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Hagia Sophia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宗教建筑。 它被认为是拜占庭艺术和建筑的杰作,拜占庭最著名的建筑,并因被不同宗教使用而闻名。</p> 希腊语Hagia Sophia 的意思是无上智慧。我这翻译杠杠的,就此申请专利,原创。 <p>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开始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直到公元360年,君士坦丁二世的时候才完工。经历数次火灾,后毁于暴乱。此后,查士丁尼又用了六年的时间将它重建。查士丁尼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励志重振罗马。教堂三次建成,第三代教堂在公元537年12月27号启用,标志着查士丁尼牢固掌握了君士坦丁堡的大权,宣告了君士坦丁堡当时在基督教世界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打造了一个纯基督教的城市,一个新罗马。</p><p>多事之秋,这时期中国径历了东晋,南北朝和隋朝。</p> <p>建成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首先用作希腊东正教基督教大教堂916年,从537年竣工之日到1453年,一直是基督教圣地。</p> 其圆顶的顶部高出地面180英尺(55米),成为了当时世界最高建筑。 <h3>在西班牙塞维亚维亚主教座堂完成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保持最大最高教堂的地位达一千年之久。<br></h3> <p class="ql-block">在忽必烈统一中国元朝时期,公元一千二百年,土耳其人建立奥斯曼帝国。明朝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变为清真寺,将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等基督教用的器皿移去,用泥灰覆盖基督教画。日后又逐渐加上了一些伊斯兰建筑和设施,如米哈拉布,敏拜尔,唱经楼 Mihfili及宣礼塔。将其改建成一座奥斯曼帝国清真寺, 被用作清真寺481 年。</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人的第十次十字军东征曾将君士坦丁堡宫殿与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大量文物和金银财宝运回威尼斯,还砸烂了圣索非亚大教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堂。</span></p> <h3>相反位于西班牙南部古城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Mosque of Córdoba 被改为基督教堂。<br></h3> <h3>米哈拉布Mihrab是一种清真寺里特有的,半圆形的壁龛。它经常开在基卜拉墙(朝向麦加天房方向,穆斯林礼拜的神圣方向的那堵墙)中间。<br>圣索菲亚的米哈拉布在教堂后殿Apse,伊斯兰建筑师在后堂新建了一个祭台,米哈拉布被布置在祭台上正对着东方麦加Mecca的位置。上半部分有一圈墨绿底色的土耳其瓷砖,瓷砖上用金色的阿拉伯书法撰写着古兰经上的语句。<br></h3><h3></h3> <p class="ql-block">壁龛右侧有一座带阶梯的高台,是在主麻日时,为伊玛目站在上面带领诵读《古兰经》而用的,叫敏拜尔Minbar。其方向须朝向麦加,所以圣索菲亚的高台只好朝内侧方向偏转。伊玛目是在清真寺主持仪式或传授课程的。</p> 叫拜楼Minarets也称宣礼塔, 为清真寺建筑的一角的高耸细长的塔楼,尖塔的顶部为清真寺中最高。圣索菲亚的四座宣礼塔, 是在教堂改建为清真寺之后增加的。穆斯林既不敲钟,也不吹号,而是在宣礼塔上高声宣礼。从前宣礼员爬上清真寺的叫拜楼上呼叫信徒礼拜,现改用大喇叭。宣礼员的呼唤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其悠扬的诵经声尤如美妙的歌声。在土耳其,有一个每年一度评选全国最好的宣礼员的竞赛。 <p class="ql-block">在庭院Atrium里有1740年加建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角亭</span>净礼池 Baman。由大理石打造,<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镶嵌金饰,</span>中央是一个水池。外边有众多的水龙头,是为了穆斯林信徒清洁仪式之用。</p> 圣索菲亚大教堂从1935年2月1日到现在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193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放置地毯被移走,覆盖在马赛克镶嵌画上的泥灰由专家细心地擦去。成为博物馆之后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称为阿亚索菲拉博物馆(AyasofyaMüzesi),实际上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筑物本身以及其中的艺术品。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是中古时期巨大建筑奇迹,宏伟华丽。</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伊斯兰建筑主要源自拜占庭及波斯风格,而这两种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地理条件有关。圣索菲亚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砖块。由于两河流域缺少石材和树木,当地建筑传统材料为夯土、土坯砖。砖的建筑叠砌结构形式,不外乎叠和拱。波斯建筑曾以叠为特色,而后从罗马传来拱的技术逐渐取而代之。相对来说,拱的受力更为合理,结构也更稳定。穹顶要用砖来覆盖较大跨度的空间,显然拱是最符合力学原理和材料特性的结构形式。</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的象征,与希腊雅典帕台农神庙中的半穹顶相同。</p> <h3>视图描述:立面图,外观,端面图, 显示内,外部窗户照明类型。<br></h3>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在穹窿的底部开了40个小窗户,光线倾泻而下,而万神庙是中间一个大圆洞。从窗户射入的光线多层次地投射到室内表面,使室内呈现迷幻色彩,彰显其丰富的光彩和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圣索非亚大教堂也是建筑智能,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第一杰作。建筑师成功地结合了圣殿设计中的纵轴传统元素:庭院,前廊,中殿,走廊,书房[atrium, narthex, nave, side aisles, galleries, clerestory]。</p> <h3>其两位建筑师是精通几何的数学家希腊米勒图斯(Isidore)和工程的科学家特拉勒斯(Antrahemius of Tralles)。 该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上拜占庭式建筑的最好典范,其建造规模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br></h3> <h3>外部前廊Exonarthex, 教堂的三个大门入口。由红白砖块交替叠成,这建筑的主体也都是由这两色砖组成。伊斯坦布尔的大部分清真寺是仿效此古法。</h3> <h3>内部前廊Narthex,典型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式大教堂的建筑元素。位于教堂中殿西端,与教堂主祭坛相对的入口的前厅区域。是中殿大门前的封闭通道。狭长而封闭的前廊Narthex,通常为柱廊或拱形,跨过教堂入口的整个宽度。是早期基督教堂特有的入口特征。<br></h3> <h3>圣索菲亚大教堂前廊共有九道支撑券拱。</h3><h3></h3> <h3>包裹着青铜的橡木大门,里面是帝国大门Imperial Gate。<br></h3>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有穹窿的集中式布局,但是它和古罗马万神庙的区别在于,它的基座不是穹窿直接延续下来的圆形墙体,而是一个方形基座。</p><p class="ql-block">整个中殿Nave大厅内看不见支撑柱,这些支柱隐藏于内墙内,形成这种主穹顶没有任何支撑腾空悬起的视觉效果。</p> <h3>圣索非亚大教堂最著名的是宏伟而庞大的圆顶,是结构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h3> <p class="ql-block">圣索非亚大教堂将东正教大教堂的传统设计元素与大型圆顶屋顶结合在一起,中央穹顶浮在窗户上,由前后两个半圆顶和两侧两个拱形开口的四个凹形三角形的悬垂齿支撑。在一个方形基座的上面架一个圆形的穹窿的顶,这样的结合便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构件叫帆拱。穹窿和下面的半圆拱之间形成的三维弧面,就像被风张开的船帆,所以叫帆拱。这是拜占庭建筑的重要特征。</p> <h3>两个门廊(或前后殿)的半圆顶,后殿的半圆顶。</h3> <h3>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内部在装饰方面也具有创新性。奥斯曼帝国阿拉伯文字的书法变成了大教堂内部的装饰。</h3> <h3>这些悬挂在空中巨大的圆框,上有阿拉Allah、穆罕默德Muhammed、四大哈里发(阿里Ali、奥斯曼Osman、欧麦尔Omer、埃部·贝克Ebu Bekir ) 及穆罕默德两位孙儿(哈桑Hasan、海珊Hussein )名字的阿拉伯文字,是书法大师Mustaf Izzet Efendi的杰作。<br></h3> <h3>偏厅之一</h3> <h3>净洁瓮<br>在公元前2世纪穆拉德三世从帕加马运来了两个古希腊汉白玉大瓮,放置在清真寺正殿两侧。<br></h3><h3></h3> 其大理石柱子镶嵌画及装饰等内景布置极具艺术价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65米见方</span>彩色大理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圆盘</span>装饰的地面,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的肚脐”,<span style="font-size: 18px;">Omphalion希腊语“中心”,</span>是世界中心,历任苏丹就是在这个地方加冕。代表着基督的存在和上帝的力量,也是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的各种色彩的大理石构成的地面,由30个各种大小的圆形组成。中心圆圈代表太阳和皇帝的绝对统治,而各星球则绕着它运行。奥斯曼帝国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后,Omphalion曾被地毯覆盖起来几百年。</p> 从内部前廊北侧的坡道,可通往二层。 <h3>二层回廊的中央,位于帝国大门正上方的位置是皇后包厢,与后殿直接相对,绿色古董石盘标志着皇后宝座的地方。<br></h3> <h3>这些在1847年至1849年间安装的吊灯, 已经古旧。<br></h3> 一楼天花板奢华的金箔昆虫画。 <h3>相比之一层, 上层二楼的装饰比较简单,其天花板只是在粉刷成黄色的基础之上勾勒了一些简单的花纹。<br></h3><h3></h3> 二层帝国楼座的几何图案镶嵌画。 <h3>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最著名的装饰元素是金色的马赛克壁画。在墙壁,拱门上都绘有有关教会的马赛克画。<br></h3> 后殿 726年,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颁布一系列的诏令抵制偶像崇拜,命令军队摧毁一切圣像,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的所有宗教画像及雕像被清除。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被改建成清真寺,它的马赛克画被抹上灰泥,二层楼座的镶嵌画都被擦掉 。1935年,覆盖在画上的灰泥由专家小心翼翼地除去。 <h3>后庭穹顶上高处的圣母耶稣的壁画。<br></h3> <h3>前廊帝国大门上壁的马赛克画《最后的审判》Desesis:在审判日利奥六世向基督求情。这是九世纪晚期至十世纪早期的作品。马赛克画上利奥六世向基督圣像躬身跪拜,基督坐在饰有珠宝的宝座上祝颂,左手拿着一本打开的书籍。书上写道:「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的光。」在基督的两肩处各有一个圆雕:左方是握有权杖大天使加百利,右方是圣母玛利亚。该马赛克画可追溯到1261年。由于其特征的柔软性,脸部及其微妙的色调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马赛克之一。</h3> <h3>Comnenus mosaic 圣母玛利亚环抱孩时耶稣居中, 儿童基督用右手祝福,左手翻圣母玛利亚环抱孩时耶稣居中, 儿童基督用右手祝福,左手翻转。 玛丽伴随着“上帝之母” MP OV的字母组合。 在基督周围有十字形的灵气。约翰二世皇帝手持金钱居左,右边是艾丽妮Erine皇后。</h3><div><br></div>在艾琳女皇右边,最右边的侧面还绘有王子 Aleksios。上面刻着``亚历克西俄斯在基督里,罗马人的忠心国王,出生于紫色''的字样。 17岁(1122年)的他肤色黝黑,头上也有黑色的雨云。甚至选定镶嵌物也反映出阴郁的色调,年轻时便死于结核病。 通过观察研究它们的板块不同风格,该板块被认为比他父母的画晚一年而作。<br><br>另有一幅关于Alexios I Komnenos的画,不易发现,没有找到。亚历克修斯一世,在1081至1118年间是拜占庭皇帝。尽管他不是Komnenian王朝的创始人,但在他统治期间,Komnenos家族才得以全面掌权。 <h3>The Comnenus mosaic 在南楼座东侧墙壁上的女皇佐伊马赛克画出自11世纪。该画上的基督圣像身穿深蓝色长袍(拜占庭艺术的习俗),他坐在金色背景的中央,右手祝颂左手拿着圣经,在他头项的两侧分别写有「 IC」及「XC」,意指「耶稣基督」(Iēsous Khristos)。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分别在耶稣的左右侧。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钱包,象征着他给教堂的奉献;佐伊女皇手持卷轴,象征着她的奉献。<br></h3><h3></h3> <h3>The Deësis mosaic 残缺的三圣像马赛克画估计可能出自1261年,它被用来表示结束了57年罗马天主教的统治,回归正教信仰。这是第三幅位于二层帝王楼座的镶嵌画。三圣像马赛克画同样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调而被广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精良的马赛克画。</h3> <h3>该壁画原型。耶稣居中,圣母玛利亚居左,施洗者约翰居右。</h3> <h3>位于南侧出口上高处的半圆顶的画上圣母玛利亚坐在没有椅背的宝座,儿童时期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她的双脚安放在台座上。这幅画被认为是复原自六世纪,原画在骚乱时被毁坏。该画被镶嵌在原本是金色的底面上。</h3> <h3>六翼炽爱天使<br>穹顶的支撑拱门上覆盖着四个六翼天使的画。因伊斯兰教是认可天使的,所以得以保留。<br></h3> 哭泣柱 <h3>柱上有一小洞。早在拜占庭时期,人们就对这根廊柱表面所聚集的潮湿水份惊奇不已。传说,如把手指伸进洞里,手指变湿,那你的所有病痛都会不治而愈。</h3> <h3>也叫许愿柱。人们把大姆指放入凹槽,许个愿,其它四指逆时指旋转一圈,愿望就会实现。如今想通过这根铜柱上的去亲手感觉一下, 游客太多, 需要排队。</h3> <h3>在大教堂前廊南面的一道门, 现在是被用作博物馆的一个出口,当初却是宗教仪式时专供帝王出入使用。</h3> <h3>上刻有画押字的青铜两翼门。</h3> <h3>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中,有五个属于奥斯曼帝国苏丹及其家人的坟墓:<br>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之墓<br> 苏丹穆斯塔法一世之墓<br> 苏丹塞利姆二世之墓<br> 苏丹穆拉特二世墓<br>王子陵墓。<br><br>墙内建筑不对外开放。<br></h3>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要附属建筑物之一,该结构被称为苏丹穆斯塔法一世和易卜拉欣一世之墓,是大教堂的前洗礼池。 它覆盖无边框的圆顶,并具有八角形的内部布局。 在变成坟墓之前,该结构曾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用作灯油的储藏室。<br> <div>1639年去世的穆斯塔法一世和1648年去世的易卜拉欣一世被埋葬在这里。 包括穆斯塔法一世和易卜拉欣一世在内,墓中共有19具石棺。 艾哈迈德一世的女儿和穆拉特四世的卡亚苏丹的女儿,艾哈迈德二世和其他王朝的子孙都被埋葬在结构中。<br></div> <h3>从二楼窗口一探这片建筑。</h3> <h3>前面提到第三代教堂。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现存建筑是第三代教堂。</h3> <h3>第一代教堂被称为「大教堂」在360年2月15日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位时启用,大教堂建在正在兴建中的帝国皇宫旁。附近的伊莲娜教堂在较早时已建成并作为主教座堂,直至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这两所教堂同为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教堂。<br><br>索克拉蒂斯(380年-440年)记述了第一代教堂,认为是君士坦丁一世所建。它被建为拉丁柱廊式的大教堂,附有长廊及木制屋顶,还有一个天井。在当时被誉为世上最出色的历史建筑物之一。<br><br>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一世与皇帝阿卡狄奥斯的妻子、皇后阿丽亚·尤多希亚(Aelia Eudoxia)发生冲突,因而在404年6月20日被流放,因此而起的连串暴乱使第一教堂毁于一旦,关于第一所教堂的一切现已彻底消失。<br></h3> 第二代教堂<br>狄奥多西二世下令兴建第二代教堂,于415年10月10日落成,这个木制屋顶的教堂是由建筑师鲁弗留斯所建。 532年1月,尼卡暴动引起的一场大火将第二代圣索菲亚大教堂烧成渣滓。<br><br>第二代教堂的数块大理石残骸幸存至今,这些石块上的浮雕展示了十二羔羊、十二使徒等图像。这些石块原来是正门的一部分,现安放在教堂的庭园内。这些石块是在1935年由A. M. 施奈德对西庭的一次挖掘当中被发现,由于担心损害现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发掘工作再也没有继续。<br> 第三代教堂(现存建筑)<br>532年2月23日,在第二代教堂被摧毁后的仅仅数天,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决定兴建第三代截然不同的大教堂,第三代教堂较前两所更为宏大雄伟。 <h3>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双筒状支撑大穹顶,使其内部空间大。以后的清真寺多以此为蓝本而建造。只是内部多加了不少支撑柱,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因支撑柱少,几次地震受到严重破坏。553年8月及557年12月的地震使主圆顶及东面的半圆顶破裂,558年5月7日发生的地震使主圆顶彻底倒塌,而869年1月8日的地震使一个半圆顶倒塌,989年10月25日发生强烈地震。<br></h3> 在拜占庭人重夺君士坦丁堡后,大教堂已显得相当破败,西面的四道扶壁大概就是在这时加建。 1317年,安德洛尼卡二世在教堂东部及北部加建四道扶壁。 1344年10月的地震使教堂的圆顶崩裂,部分建筑在1346年5月19日倒塌,教堂在此后关闭。 1354年,建筑师阿斯特拉及佩拉尔塔负责教堂的修缮工作。 <h3>土耳其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下令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博物馆,禁止把此处用作宗教礼拜场所。2006年土耳其政府允许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的一些小房间用作小型祈祷室。</h3> 刚到的第一天就进这里面参加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侧面的一个小型穆斯林祈祷室六点半的晨拜。就是从图中门进。 <h3>祈祷室里面拍的唯一的照片。</h3> <h3>里屋只有宣礼员的妻子与我,外堂不到十个穆斯林。晨拜后他们进入内堂,我没敢跟进去。凭以往的经验,女人不让入内室。现感到后悔,应紧随宣礼员的妻子。</h3> <p class="ql-block">后注:2020年7月1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向外宣布最高行政法院决议,作为博物馆的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于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开放,并将其管理权移交给土耳其宗教事务国家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欧洲的建筑多使用石材所以很坚固,万年不朽,故而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考古</span>就很确切。中国的建筑材料多是土木易损易风化,导致历史不确切。</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建筑木材和粘土为主,和西方建筑石材为主,都是地理条件、规模、建筑目的和建筑成本决定的。地中海沿岸大理石多,火山灰的原始混凝土多,也就决定了其建筑会保存很久。古建筑取材都是因地制宜。木头多的地方用木头,石材多的地方用石头。</p> 写于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