元)于珞珈山南底部修建而成。体育馆四周绕有回廊, 形成轮舵式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既表现出现代新型大跨度结构的建筑技术,又保持和发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h3><h3> 据说中华民国初年的大总统、武昌首义都督黎元洪(字宋卿,号黎黄陂)病逝于天津后,本想安葬于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南麓,校方因故未作应允。其子捐款修建体育馆并定名为“宋卿体育馆”,也算是对先父的告慰。</h3> <h3>十三、武汉大学最美的花——日本樱花</h3><h3> 春季,是武大的樱花季。老斋舍前的樱花大道声名远播,盛况空前。</h3><h3> 从“国耻之花”到“友好之花”,武大的樱花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h3><h3> 1938.8.25武汉沦陷,美丽的武大成了侵华日军司令部。39年日本天皇的弟弟来汉,为解日军的思乡之愁,带来了28棵樱花树,抗战胜利后有人认为这是″国耻之花”应该铲除,但主张保留之声占上峰。</h3><h3> 72年中日建交,日本赠我国1千棵樱花树,周总理因抗战时在武大居住工作过,特转送武大50棵。</h3><h3> 83年中日建交10周年,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向武大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栽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h3><h3> 92年,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约200株,栽植于人文科学馆东面的八区苗圃。</h3><h3> 今日之樱花已成为武大乃至武汉的一张亮丽的名片。</h3> <h3>十四、武汉大学的“飞来石”——万林艺术博物馆</h3><h3> 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在母校武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出资一亿元人民币捐建,由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担纲设计。</h3><h3> 博物馆建面 8410.3平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达28米。2012年10月奠基,2014年12月完工。这座建筑的落成,成就了一个“国内第一”的建筑难度, 建筑总长度为78米,前端悬挑跨度达48米,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的大半楼体都处于悬空状态。</h3><h3> 建筑的外立面用铝合金一块一块人工浇筑、敲打而成,通过光线的 漫反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其凹凸的手工感,像一块从天外飞来的巨大陨石,因此有人把这座建筑称为“飞来石”。</h3><h3> 博物馆建成后陈东升又捐价值3千万的藏品,并以其父名陈万林命名。</h3> <h3>十五、武汉大学的惨案——“六一亭”</h3><h3> 1947年6月1日,国民党军警千余人突然包围武大,搜捕进步教授和学生,开枪打死了王志德、陈如丰、黄鸣岗三名学生。</h3><h3> 为纪念惨案死难烈士,于1947年11月建一六角飞檐、碧瓦熠熠,六根圆柱支撑、中立一石碑的纪念亭,意为“六一亭”。</h3> <h3>十六、武汉大学的校徽:</h3><h3> 现行武汉大学校徽为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设计的图案。校徽图式为圆形,上方为武汉大学英文校名,呈弧形,表达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中居学校老图书馆造形,表达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中间下书阿拉伯数字“1893”,表明学校建校年代;下方的中文汉字是毛泽东手体的校名。</h3> <h3>十七、武汉大学的校训:</h3><h3>自强、弘毅、求是、拓新。</h3><h3>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h3><h3>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h3><h3>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h3><h3>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h3> <h3>十八、武汉大学正门的交通</h3><h3>97米、八一路珞珈山 - 公交站</h3><h3>途经公交车: 340路 413路 552路 572路 587路 591路</h3><h3>178米、珞珈山路劝业场 - 公交站</h3><h3>途经公交车: 586路 724路</h3><h3>272米、珞狮路八一路口 - 公交站</h3><h3>途经公交车: 340路 413路 552路 587路 817路</h3><h3>地铁2号街道口站</h3> <h3>十九、武汉十二月上旬天气预报</h3><h3> 据目前天气预报,10号前后天气尚好,适合聚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