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湖小 外出学习】创新校本课程 传承非遗文化 激发爱国情怀——临沂市中小学课程设计现场研讨会

王常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1月21日下午临沂湖南崖小学参观团在初殊珠主任的带领下前往临沂光耀实验学校学习参观,倾听学习了四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堂,分别是张译文老师的《草编》,司常娟老师的《沂蒙古陶》,杨帆老师的《沂蒙煎饼》和任丽娜老师的《我做沂蒙非遗小传人》。四节课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使我们感悟良多,收获颇丰。        张译文老师的《草编》目标定位准确,资源引入恰当。开头以谜语导入,在学生猜不出来的情况下,又运用了古诗,谜底包含在古诗里,既增加了猜谜的乐趣,又巧妙地引出了自己的主题。        司长娟老师的《沂蒙古陶》在新课呈现环节让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同学们自信大方地讲述了自己参观临沂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所感,将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杨帆老师的《沂蒙煎饼》可以用惊艳一词来形容了。杨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风趣幽默,金句频出。学生们在课堂中不仅学会了烙煎饼,还感受到了沂蒙人民包容和奉献的伟大精神。        任丽娜老师的《我做沂蒙非遗小传人》思路清晰,详略得当。        11月22日上午我们还参观学习了光耀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光耀学校共开设了编织,手工,足球,陶瓷,葫芦丝、古筝等45门课程,门类齐全,真正满足了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看得出来学生很喜欢这些课程,既获得了艺术的享受,也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随后,季玉秋校长向我们讲述了光耀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向参会的老师们就如何开设非遗课程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季校长讲道,非遗课程的开发理念就是在传承中育人,开发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自下而上”,选取内容的主要依据学生素养和兴趣发展需求以及学校拥有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是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紧接着河东区教科研中心马春燕主任激情澎湃地给我们讲述了河东区非遗课程的开展情况。在马主任的报告中,我们也一睹了河东区非遗校本课程的精彩。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光耀实验学校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工作,充分展示“非遗”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这对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忱有着重大的作用,也为我校下一步开展非遗课程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宝贵范例。

课程

非遗

老师

沂蒙

校本

光耀

河东区

学生

煎饼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