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积厚重,金色秋景醉心脾——十月甘肃游

白桦树

<p style="text-align: left;">  回顾,曾数次到过甘肃,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想看看终将闭门的敦煌莫高窟,想看看秋天的胡杨林,还想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上在甘肃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总没能如愿。2019年,没了家事负担,必须好好走一趟甘肃!于是,一个多月的反复策划、细做攻略,国庆一过,即拉着小妹夫妇,四人一行,开始了寻甘肃历史文化及大西北美丽秋色之旅。<br>  自10月10日晨始,到20日晚终,整整11天时间,我们西自酒泉玉门关,东至平凉崆峒山,横行甘肃1600多公里,跨越10个市区,舍去往年走过的几个景点,先后参观了2个省市级博物馆及若干历史陈列馆;看了8个历史遗址;钻了4个著名石窟;观赏了3个国家地质公园和3个自然景观;寻访了2个革命旧址。老天爷也眷顾我们,一路阳光,一路顺利,一切如愿,文化、美景一揽子收获满满!<br>  回来后,一直忙于他事,今才得空,选取各主要景点照片和文字,集中编辑成篇,留作纪念。</h3><h1 style="text-align: left;"></h1><p style="text-align: left;"></h3><h1 style="text-align: left;"></h1><h3><br></h3> <h3>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有好几个专题展厅,我们逐一仔细参观,印象最深的,还是“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这里集中展示了反映古丝绸之路的大量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尤其是1969年10月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的铜奔马——“马踏飞燕”,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可惜我们看到的还是原大复制品,原件珍藏在博物馆藏库里,没敢展出来。</h3> <h3>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烛台(原件)</h3> <h3>元代玻璃莲花托杯盏</h3> <h3>  参观“甘肃彩陶”展厅,&nbsp;让我们对甘肃的彩陶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h3><h3> 甘肃彩陶,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从距今约8000年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大地湾一期彩陶,经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尤其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可以说彩陶文化的开始和结束,都在甘肃境内,甘肃是彩陶的故乡当之无愧!<br></h3> <h3>  这个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系甘肃省博物馆不可出馆的镇馆之宝。</h3> <h3>  从天梯山石窟移过来的系列佛像,精美绝伦!</h3> <h3>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现存洞窟492个,内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石窟中艺术作品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精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h3><h3> 进入莫高窟之前,我们先观看了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影片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详细讲解了这些洞窟内的精美壁画,让人大开眼界。由衷感谢莫高窟数字化的创始人、《梦幻佛宫》的总导演、敦煌研究院第三任老院长——樊锦诗!</h3> <h3>  游客们被分成若干小队,跟随讲解员进入莫高窟的一个个洞窟参观,井然有序。</h3> <h3> 多年夙愿,今终得偿,亲眼观赏著名的莫高窟。虽只领我们看8个窟,也已心满意足矣!</h3> <h3>  窟内不容拍照,实在难忍,悄然手机偷下一张。</h3> <h3>  为延长莫高窟寿命,敦煌文物研究所除了采取限制开放洞窟、控制参观人流量和播放数字影像等措施,还在陈列馆里设了几个仿真洞窟,让我们近距离观赏其艺术的精美,得益匪浅!</h3><h3> 这是不同洞窟的壁画和顶部,一样精美至极!</h3> <h3> 【敦煌鸣沙山】——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它东枕著名西北明珠莫高窟,西至敦煌母亲河党河口,延绵4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秀丽的月牙泉。长长的骆驼队载着游客缓缓前行,是鸣沙山的一道特色风景线。</h3> <h3>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现用周边挖池蓄水的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于是清澈的泉水,满池的芦苇,背靠起伏的沙山,灿烂的夕阳,呈现给我们一幅金色辉煌之秋景!</h3> <h3>  “水静印月”</h3> <h3>  登上鸣沙山,回望月牙泉</h3> <h3>  “清泉一勺月为牙,四面堆沙映日斜。为问渥洼何处是,龙媒除此别无家。”——清·苏履吉</h3> <h3>  月牙泉夜景</h3> <h3>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又称雅丹魔鬼城,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成百上千座“雕塑"散落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有“金狮迎宾”、“海龟出海”、“狮身人面”、“孔雀玉立”、“西海舰队”……</h3><h3> 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相比于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各有千秋,但都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即风蚀性地貌。</h3> <h3>  “金狮迎宾”</h3> <h3>  “孔雀玉立”</h3> <h3>  远望"西海舰队",造型整齐,威武宏大,据说是2003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曹刚川上将到访时命名的,他说:“我们己经有了东海、南海、北海舰队,就缺一支西海舰队了!”</h3> <h3>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h3><h3> 现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堡不大,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也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象当时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然而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这里却是廖无人烟,一片荒凉,难怪“春风不度玉门关”。</h3> <h3>  此刻,背依古城,远望关外无垠之沼泽,芦苇和杂草在风中摇曳,令人不免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h3> <h3>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的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均由阳关进出。据史料记载,自西汉起,即在阳关设都尉府管理军务。</h3><h3> 阳关在古代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h3> <h3>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俗称烽火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被人们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已经成为阳关的标志。</h3> <h3>  西出阳关,置身一片孤城千里平,方园百里无人烟的大漠边塞,想象当年戍守将士浴血奋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体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志豪情,不由让你更深体会到,自古以来,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亲友见我网上发的照片,有感而发,赋诗一首:</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天净沙</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兰天古堡黄沙,</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不见流水人家。</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当年醉卧沙场,</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万冢枯骨,</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争得归属汉家。</font></h3> <h3> 【大地之子】——甘肃西北大漠有个酒泉,酒泉有个瓜州,它虽不如长江北岸的那个瓜洲古镇那样家喻户晓,但其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的名城和交通要冲。瓜州古代石窟多,堪称佛教艺术宝库,如今又增添一现代艺术作品,即《大地之子》。</h3><h3> 远远望去,一个可爱的大娃娃静卧在戈壁滩上,如同依偎在大地母亲的胸脯上,任凭风吹雨打,纹丝不动。这就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家董书兵教授设计领衔制作的国际雕塑艺术长廊之第一座雕塑,2016年12月落成。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3D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这种运用数字技术完成的大型雕塑作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艺术领域,都是十分罕见的。</h3> <h3>  酣睡中的娃</h3> <h3> 【破城子遗址】——我们车行瓜州,无意发现路边一古城遗迹,见无人管理,便擅自拉铁网闯入。古城南北约250米,东西约150米左右,夯土殘墙还很高大。东墙有门洞,南墙有洞穴,不知原先是什么样。北面开门,有瓮城,好像正在施工。上网查,原来这里是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的破城子遗址。</h3><h3> 据专家考证,破城子遗址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为广至县置所,隋唐置常乐县,是丝绸之路文明史上瓜沙地区十分重要的一处文化遗产,蕴涵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中心牵头,组织进行该遗址的保护维修工程。</h3><h3> 哈哈,我们今天是提前参观,赚着了!</h3> <h3> 【榆林石窟】——酒泉瓜州有条河,因河边长有许多榆树而叫榆林河,河床两边石岩壁上凿有许多佛教洞窟,故称榆林窟。</h3><h3> 榆林窟始建于北魏,以后的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都有建造。现存壁画5000多平方米,彩塑100多身。榆林窟古代属于敦煌郡管辖,因此无论从洞窟形制还是壁画内容、艺术风格,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关系。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它们同属敦煌艺术,尤其是精美的壁画赋予了榆林窟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在其丰富多彩的壁画里,我们看到面貌各异的佛和菩萨画像,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美装饰图案。其中25窟的盛唐壁画,则是世间罕见的珍品。</h3><h3> 窟内不许拍照,好在艳阳忽然高照,拍些外景留作纪念!</h3> <h3> 【金塔胡杨林】——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以西,有个潮湖林场,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那里有着上万亩人造胡杨林,即金塔沙漠胡杨林。今天金塔欢迎我们,云开日出,天气格外晴朗。</h3> <h3>  金秋十月的胡杨,已经全部变黄。荒芜沙漠中的胡杨叶,在湛蓝的天空下,如阳光一般明媚灿烂。景区内这片百年野生胡杨林,是额济纳旗原始胡扬林的一个林系。每棵树干都摆出不同姿势展示自己,让我们的镜头应接不暇!</h3> <h3>  金波湖是金塔胡杨林景区的核心,碧绿的湖水与金色的胡杨交相辉映,被评为甘肃省秋色最美的地方之一。</h3> <h3>  金塔胡杨林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生长的水泽,不仅有宽阔的湖面,周围还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水潭。棵棵胡杨,有的依着潭边伸展,有的立于潭中土堆生长,在有限的地盘,婀娜长势,娉婷身姿,临水照镜,投下一片艳丽。水中有树,树在水中,蓝天白云也落入,不分彼此地泛着波纹。我们在潭间逐步逐拍,只恨镜头装不下这么多美景!</h3> <h3> 金湖波碧微澜,胡杨林涛秋望。</h3> <h3>  金塔胡杨林景区除了有野生胡杨林、金波湖核心胡杨游览区,还有沙枣林观光休闲区、红柳林海保育区、芦苇湿地迷宫区和金色田园花卉观赏区等,占地面积达8万余亩。我们观赏罢胡杨,便驱车在景区内穿行,只见: 红柳赤艳秋醉,芦荻白绒抚吹。这里的秋色最美!</h3> <h3>  红柳林海</h3> <h3> 【嘉峪关关城】——其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h3><h3>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嘉峪关自建造以来,屡有战事。明正德年间的1515-1522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请部民众牛羊。嘉峪关首任游击将军之职的芮宁,就是于1516年9月率领众将领,在今嘉峪关文殊镇冯家沟村一带与满速儿兵的一场恶战中,中箭而壮烈牺牲。为此,明王朝追赐芮宁为都督同知、世袭指挥使,重金厚葬,并在肃州(今酒泉)修建芮宁祠堂,供后人凭吊祭祀。直到1539年嘉峪关建成为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锁阴边睡,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关。</h3> <h3>  关城内</h3> <h3>  天下第一关阁</h3> <h3>  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h3> <h3>  关外看关城</h3> <h3>  【平山湖大峡谷】——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境内。景区呈东西走向,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约35平方公里。</h3><h3> 平山湖大峡谷,不要以为是大峡谷里有个湖,而是景区的地名叫“平山湖”,与湖没有一毛关系。</h3> <h3>  眼前数十公里逶迤起伏的山脉,在阳光下被染得火一样鲜红,让我们惊憾!</h3><h3> 平山湖大峡谷与我们去年来张掖看的七彩丹霞景区有很大的差异,其地质构造属于红层地貌,即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距今已有一亿八百万至两亿四千万年,感觉我们每一步都是在生物化石上行走。<br></h3> <h3>  平山湖大峡谷,峡谷幽深,峰林奇特,亿万年风雨沧桑,大自然神奇造化,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有人下到谷底,说峡谷里看是流水沟壑、红白色调相间。可我们站在高处纵观峡谷,只见峰峦叠嶂、起起伏伏,正可谓不识“平山湖”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h3> <h3>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在国内默默无闻,不及七彩丹霞有名,其实它在国外名声很响,被誉为世界五大峡谷之一,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澳洲的蓝山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大峡谷、希腊萨玛利亚大峡谷齐名。看来还是“墙内花开墙外香”啊!</h3> <h3> 【张掖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是河西走廊的母亲河。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br></h3><h3> 千百年来,黑水国几经变化,早已湮灭。我们看了两处遗址,皆是残垣断壁,留给世人无尽遐思。</h3> <h3>  这里是黑水国汉唐古城遗址,分南、北二城,对称分布在312国道两侧,两城相距约3公里。两个城池造型基本一致,平面为方形,方圆都不足半平方公里。<br></h3><h3> 据有关资料介绍,昔日在北城发现了汉砖和钱币,还有唐代的开元通宝。说明北城应是汉代所建,唐代仍住有居民。</h3><h3> 我们看的是南城,城廓基本完整。始筑于唐代、宋、元、明沿用。南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四角筑有方形角墩。城垣用黄土夯筑,墙里墙外,经年流沙於积,堆至墙顶,越发衬托出遗址的苍凉、凝重。</h3> <h3>  城廓东角的角墩稍高,也最完整,台顶四边建有围墙,并留有了望孔,可容一、二十人自由活动,显然有防御的意义,是典型的古代军事建筑。</h3> <h3>  这里是黑水国的古屯庄遗址,高坡上殘存几个墙垛,让你想象,数千年前这里曾有过的农家村庄和平生活景象。忽见一棵沙枣树傲然立于古屯庄中央,顿觉古人已逝,生机尚存。</h3> <h3> 【武威雷台汉墓】——系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h3><h3> 1969年在雷台下发现一处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年)的大型砖石墓葬, 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h3> <h3>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矫健剽悍,呈飞奔状,右后足巧妙地轻踏在一只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飞鸟背上,既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并赋予了奔马以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铜奔马蕴含着极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并具天马文化内涵,并且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不过,马踏飞燕和铜车马仪仗俑原件现都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前面已提及)。</h3> <h3>  铜车马仪仗俑(复制)</h3> <h3>  雷台大型砖石汉墓墓道</h3> <h3> 【武威凉州白塔寺】——白塔寺,藏语称作“谢尔智白代”,即东部幻化寺,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是1246年西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皇子凉州王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也是后来萨班圆寂之地。这一历史性的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中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意义。1992年9月21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提出凉州白塔寺就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750多年的历史见证。</h3> <h3>  西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金色塑像</h3> <h3>  白塔寺和萨班灵骨塔走过了元代的辉煌期,于元末遭兵燹被毁,明清时期先后重建、修缮,后于1927年毁于大地震,现仅残存这座高8米、边长14米的萨班灵骨塔,和幸存的清康熙二十一年立的《重修白塔碑记》石碑一块(我们在纪念馆内见到)。</h3> <h3>  从白塔寺内的《凉州会谈纪念馆》中我们了解到,萨班在百塔寺内圆寂后,阔端为他修建了高约42.7米的灵骨塔,作为纪念。据《武威县志》记载:白塔寺“内有大塔一座,外环小塔九十九”。</h3><h3> 2004年,国家按历史原貌完成白塔寺修复一期工程,即在距原萨班灵骨塔塔基30米处,修建了总高35.28米的萨班佛塔,其余高低不等的90多座藏式佛塔,围拱周围,形成了一片白塔塔林,蔚为壮观。</h3><h3> 白色的萨班佛塔在翠柏的衬托下,直刺蓝天,显得气势恢弘。大小不等的白塔紧紧围绕着灵骨塔,按藏传佛教密宗坛城式样,以十字折角形分布,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在院内形成一道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使白塔寺显得肃穆庄重,令人肃然起敬。</h3> <h3>  白塔寺规模虽然不及西藏等地的塔寺那样显赫恢宏,但却纪录一段辉煌的历史,寺内的“凉州会谈”旧址,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这是任何一家寺院都无法相比的。<br></h3> <h3> 【武威天梯山石窟】——亦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上,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h3><div> 当年,笃信佛教的北凉王沮渠蒙逊迁都武威,广征工匠,建窟造佛,首创天梯山石窟,后历代相继,修凿不断。至明、清时期已成为喇嘛教寺院。据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明朝正统十年天梯山石窟尚存26处。由于天梯山石窟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8处。</div><h3> 我们穿过十八罗汉洞,沿美丽的黄羊湖边绕过一个山坳,走上一弯木栈桥,便看见下面一个高30米、宽19米、深6米的巨大石窟。这就是目前仅能参观的最大的13号洞窟,窟内一尊高28米的佛主造像,面目慈祥,蔚然端坐。左右两旁有高21米的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个个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天王脚下还踩有一小鬼。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均已斑驳。</h3><h3> 天梯山石窟, 系凉州著名高僧昙曜为代表的僧人们开凿,后来他们被迁徙到中原地区,成为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的主要技术力量(昙曜甚至还成为了北魏的佛教领袖)。因此说,天梯山石窟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石窟的开凿,包括莫高窟在内,故被喻为“石窟鼻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h3> <h3>  1958年,为了解决黄羊河下游8万农业人口的生活用水和17.9万亩的耕地用水,武威市决定在天梯山石窟右侧不远处兴修黄羊河水库。而天梯山窟址恰好地处水库淹没区,为了保护石窟中珍贵的塑像和壁画,甘肃省政府组织煌文物研究所和甘肃省博物馆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了搬迁。最终,除大佛窟外(大佛窟体积太大,没法搬迁),距地表几十米高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及25箱文物残片,&nbsp;于1960年4月运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我们有幸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了一部分十分精美的塑像。</h3> <h3>从天梯山石窟陈列馆内看秀美的黄羊湖。</h3> <h3>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其位于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会宁县古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重地。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h3><h3> 当时,中央领导曾在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西津门楼上开过会,1958年,会宁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红军会宁会师,将此楼改为“会师楼”,”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h3> <h3>红军会师广场中央的红军碑</h3> <h3>  1986年10月10日竣工的会师塔,共11层,总高28.78米,上书“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系邓小平同志题写。</h3> <h3> 【平凉崆峒山】——其属六盘山支脉,系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其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h3> <h3>雾锁崆峒,缥缈仙境。</h3> <h3>古刹崆峒,静禅鸣钟。<br></h3> <h3>  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始建于宋代的香山观,是崆峒山的最高点,海拔2123米。</h3> <h3>斑斓崆峒,幽壑纵横。</h3> <h3>葱郁崆峒,峰林耸峙。</h3> <h3> 【天水伏羲庙】——系目前中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h3><h3> 这是伏羲庙外临街新建的石牌坊,今年国庆七十周年,两侧大红花篮显得十分喜庆。</h3> <h3>伏羲庙正门</h3> <h3>太极殿</h3> <h3> 【麦积山石窟】——俗称麦积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系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仅20米,有的高达80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石窟中是罕见的。</h3><h3> 据专家考证,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384年至417年),尔后历代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分布于东、西两崖峭壁之上,西崖现存140个洞窟,东崖现存54个洞窟。</h3> <h3>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近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h3> <h3>  麦积山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并称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可惜篇幅有限,不能一一显示。</h3> <h3>  此行,让我们认识了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甘肃,触摸了在这块历史古老、文化厚重的神奇大地上,孕育出灿烂的丝路文化、敦煌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陇原黄土地文化,以及革命传统文化等多元文化,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陇原大地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感受到了甘肃人民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中,在与残酷的敌对势力斗争中,磨砺出来的陇人品格和革命精神。说是旅游,其实是给我们补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课,收益匪浅!</h3><h3> 同时,老天爷给力,我们沿祁连山脉,走河西走廊,穿过乌鞘岭,翻越六盘山,一路尽情观赏到了祖国大西北金色秋天的瑰丽风光,让儿子送的三星S10新手机大显身手,收获了数千幅美景,极值绝佳!</h3><h3> 11天,时间太短,尽管我们马不停蹄,还有甘南、陇东等地没有走到。没事儿,留待今后有机会再来一趟!!</h3><h3><br></h3><h3> 六盘山上五彩秋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