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雪域高原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处处充满神秘、神奇、诱惑和艰险。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文化、最浓厚的宗教情怀、最扑实的藏族同胞;这里有世界上最壮丽的山川河流,是喜马拉雅、冈底斯、唐古拉、喀喇昆仑和横断山等巨大山脉的盘垣之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中国众多河流的发源之地。在悠悠岁月里是茫茫雪域的乳汁蕴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h3><h3>川藏线是进入雪域高原最重要的通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中最精华部分。这里美丽多姿、复杂多变、道路险峻,途经陡峭曲折的折多山、觉巴山、东达山、色季拉山等14座高山,穿越汹涌湍急的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怒江等大河,海拔高度从几百米到5000多米,既有雪山草原森林,也有冰川峡谷石林,艰险不断中也让人惊喜不断。</h3><h3>还有“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西部的“上部阿里”,这里湖泊众多,人烟稀少,却是神山圣湖迷离,历史故事频出之处,更是令人神往之地。</h3><h3>LFSU组合四人凭着对藏地雪域的痴迷,对兴趣爱好的执着,历时23天驾车万余公里,涉足川西及西藏七地市,最后写出六万字的《纵情雪域,藏地自驾游记》,现将其中择粹注释于此。</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田园牧歌般的新都桥:这是一处如诗如画般的世外桃源,周边的风景让人回味。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翠绿的柏杨,连绵起伏的山峦,牛羊安详吃草,藏寨散落其间。川西平原的美丽风光一幅又一幅,不断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滋润着人们的内心。这里是摄影爱好者心中的天堂,一个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h3> <h3>道孚八美--草原如茵:八美小镇位于道孚县境东南部,高耸的雪山、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森林、如茵的草原、幽深的湖泊、湍急的河流,无不赋予人们对美的启迪和无限的想象力。“康巴十分美,道孚有八美”,是上天赐予道孚的八大美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让人迷恋,不忍离开的是道孚。</h3> <h3>热情奔放又沉稳大气的康巴藏式民居:藏式民居融建筑与宗教、文化、艺术和民俗民风为一体,使之成为藏区一绝。鳞次栉比的藏式民居外表为棕、白两种主色调,白色的屋顶和主墙,木结构处多用棕色颜料涂染,其间穿插红、蓝图案,显示出藏族文化的审美情趣,热情奔放不失沉稳大气。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辉映下,仿佛幻化出妙不可言的仙境。村寨干净整洁,对鲜花的喜爱与栽培,畅释了人们对生活、对美的爱好与追求。</h3><h3>藏式民居的美不仅在外,更在内,除了画展般的居室,更有地道的藏餐。咖哩牛肉的美味,酥油茶的浓香,还有藏族同胞最爱的青稞酒,都是行走雪域的客人不可不品尝的佳品佳味。</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极具挑战的怒江七十二拐:川藏线上的业拉山盘山公路,由东向西自邦达镇开始盘旋,一路攀升至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米),再盘旋下坡经怒江大峡谷、怒江大桥(海拔2650米)至八宿县城。在相对高差2000米、行程12公里的路段内一上一下盘旋,可谓少见的坡陡路险,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 “业拉山108拐”、“川藏线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拐。对于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它的刺激性,才更具有挑战性和诱惑性,让每个经过此路的人都会留下感叹。翻过海拔5000多米冰天雪地的东达山,跟着就是极具挑战的怒江七十二拐。</h3> <h3>梦幻般的然乌湖晚景:然乌湖周边景色各不相同,色彩丰富浓厚。湖岸之上的树影,春夏婆娑蹒跚,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让人如入梦幻之境。</h3><h3>某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然乌湖边,她就静静地躺在群山之间。原来然乌湖是纤尘不染的蓝色,水面是碧蓝的,天空是翠蓝的,宝石蓝的天空倒映在湖面。山坡上的植物也绿中带蓝,灰色的石头也染上了淡淡的蓝色,视野中都是蓝色的,洁净如镜的碧蓝湖面在近处高山远处冰峰的映衬下,更像一幅诗意的画。一阵微风拂过,拂皱一片碧水,泛起粼粼波光;又有一只孤鸟掠过湖面,留下圈圈涟漪。纯净的来古冰川陪衬着蓝色然乌湖,使它们更像一面透明的镜子,照向天空,照向群山,照出了人间的情与爱。</h3><h3>大家静静地望着然乌湖,风停了,水平了,一切都是那么的静。现在的她更像一位冰清玉洁的蓝美人,安然地闭目沉睡,温柔、恬静、不韵世事,枕头就是草甸、森林和雪山。目光上移,蓝天下的那块枕头和湖面下的那块枕头相对着,一样的画面,一样的颜色,就像一对冷艳的双胞胎姐妹紧紧地相拥着,一个望着上头,一个望着下头。面对此情此景,大家都对好镜头,咔嚓,咔嚓,留下了一个个美妙的画面。幸福时光就这样伴随着玉湖和高山雪水慢慢地流淌……</h3> <h3>圣湖羊卓雍措一瞥:据说有缘人可以在羊湖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为了这个传说,许多信教徒不惧万里之遥不畏迷途之险来到这里,虔诚的想要获取更多与自己有关的前世今生。来这里看看吧,看这里干净的湖泊、成群的水鸟、神秘的传说,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但不要纷扰它。</h3> <h3>吐蕃第一王宫--雍布拉康: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从天梯下降,被雍仲本教徒发现,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示意。他们了解到他是从天界下来的,也就是说他有资格作藏疆之王。这样他们就用肩头当作他的舆座把他高高抬起,由此称他为聂赤赞普。史书记载雍布拉康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h3> <h3>藏民族文明的摇篮--雅砻河谷:雅砻河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是藏民族生息繁衍的发源地,蕴育民族文明的摇篮。雅砻河谷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人类历史文化的百花园里结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绘制出一幅神秘、古朴而又壮丽的画卷。</h3> <h3>班公措的快乐精灵:班公湖位于喀喇昆仑高山槽谷内日土县,雪山环绕,海拔4242米,由于光照、水深、亮度等因素,水面呈现出墨绿、淡绿和深蓝等不同颜色,美得令人心醉。由于湖滨鸟儿与人类长期的友好互动,平时它们总会在离人群很近的地方悠闲地来回走动,当人们将食物——比如馒头碎块抛向空中时,数十上百只的鸟儿会迎面而上,围着你翩翩起舞。每年5-9月间,沉浸于蓝天绿水湖光山色中观看在世界海拔最高处的鸟儿展翅飞翔和低空滞留盘旋身姿的壮观场景,对于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们也是一种难得的视觉冲击和精神享受。</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日土境内众多的岩画和文化遗迹享有盛名。它们记录了佛教、苯教及早期原始祭祀和“坛城”,表现了象雄古老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和宗教信仰。</h3> <h3>阿里的灵魂所在--札达土林:“远观土林,层峦叠障,陡缓相间,跌岩起伏,森若城廓,沿河谷亘横绵延数十公里,与四周的雪山将相辉映,岭翻浪涌,峰跃惊涛,展现扎达土林地貌的宏大气魄。构成土林的地层形成已有200万年至2000万年的历史。”由于土林的高大奇特,汽车在其间行驶就如同围绕着巨人的脚转圈。</h3><h3>有人说扎达的霞光是最绚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这是土林借了一种秀气;有人说明媚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气,使之仪态万千,似城堡、似碉楼、似宫殿;有人说艳丽的朝霞施以土林以骄健的体魄,让其容貌更显陡峭挺拔,雄伟多姿。扎达土林中的秀气和灵气,好像就是为的与人世结缘似的,任何一片土丘、土林,都可以让观者有所思索,思索它们的奇妙,思索它们的过去。</h3> <h3>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一瞥:学院位于海拔4000米的山坡上(其实许多较大寺院都有类似的五明佛学院),一万多名僧侣的简朴僧舍就是一座座绛红色小小木屋,以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地环绕在四周的重重群山坡上,一眼望不到边。修行者的生活很艰苦,山上没有自来水,用水都要到山脚下去背。戒律十分严格,出家的男子称扎巴,女子称觉姆——女尊者,男女僧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彼此也不互访,平时也没有闲散人员。学制一般6年,特殊学科学制13年。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h3> <h3>稻城亚丁:稻城亚丁保护区众峰绕拱,巨大的海拔高差及大面积的高原温泉,使得区内坡陡峰峭、水清山绿、气候温湿、物种丰富。这又构成了独特的生物、水文、气象景观。关于稻城亚丁有人说是一个让人心心念念的地方,也有说是摄影者的天堂,情侣旅游的最佳去处。是因为它独特的原生态,独有的和自然风光,包括巍峨的雪山、郁郁葱葱的草甸、五光十色的湖泊和地质公园等,好象雪域高原的美景全都汇聚于此。</h3> <h3>尼洋河畔:尼洋河是林芝的“母亲河”,又叫“娘曲”,藏语意为“女神的眼泪”,是高原最美丽的河。在高山峻岭之中冲破重重阻力,跨过条条障碍,匆匆忙忙奔流向前,到了下游已完全进入佳境。汇入雅鲁藏布江之前河面尤其的开阔,水流参差交错,清幽明澈见底,沿岸绿树成荫,草甸、灌木丛遍地,油菜花烂漫,迷人的美景一个接着一个,目不暇接。300公里的尼洋河就是一幅300公里的风景长卷。</h3> <h3>桑耶绿塔: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全名“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意为“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境内。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布局。它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生殖崇拜也是其内容之一。绿塔建在大殿的东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塔基甚高,共三层。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砖为土加粗沙烧制,质地坚硬,釉色苍郁而富光泽,极其精美。</h3> <h3>天上小城---狮泉河镇:海拔4255米的高原小镇,人口2万。从前有人给小镇定义为“天街”,现在又被称为“天上阿里”。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之前这里没有人烟。1966年阿里行署从噶尔县昆沙(现阿里昆莎机场)迁来此地,到了20世纪80年代小镇建设初具模型,现已各类设施功能齐全,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经济文化和边贸中心。尽管小城的建筑都是水泥加钢筋,但外表装饰却力图表现藏式的棕、白两种主色调,白色的屋顶和主墙,关键结构多用棕色颜料涂染,其间穿插红、蓝图案,在街道两旁的廊柱和灯饰等也力求红白间隔的藏式民俗风格,处处显示出藏文化的审美情趣。</h3><h3>如今狮镇已在一条主干道两侧建成一条长1公里的班公柳林绿化带,这对天上小城的人们来说是一件极自豪的事。最让他们自豪的是盖过斑公柳林带的狮泉河水电站建设。狮泉河年降水量75毫米,除去秋冬偶尔降雪及冰霜,长年极少有雨。水电站建设解决了狮泉河用电问题的同时,也因一道拦河大坝抬高了水位,拓宽了水面形成了“狮泉湖”。新“湖”极大地改变了小镇的生态环境和布局,曾经荒凉无垠,干燥得人们鼻孔冒火的小镇已有碧波荡漾的水的世界为伴,人们临水而居,干燥的戈壁滩变成了滋润之地。新的生态环境也引来一批批身着黑白闪着银光霓裳的天使,它们或在水面展翅比翼,或在水中游弋嘻戏,给小城更增添了新的生机。</h3><h3>狮泉河镇不同于国内其他所有城镇之处是于2014年位于狮泉河镇南25公里处的国内首家阿里暗夜公园开园,这是我国首家以星空观测、星空摄影、星空保护为主题的暗夜公园。</h3><h3>最后令人兴奋的是在这流水般人口的小城竟与15年前藏友邻居相见,能重温旧谊也是一件快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