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宋庆安编写)。

王久云

<h3>《库斯科》是〈秘鲁》第四大城市,是历史上古《印加帝国的首都》。是印加文明的发源地。</h3> <h3>11至16世纪的《印加帝国》板图,包括《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维多利亚》、《智利》和《阿根庭》北部等。</h3> <h3>当时《印加帝国》的疆域,几乎占据了半个多南美洲。而《库斯科》成了文化、政治、经济、及宗教中心。</h3> <h3>在印加语中,《库斯科》是《世界的中心》、《大地之脐》的意思。</h3> <h3>据传说自11世纪至12世纪时,第一位印加国王《曼科.卡派克》建立了《库斯科》城。</h3> <h3>今日在《库斯科〉,《印加帝国》宫殿的《花岗岩墙壁》及《太阳神寺庙》都还依然矗立在那里。</h3> <h3>1950年5月21日的一次大地震,《库斯科》地域遭到严重破坏。1983年《库斯科》古城成世界遗产。</h3> <h3>相传远古时期,印加部落的首领帶领印加人从《秘鲁》高原走到这里,将手中《金首杖》插入地里,一座《库斯科》古城就拔地而起。</h3> <h3>印加《国王》在此发号施令,一个个《使者》携帶国王命令朝《印加帝国》各处疾驰而去。</h3> <h3>《使者》们,將《印加国王》的命令传递到最远方的边疆。古城中矗立的这尊雕像,就证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h3> <h3>历史的发展是无情的,更是残酷的。《印加帝国》的辉煌历史戛然而止。</h3> <h3>《西班牙》入侵者《皮萨罗》,带了169名全付武装士兵来到《库斯科》古城。</h3> <h3>狡猾的侵略者,用骗术囚禁了《印加国王》,打败了号称有10万之众的印家军队。</h3> <h3>在《西班牙》侵略者抢走滿满一房黄金后还不知足,依然处死国王并大量杀戮《印地安人》。</h3> <h3>自此以后这片富绕的土地,就沦为《西斑牙》殖民地长达300多年之久。</h3> <h3>直到1821年、7月,《秘鲁》才脱离《西班牙》统治宣布独立。</h3> <h3>时至今日《库斯科》古城内,依然处处可見《印加帝国》鼎盛时期留下的各式建筑。</h3> <h3>在《库斯科》城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充滿历史苍桑的《印加》岩石墙和石板路了。</h3> <h3>行走在古城中高低不一的石板路上,深感古印加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各个都是使用石块和石板石子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他们将大小石块用到极致,这在古代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事情,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勤劳。</h3> <h3>你看!古《库斯科》小城大街小巷的道路上铺筑的都是石板路。不仅如此,就是教堂和民居住房也全是石头砌筑的。</h3> <h3>放眼望去,这个充满石头的小城突显朴拙、简单、坚固,成为了《库斯科》古城一个最大特色。</h3> <h3>像这样整座石墙均由一块块切割平整的巨石相嵌而成,都没有使用任何填充粘结剂,施工艺技水平之高,令人震撼!更令人敬佩!</h3> <h3>做为不幸之中的万幸,l6世纪后的《西班牙》殖民者们并没有把印加人的神庙、城墙完全销毁。</h3> <h3>殖民者们而是在原有建箱基础上,按照巴洛克风格重建了教堂和修道院等。并使它们成为艺术中心,如今《库斯科》的主耍建筑物都属于这一时期。</h3> <h3>所以今天的《库斯科》城内,既有《印加帝国》时代留下的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也有《西班牙》殖民地时期建有《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修道院、神庙等建筑。</h3> <h3>也许多是秉承了拉丁人的《文化融合》,西班牙殖民政策与英美根本不同,他们把《印地安人》融入社会系统。</h3> <h3>在《西班牙》殖民社会系统中,《印地安人》社会地位排第二,排第一的是欧洲《白人》,排第三位也是最低的是《黑人》。</h3> <h3>这种等级制度,鼓励《印地安人》找《白人》混血。</h3> <h3>广场左侧的《库斯科》大教堂,是这里最大的教堂。属晚期科特式建筑,巴洛克西班牙风格装饰,由西班牙人在《印加帝国》某个建筑基础上修建的。建于16世纪至17世纪。</h3> <h3>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库斯科》是南美洲的文化艺术中心。一批原住民学习了欧州绘画技巧,又揉进了《印地安》人艺术风格。形成独特《库斯科学派》。这一派喜欢用鲜艳的色彩,以宗教为主题,不讲究透視构图。</h3> <h3>《大教堂》是这一艺术流派主要作品的收藏地,其中有幅《最后的晚歺》,就收藏在这里。</h3> <h3>《最后晚歺》中,《耶稣》与十二门徒吃的是《安第斯》传统美食烤荷兰猪(中文名字豚鼠)。</h3> <h3>《最后晚歺》应是属于一流作品,可惜我们没时间进教堂,因此没欣赏到。</h3> <h3>髙大壮观的《耶苏》基督雕像矗立在广场中,似乎在向来到这里的游人送上祝福。</h3> <h3>侧面看《耶稣》基督雕像。</h3> <h3>俯瞰《库斯科》小城全景。</h3> <h3>建在山坡上的《库斯科》居民区。</h3> <h3>夜幕即将来临时刻的《大教堂》,及广场景覌。</h3> <h3>这片房子,是以前的《富人区》。</h3> <h3>这些大石块,当时都是用来当做修建房子的基石。</h3> <h3>据地导介绍:这位老人是地地道道的具有纯《印地安》人血统的《印地安》人。</h3> <h3>西阳西下,当地静悄悄的时刻已经来临。</h3> <h3>《印地安》人编织女,在兜售自己的羊驼毛手工制品。</h3> <h3>这是用羊驼毛编织的门帘花,漂亮吧。</h3> <h3>看!这个女孩将自己编织的羊驼毛制品披在身上叫卖,有意思吧!</h3> <h3>这是古城中生产编织物的《厂区》,印地安人也在与时俱进。</h3> <h3>这个商店,羊驼毛编织的装饰物琳瑯满目,应有尽有漂亮吧!</h3> <h3>古老的《库斯科》域内的很多山上有众多的《盐田》,这应当是上帝賜予《印地安人》的《圣地》。</h3> <h3>《库斯科盐田》,山上流下的水内含丰富的氯化钠。经过无数日晒干后,就留下亮晶的食盐。据说这里的盐,可以治疗甲状腺疾病。</h3> <h3>裸露在阳光下的盐田梯田山坡,别具一格,独特风采,在阳光下折射出五颜六色彩色之光,令人心旷神怡。</h3> <h3>令人不解的是这边的山都是《盐田山》,而对面就是什么都设有的山。</h3> <h3>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这些都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园形梯田。</h3> <h3>每层梯田之间都有石阶梯,下到下一层梯田。梯田的底部都是用石块砌筑,上面放上土。</h3> <h3>現在已进入冬日,梯田里光秃秃的,农作物早已收割完毕了。</h3> <h3>这块梯田在阴暗面,好象梯田工程还没完工。</h3> <h3>这是分布在海拔2000米一一至6000米的梯田种植物和动物生存高度。聪明的《印地安人》虽无文字,却用这种画图记载了他们的宝贵经验。</h3> <h3>《印加音乐艺术家》,表演流传至今的《印地安人音乐》。令人听了大有空灵之感!</h3> <h3>这是吹奏《印地安》人《排笛》的民间艺术家,在为游人演奏。</h3> <h3>这两个吹《排笛》的艺术家,每天工作2个小时,她们都住在园形梯田后面的大山里。</h3> <h3>这是一位吹奏笛子的《印地安》人,民间艺术家。</h3> <h3>再见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再见了!小诚《库斯科》!</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