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基层委的菱湖支部,赴安徽省黄山市考察徽文化古村镇保护利用,和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h3> <h3>黄山市有丰富的历史自然人文资源,兴旺的旅游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益。</h3> <h3>塔川古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落,数十株200余年树龄的古樟木群为最大亮点,依据地形坡度,该村设计了用草绳编织十二生肖动物塑像和展示农作物丰收广场互动游乐场,开设农家乐,吸引了各地游客,尤其是摄影基地的建立,兰天白云、青山迤逦、古樟翳天、植被茂盛,游客如织,央视也播放了塔川秋色。该村依傍黄山景区的金名片,避开了人文资源不足的弱项,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強化山村农家本色,成了旅游景点,带动了歺饮业,并和门票收入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h3> <h3>草绳编织的十二生肖动物。</h3> <h3>250年树龄的古樟。</h3> <h3>黄山市的黄山区和徽州区的徽式民居,是徽文化的重要亮点,在青山群峦中焕然一新。</h3> <h3>22日上午,我们在黄山区统战部、投资促进局、文旅体局及开发区管委会的热情接待和安排下,驱车绕太平湖水库沿山区公路,来到安徽省历史文化古村落黄山区永丰乡景区的岭下村。</h3> <h3>沿路侧的五座古牌坊,首先映入眼帘。</h3> <h3>松川溪清澈见底,群山环绕,新旧民居建筑错落有致。</h3> <h3>当地的文史学者汪建平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岭下村的人文历史掌故。</h3> <h3>岭下村的苏家大院。</h3> <h3>民国文人苏雪林(1897一1999)塑像。</h3> <h3>苏雪林在故居创办的海民学舍。</h3> <h3>苏雪林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在台湾成为著名国学大师,著作等身,故世后魂归故里,坟茔就在村东的凤凰山上俯视着梦中的故土。她的故居是省级文保单位,经修缮后辟为苏雪林纪念馆,展出了她的著作和遗物,开放成青少年教育基地。</h3> <h3>我们来到村西半山坡的育才小学。这是当地乡贤在民国初创办的新式小学,因其教学质量高,受民国总统黎元洪的褒赞。沿坡石阶苍苔显示年轮的投射。原校舍坍毁,近年由黄山市拨款在旧址按原貌修复,成为市级文保单位。陪同的区乡领导指着校舍说,内装修和油漆尚未完成,而我们闻着新木料散发的清香,恍如看到了一张张童稚的笑脸,而汪建平老先生则边走边诉说着读书时的童趣,小山村育人的摇篮总长存于乡情乡愁之中。大门外平台上的百年古樟浓荫蔽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昔日的少儿,如今已是古稀老人,我们看懂了汪建平老先生和区乡有关领导眼神的心意。</h3> <h3>我们在村中小巷,见到了很多清代的古民居大宅院,有的尚好,有的損毁,高墙斑剥的历史沧桑随处可见。</h3> <h3>我们来到清代古建筑苏氏祠堂,恢宏的建筑昭告着苏氏的辉煌。现经有关部门稍作修缮,成为岭下村民的文化大礼堂了。小山村竟留存这么好的大宗祠,足见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的強烈,也是宗族文化的強力传承。</h3> <h3>我们来到了卓村,又一个古村落,只见杜冠英故居正在全面彻底修缮。</h3><h3><br></h3> <h3>杜冠英是清晚期的一名武举人,曾任浙江镇海卫守将,当法军舰攻打镇海时,他率领士卒奋勇抗击,击伤法军舰,迫使法军撤退,他因而立功受表彰。他的故居希范堂三进,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现为安徽省文保单位。原住户为杜冠英后裔,现由政府买下,彻底修复。我们走进大宅,木工泥工忙碌着工作。古宅的保护,修复至关重要。黄山市非常重视文物修缮,拨出经费,雇请专业技工,修旧如旧,房主后裔积极配合,当地乡政府和村民热情支持,文化自信深入民心。</h3> <h3>永丰乡的希贤桥是南宋古桥,保护得很好。</h3> <h3>我们感谢永丰乡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黄山市、区、乡各级政府重视保护古村落古建筑的恒心和有所作为,正是徽文化传承弘扬的核心。陪同的程乡长说,徽字拆解就是山水人文,说得真好!</h3> <h3>2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仙源古镇,受到了镇领导的热情接待。仙源镇原是宋代太平县城。我们参观了城郊森林公园和黄帝车公殿。</h3><h3><br></h3> <h3>进入旧县城南门,一座宋代古桥吸引了大家。三孔富溪桥以其古朴高大,特殊的山区桥型成为仙源镇的南门标杆。这是安徽省文保单位。</h3> <h3>南大街现经改造,已无昔日的繁华古拙。虽然现代商铺林立,终缺古趣了。偶有几幢清末民初古宅夹在中间,尚留着些许乡愁记忆。</h3> <h3>镇领导指着十字路中的一块石雕板图案,讲了一个民间传说:三不管标志的由来。</h3> <h3>这是小巷深处的四眼井。可惜没有文字说明的图板。原来是明清时大户人家的家庭水井。周边已无大宅痕迹,只有断墙残垣。据说古代县城大族二十四姓,各姓大族所居的原址今仍呼为项家巷、陈家巷、孙家巷、王家巷等。</h3> <h3>西横街还保留着不少古民居建筑,但较破旧。</h3> <h3>三思桥己拆除,而镇內有不少石板铺的小平桥,横跨在淙淙流淌的一步之宽的小溪上。</h3> <h3>文昌阁旧址边羊角河旁,有一口古井,名里仁井,传说有鲤鱼精,故井水清冽,俗名鲤鱼井。</h3> <h3>镇内保存较好的古宅,徽派建筑特显。</h3> <h3>这是太平县城的水城门。</h3> <h3>千年古镇厚重的人文内涵尽在此书中。</h3> <h3>感谢仙源镇副镇长为我们亲自讲解。仙源古镇因1958年要建水库而淹没,后虽未建未淹,却从县城衰落。城内古迹遗存很多,古民居建筑也不少,古街小巷也完整,如何保护好这个历史文化名镇,镇的规划已制订,正在筹集资金,分步实施,不久的将来,千年古县城必会重获新生,破茧成蝶。这跟我们的菱湖古镇相似,但愿早日梦圆成真。</h3> <h3>23日上午,民进黄山市委会特地安排当地文史学者陪我们考察了徽州区的徽州文化区,在西溪南创意小镇,参观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土人学社民宿。</h3> <h3>沿着溪边街游览了典型的徽文化古建筑和民宿。</h3> <h3>参观了土人学社的教学场址。一座原吴氏祠堂改造的小学及原盐业仓库,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教学场所。</h3> <h3>民进菱湖支部参访人员合影。</h3> <h3>民进黄山市委会领导和我们合影。</h3> <h3>继续参观古镇古建筑。虽然已是旅游开发区,但没有浓烈的商业气氛,有的是清静随意的访古思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人家徽文化蕴涵。</h3> <h3>我们和民进黄山市委会的文史旅游学者,边参观边交流,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留住乡愁、传承乡情;为确保原住民的福祉,提振经济,当然要进行开发,而开发的目标虽是要利用好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但根本的核心仍是为子孙后代留存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是西溪南镇创意小镇徽州文化区给我们的宝贵启示。</h3> <h3>参观后,我们驱车来到市区屯溪,这是新安江水库的源头,襟山带水,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然而在市区沿江边,将近几年收集的古徽州民宅因种种原因拆除后搬迁而集中,形成了古今城市建筑巧思构筑的徽州文化展示区。</h3> <h3>我们来到了黄山市政协大楼民进市委会办公处,我们向民进黄山市委会赠送了礼品。</h3> <h3>座谈会上,民进黄山市委会领导介绍了民进组织和保护徽文化开发旅游的体会,其中提到对古村镇古民宅文物单位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政府背书,解决好产权保护利用经营的关系,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弘扬徽文化。</h3> <h3>民进南浔区基层委和菱湖支部主委也介绍了南浔区浔学文化概况和古村镇保护开发的现状以及民进组织的发展历史。</h3> <h3>天下民进是一家,我们在黄山市的参观交流热烈恳切,给我们的考察留下了生动深刻的启迪。</h3> <h3>行程匆匆,收获滿满,黄山之行,启迪深刻。保护古村古镇,牢记乡愁,永护祖根。古村古镇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社会经济发展的瑰宝。政府背书,资金到位,文物遗址古建筑切实保护;土洋结合一一专家学者深挖历史人文资源,乡土文化守望者讲好本乡本镇人文风光故事,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倾心参与;一村一景一镇一特色的新农村和城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各级政府有所作为,尤其是现任领导打好基础、后任领导大展身手代代相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和乡贤齐心协力、为政府建言献策;古村古镇依傍黄山自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徽文化两大金名片,在保护开发利用传统人文资源上切实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旅游开发没有強烈的商业氛围,而是強调生态旅游,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和典雅的徽派民居融为一体,加上原住民的民宿,清幽祥和,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真诚地向黄山市黄山区和徽州区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任重道远,砥励前行。</h3> <h3>作为民进老会员,我整理了美篇,以饗各位。谢谢黄山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热情接待,欢迎你们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菱湖、双林参访。</h3> <h3>美丽的黄山深厚的徽文化,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