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座无名山上,散落着几户人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迁移山下,偶见留守老人,守着祖辈留下的老屋和屋前屋后的土地、山林。一切原生态!</h3> <h3> 幽长的石板路,是古徽道的一段,仿佛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可以想象当年徽商担着货物来来往往的景象。</h3> <h3> 少有陌生人光顾,我的出现,让几只土狗狂吠不已,打破了原本的寂静。</h3> <h3>小猫小狗是留守老人最好的伙伴,歇息时逗着玩会,其乐融融。</h3> <h3>老人比较健谈,说了自家的情况,对生活比较满足,日用品山下的超市个把月会开车上山一趟,多买些备足,儿孙们也会抽空送些。只是今年秋冬大旱,老人说一百多天没有下雨了,快没水吃了,现在每天要去离家约一公里的地方挑水,好吃力。说着说着,老人说,我带你去看看挑水的地方。我答应着对老人说,你把水桶带上,顺便挑担水回来不好吗,老人说,早上挑了两担水,上午又挖了地,我累了,没劲挑了,面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我不好再说什么,便跟着老人去看水源。</h3> <h3>跟在老人后面,走过一块田野,穿越一片树林,再下一条土坡,终于看见了老人说的水源。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一眼泉水,细细的流出,汇聚在一个巴掌大的水宕里,老人用半块毛竹做成竹简,将水宕里的水引到一口旧锅里,这就是老人两口子这段时间的饮、用水</h3> <h3> 回程又是这般的爬上爬下,难怪老人说他早晨挑了两担水,累了,不想挑了!</h3> <h3> 几株大树直立村口,尚存秋意,一并录入镜头! </h3><h3> 最后一片,本人村口立照留存。</h3> <h3>后记:本篇图拍摄于11月24日,文成于11月25日。欣慰的是25日喜雨,多少能缓解一些旱情,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