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己亥初冬登梵净山</h3><h3><br></h3><h3> 山外孤峰触九霄,流云雾海自逍遥。</h3><h3> 千梯峭壁层层险,万卷经书叠叠高。</h3> <h3> 湖南的张家界名扬天下,而滋养了张家界那样的奇山异水的武陵山脉的主峰不在湘西,不在川南,而是在贵州东北的铜仁市江口县的梵净山。</h3> <h3> 梵净山海拔2500多米,是远古地球造山运动从海底升起的山峦,距今已有10至14亿年的历史。在山顶上形成了奇异的千叠石“万卷经书”和绝妙的惊险叠岩“蘑菇石”。</h3> <h3> 梵净山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我一直向往的旅行之地。两个闺蜜也很给力,一拍即合说走就走,一夜绿皮火车颠簸南下,第二天上午就来到了梵净山脚下。</h3> <h3> 这里自古以来被无边无垠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被高耸险峻的悬崖包围着,少了人为的破坏,成为了珍稀动植物的宝库。</h3> <h3> 初冬时节,气候变化无常,我们坐索道上山时,看见脚下层峦叠嶂,彩林点缀其间,万山沟壑,百练飞舞,好一派莽原景象。而千山万仞之上,孤峰耸立,云雾缭绕,仙气氤氲,到后来浓雾袭来,气吞山河,什么也看不见了。</h3> <h3> 有言道:“梵净金顶,极乐天宫”因为山上负氧离子高,我们爬山也不觉得很累,身心舒畅,似有羽化成仙之感。</h3> <h3> 攀爬红云金顶,手脚并用,如履云天,无比惊险。</h3> <h3> 在这只有数十平米的巅峰上,建有一天桥将两个峰顶相连,一边是弥勒佛殿,一边是释迦牟尼佛殿,让人惊叹!</h3> <h3> 我们这次来的季节不是最佳,没看到最美的梵净山,留下些许遗憾。据当地人介绍,每年的5—6月是梵净山的最佳旅游季节,那时晴天比较多,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竞相开放,站在高山之巅遥望该是怎样的美景。</h3> <h3>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茶山</h3> <h3> 贵州行的第二天,有幸来到位于松桃县的苗王城参加了一场当地少数民族的节日盛典,到苗王城过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苗年。</h3> <h3> 一走进苗王城,锣鼓喧天,笙箫齐鸣,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小伙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将苗王城围得水泄不通,像乡下赶场一样热闹非凡,广场中央摆起了长桌宴,开起了流水席……</h3> <h3> 热热闹闹过苗年,除舞龙,猜新娘,武术表演、抓鸡、跳芦笙、农耕文化展示等丰富的传统活动,还有吃不完的长桌宴。</h3> <h3> 苗家的米酒香醇,一道高山流水,酒不醉人人自醉。</h3> <h3> 忙碌了一年的村寨居民,在此季节从农活中抽身出来,他们通过古老而隆重的节日庆典,礼赞着生命、生活。</h3> <h3> 苗王城始建于明代,曾经是苗王居住的地方,也是古战场遗迹。具有政治和军事意义的苗寨,保存得比较完好。苗王城设计非常巧妙,巷道内每家每户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前门和后门,并且相互连通,可步步为营,酷似一座八卦迷宫。</h3> <h3> 作为外地游客,我们还接受了铜仁电视台的采访,上了铜仁新闻联播,有点小紧张,小激动额😓</h3> <h3> 苗年被列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她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个性魅力。</h3> <h3> 苗族人漂亮的服饰</h3> <h3> 苗绣</h3> <h3> 苗王城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青石板铺呈的小巷,院墙,环绕古寨的碧绿的小河水以及河上的风雨桥都是那样原始古朴,让我们体验了一次纯朴的苗寨生活。</h3> <h3> 苗王城的护城河</h3> <h3> 护城河上的风雨桥</h3> <h3> 第三天贵阳市区一日游。</h3> <h3> 花果山湿地公园旁气派的白宫</h3> <h3> 黔灵山脚下那一片金黄的银杏,在雨中惊艳了初冬和我们。</h3> <h3> 打卡甲秀楼</h3> <h3> 甲秀楼位于贵州南明河渔矶湾畔,始建于明朝,“立于渔矶烟水之上,跨乎长桥垂虹之间”,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全国十大名楼之一。是明清以来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历代文人雅士有关甲秀楼的题咏甚多。</h3> <h3> 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h3> <h3> 依岸临水,半面山楼半面江楼的翠微园。</h3><h3><br></h3> <h3> 翠微园内的龙门书院清幽雅致。</h3> <h3> 凯里酸汤鱼</h3> <h3> 短短三天贵州行,浮光掠影般感受到了自然的贵州,人文的贵州,热情的贵州,美食的贵州。“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真的是名不虚传,我们还会再来的。</h3> <h3> 感谢智游铜仁旅游平台客服小伙伴,为我们这次贵州自助游提供了帮助,为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点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