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同”赋能,为“成长”加一度——2019年个人教育援疆工作总结

偶然的必然

<h3>  人们常说: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急的是岁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走越少的是时间。2019年作为我三年援疆的最后一年,越发的觉得正是有了援疆这个平台,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去历练自己,让我变得从容坦然,让我明白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的人生真谛。今年3月,我接受组织安排来到了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协助受援学校、江西支教组进一步开展援疆支教创品牌特色工作,开启了深入教学一线、做合格援疆教师的援疆支教历程。</h3> <h3>  <b>一、0℃+1℃,是破冰的温度。</b>从刚进疆被分配到教育局秘书室,第二年调整到教育局思政科,今年3月来到了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多岗位多职责,每一次面临新的工作岗位都是一次破冰。特别是当来到小胡杨小学这所年轻的学校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近一年的援疆支教工作,就是“三个季度,三种角色”。<b>第一个季度,我的角色是桥梁作用的纽带者:</b>工作重点在于熟悉小胡杨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结合江西各地市的一些办学理念、特色和亮点,给予学校各方面的建议,并在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教体局、南昌师范附小教育集团等单位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挥资源效益,促进两地学校领导的交流,促进了派出学校与受援学校两地骨干教师的交融。一年来相继共有8所派出学校近40余名教师来陶指导工作、交流心得,也让我从中受益非浅,顺利“破冰”。<b>第二个季度,我的角色是尽力当好学校分管工作的组织者:</b>工作重心放在了自己分管的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上。一年来,通过与学校领导、老师及支教组的沟通交流,提出了在学校常规管理、教研教学制度的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近30多条建议和措施,形成了以“胡杨之声”、“胡杨之韵”、“胡杨之彩”、“胡杨之礼”……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打造出以“雷锋精神“为德育目标、”“胡杨精神”为教学认同、“红色文化”为社团主流的办学精髓,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强基固本画出共同理想的“同心圆”。<b>第三个季度,我的角色是做好示范引领、送教帮扶、团队管理的服务者</b>:工作重心转向了在稳定日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逐步聚焦师资培养、为教师成长“搭梯”、为支教团队做好各项保障、做推进援疆项目的服务者,引领舆论,找准支教工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一年来,和全体支教教师一道大力弘扬“理想信念高于天,艰苦奋斗求实干”的井冈山精神,努力践行“忠于初心、勇于担当、善于示范、乐于奉献”的支教精神,与小胡杨小学的领导、老师一起爱校如家、主动融入、积极探索、虚心请教、倾情投入;积极做好2019年8个教育援疆项目共计4666万元资金拨付的资料收集、审核、存档工作。守好初心、细致入微、高效有序完成各项工作,赢得了前指党委、受援学校、家长及学生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h3> <h3>  <b>二、37℃+1℃,是孵化的温度。</b><b>在这里,</b>我忠于初心为提升修养素质而不断进取。做到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疆各级各部门会议指示精神、教育法律法规等。<b>在这里,</b>我牢记使命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而不懈努力。做到爱校如家、主动融入、积极探索;组织教研活动、讲座培训、示范教学、青蓝结对、送教下乡等。在这里,我乐于奉献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而不遗余力。做到爱生如子,倾情投入。课堂上,塑品格、教知识、养习惯;课堂外,进食堂、进宿舍、谈心交友、捐衣送物等。<b>在这里,</b>我勇于担当为做好支教服务工作而不辞劳苦。协助援疆支教教师组做好支教管理和各种沟通协调工作,做到事无巨细,周全考虑、周密安排,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一年来,重点抓好教研教改、创新教研教改模式,形成了“一种常态、三大形式、三个平台、五大抓手”教研教改机制,带动小胡杨小学的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一个常态”,即教学研讨常态化,每周的教学研讨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三种形式”即公开课示范教学(全体支教教师每学期为各学科、各年段上示范课)、集体备课指导、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实现教研活动辐射的全员化、效益的最大化。“三个平台”,即以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为平台,分梯度、螺旋式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学科带头人的教改能力,实现援疆支教的造血功能。“五大抓手”,即以“赛课、听课、评课、说课、磨课”为抓手,从各个环节为本校青年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法,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h3> <h3>  <b>三、100℃+1℃,是升华的温度。在这一年里,</b>我与全体援疆支教教师同频共振,打开受援学校对江西支教品牌的认同之门。通过全体支教教师每学期30余节公开示范课,进一步传递了江西支教力量,增强了江西支教的牵引定向力,激发了当地教师内动力,实现动力叠加。<b>在这一年里,</b>我们小胡杨支教团队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抱团式同频,磨琢“小而美”。组织师徒开展精品课、成长赛课20余节,指导15余名青年教师参赛,5人获州级一、二等奖,8人获县级一、二等奖。<b>在这一年里,</b>我不断充好思想“电”、补好精神“钙”、加满工作“油”,完成了《“订单式”送教下乡方案》、《绩效考核细则》、《师德师风考核细则》等大小文字材料起草近百余份;协调组织策划学期总结表彰会、周未大讲堂、江西援疆支教成果汇报展等大型活动8场次;获得了阿克县委、阿克陶县教育党工委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h3> <h3><b>  四、360℃+1℃,是芳华的温度。</b>三年的援疆经历犹如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b>三年援疆支教的寻迹之路,</b>冻结了多少西行的传说,聆听到多少前辈的故事。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我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b>三年援疆,</b>下乡调研了解基础教育,走遍了除恰尔隆乡外的14个乡镇近5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撰写方案文稿起草文件,大大小小材料近千余份;推进教育援疆项目实施,三年来共监管21个教育援疆项目确保1.25亿元资金的安全使用;做好支教教师保障服务,165名教师,来自全省十一个地市,只为一份援疆情;沉到学校一线学习锻炼,与小胡杨支教组39位兄弟姐妹一道感受不一样支教芳华;<b>三年来,</b>民族团结互增友谊大爱,27次下村近5000余元的慰问只为开米拜尔·阿力瓦伊兄弟早日过上富裕的日子。回望留下的足迹,有时会发现有稍许的遗憾、失误甚至是委屈,但没有机会重来,甩甩头,继续前行。</h3> <h3>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刻想连篇。回首此行,我没有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完成了历史赋予我的光荣使命,见证了阿克陶三年来的悄然变化。援疆,援疆,援着援着就历练了!援疆,援疆,援着援着就通透了!援疆,援疆,援着援着就成长了!</h3><h3>&nbsp;&nbsp;&nbsp; 阿克陶,这个让我一辈子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h3>