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之感悟

刘恩祥

<h1> </h1><h1> 下厨之感悟</h1><h3> </h3><h3> 老伴仙逝已近一月,前二十多天,有亲家在,一日三餐,按时精细。老伴入土为安后,三个儿子和三儿媳陪伴左右,饭食也无须牵挂。</h3><h1> 昨天,老大和老二要回单位上班,两人远在千里之外的保定和咸阳。早晨起来,三媳妇六时许即赴学校上课,孩子们说煮得吃点挂面即可,但我心里却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悲哀和孤苦。他妈在时,早早起来,该吃什么,做好等着孩子们,今天却淪为煮挂面吃!再想想冰箱里放的东西,二月二的枣豆子、端午的粽子、冷冻的豆角乃至红枣等等,应有尽有,都是为远在他乡的孩子们留的,有妈的孩子多好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宻密缝,意恐迟迟归。吃的、喝的、用的,点点滴滴,无微不至。妈妈一走,孩子们只能煮挂面吃吗?作为父亲的我,心有不甘,意欲给孩子们做点好的,以显尚有父爱。</h1><h1> 怎奈心有余而艺不足。要给孩子们做面条吃,和多少面,不知道,干脆狠狠舀了五杓,和起一大块,虽然满手沾面,但总算大功告成。擀好面后,不会切,切三寸长短的面条勉强可为,再长就连衫了。让孩子们切,他们还不如我,这都是老伴惯的。她在世时,善于包揽一切,不让孩子们做,生怕累着他们。我也一样,一辈子几乎没有做过饭,即使她有时实在不能做,也是在她指导下,面在那里、和多少、锅开了煮几气等均由其指点,加之其一生几乎没有什么病,于是"严重剝夺”了我亲自实践的机会,故有今天的尴尬乃至窘境出现。</h1><h1> 一顿饭让我感悟颇深。首先,人这一生绝不会一帆风顺,遭遇不幸时,必须学会自理、自立,否则将被淘汰。故此什么都得学点,即使是蜻蜓点水式亦可,总比不学强,这也许是做人之所必须。其次,顺风时不可忘乎所以,否则遭遇逆境时则手足无措。还有一点,正如我在《悼妻文》中所说,做饭之人时常处于"没多有少,凑合过去"的境地,昨天我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孩子们吃好后,自己勉强填饱肚子,还想吃点又不愿再做,以此更知老伴几十年之辛酸。更重要的是必须在逆境中奋起,不被困难吓倒、不在逆境沉没,这也许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吧!</h1><h1> 生活并非由人选择,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既要顺其自然,更要以坚强的毅力适应之。</h1><h1> 2019年11月24日</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