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构建学本课堂推进会个人教学反思</h3> <h3> 11月23日,在我校召开了“全县教学工作推进会”。我承担了本次会议的第一项任务,课堂教学改革公开观摩课中的常态课,所谓常态是指:一是这节课跟进度;二是没打磨;三是学生课前没学;四是我自己带的其他五个班也没上过。</h3> <h3> 反思这节课,场所和场景都变了,我的心情和教学效果也随之变化了:场所由教室到了四楼会议室,场景由平时的我和学生到还有170多个教育同仁参与到我的课堂。他们有县教体局全体领导和干部;有局属二级单位领导及干部;有全县中小学校长;有全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优秀教师代表;还有我们学校的大多数老师。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听课无数,要么自己本身就是“能手巧匠”。这样的场景里,我又是第一次上常态的公开课,整节课里我的心里环境也不由自主的随之改变:“不能拖堂”的意念占据了我的心境的主体;各环节“不能出错”占据了心境的其余部分;我只想着顺利完成任务即可。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和教学设想大相径庭、悬殊颇大:优点少于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远不如平时的课堂学习效果。真可谓是:场所变化,效果变化。</h3> <h3> 这节课仅有的优点是:一是呈现了我本学期的课改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帮”;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的生成与解决,即有了问题意识;体现了教案和学案这个“脚手架”(教学设计)的智慧与付出。二是AR地球仪演示和希沃授课助手的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三是教学设计中的可能性学习目标完成了。四是引导质疑即“问计于生”。</h3> <h3> 这节课的优点是微不足道的,缺点是显现的,具体表现为:</h3><h3>1.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我平时课堂表现差一点点,每个环节的上课效果都不如平时。</h3><h3>(1)课前未能按设想调节气氛,结果整节课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没有进入学习兴奋点,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h3><h3>(2)导入环节的两个情景交代不清,拓展延伸效果受到显著影响。虽然整课做到了首尾呼应,但参课的很多人没听懂课的内容,教师对学生也没引导到迁移应用知识和拓展延伸的层面设计上去,如课前设计由知道“伦敦海雾”拓展到40—60纬度大陆西岸的海雾都有“盛行西风”带来的海洋水汽这一原因;再如由知道“马纬度”事件发生在30°纬线附近下垫面性质一致的情况下是无风干热的原因,巧妙的探究出这个事件现在不会发生,如果现在要在运送马匹就选择在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从而落实气压带和风带是移动的这一科学素养和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的重点知识的突破,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遗憾的是没有拓展到学生对北纬30°亚欧大陆东岸——我国所在地却绿草如茵的问题质疑,抹杀了一次生成问题的机会。试想这两个遗憾对学生“学”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效果影响之大。</h3><h3>(3)自主学习环节,省去了学习获得成果的展示,不能明确体现学生自学效果。如学案中自学时的任务:初步填图、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的初步总结等没展示,也就不能体现教师真正做到“学生会的教师不教”。看似很小的环节,其实扼杀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的体现。</h3><h3>(4)师生互 动,重难突破环节——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被老师剥夺了。这是一个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和风的形成原理合作完成的环节,由于一味的追求时间效率,嘴上安排学生合作完成,但留给学生的合作时间很短,实际上却是在师生合作中完成,又一次剥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表现出对学生潜能的否定和不信任,学生又一次没有了绘图、表达、质疑、再次生成问题的机会,缺失了课堂合适学习的精彩片段,更重要的是这环节要落实学习目标,形成学科素养尤其是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这两大素养。所以,这其实是这节课最不成功之处,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不合适的课堂教学。</h3><h3>(5)课堂总结环节直接缺失,学习效果落位低。这一环节缺失不是因为没设计,设计很到位,还是时间催促我,我斜眼一看时间已到,心想:“该讲的都讲了,那就下课吧”,“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脱口而出,不由自主就结课了。结果学生的知识收获,思维收获,价值观的提升就在我的指令中变得微不足道,这不是我的设想,也不是我想要的效果。</h3> <h3>2.学生的最终学习绘图成果没有手机投屏进行展示和评价,不能体现师生和谐的课堂。</h3><h3>3.探画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式图没能在课堂完成,只是用题型突破了一下,估计部分同学没能体验到。</h3><h3>4.学生提问正尽兴时被阻止,可能会把更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暴露。</h3><h3>5.说课时反思欠深刻,当时好像想不来哪里不合适,不合适的原因是什么。</h3> <h3> 冷静地思考这节课,为什么场景变,教学效果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主观原因之一是自己的历练不够,平时的公开课上得少,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公开课是第一次,自己的自信不足,情绪未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课堂上顾此失彼,只有时间观念,冲淡了学生学习效果应该更多体现地观念。主观原因之二是我的课堂教学改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还有很多细节驾驭不到位,例如自主学习环节到底是放在课内还是课外,合作学习方式到底应该怎么进行省时有效等等。主观原因之三是教学设计中想呈现的内容和观念太多,内容取舍欠合理。客观原因是这节课的内容难,知识点多。</h3> <h3> 面对以上的问题,今后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h3><h3> 1.坚持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等理论学习,认真思考自己课堂教学改革中弊端,科学合理地从细节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h3><h3> 2.坚持多听课、观课,不断地学习身边的优秀,取长补短。</h3><h3> 3.坚持多上公开课,虚心接受自己的课被诊断、汲取评委和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h3><h3> 4.聚焦教学设计,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h3><h3> 5.加强团队协作,报团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